车用的常开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4653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性更好的车用的常开继电器,它由电磁机构、连接底座和外壳(15)组成,其中,电磁机构包括轭铁(1)、骨架(2)、线圈(3)、铁芯(4)、拉簧(5)、衔铁(6)、动簧片(7)、动触点(8),连接底座包括底座本体(9)、线圈控制引脚(10)、多个静簧片、静触点(13)、定位片(14),所述动触点(8)与动簧片(7)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8)至少为两个。(*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讲是一种车用的常开继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有一种车用的常开继电器,它由电磁机构、连接底座和外壳组成,其中,电磁 机构包括轭铁、骨架、线圈、铁芯、拉簧、衔铁、动簧片、动触点,连接底座包括底座本体、线圈 控制引脚、多个静簧片、静触点、定位片。所述拉簧一端与轭铁固定连接,所述拉簧另一端与 衔铁固定连接,所述衔铁还与轭铁可转动连接,所述动簧片与轭铁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与 动簧片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和动簧片均位于静触点与定位片之间,所述静触点与静簧片 固定连接,所述线圈控制引脚、静簧片、定位片均与底座本体固定连接。对于所述车用常开 继电器,因为动簧片与外部静簧片电连接,即动簧片作为输入或输出的一极,一旦动簧片作 为输入极,那么,车用常开继电器不管处于开路状态还是闭路状态,动簧片始终是带电的, 这样,当发生意外情况时,比如外壳破裂时将衔铁、轭铁裸露在外面,就会给周边零部件或 者使用人员带来危险,换句话说,现有的车用的常开继电器的安全性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更好的车用的常开继电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车用的常开继电器,它由电磁机构、连接底 座和外壳组成,其中,电磁机构包括轭铁、骨架、线圈、铁芯、拉簧、衔铁、动簧片、动触点,连 接底座包括底座本体、线圈控制引脚、多个静簧片、静触点、定位片,所述拉簧一端安装在轭 铁上,所述拉簧另一端安装在衔铁上,所述衔铁还与轭铁可转动连接,所述动簧片与轭铁固 定连接,所述动触点与动簧片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动簧片均位于静触点和定位片之间, 所述线圈控制引脚、静簧片、定位片均与底座本体固定连接,静簧片是扁平状的,每个静簧 片具有两个宽侧面,多个静簧片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作为输入端子用的输入静簧片,另 一部分为作为输出端子用的输出静簧片,所述动触点至少为两个。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因为所述动触点至 少为两个,而静触点与动触点的数量相等是公知的,这样,静触点固定在静簧片上,静簧片 用于连通外部电路,也就是说静触点和静簧片均至少为两个,所以,本技术作为常开继 电器,它在常开状态时,动簧片、与动簧片相连接的衔铁、与衔铁相连接的轭铁都是没有电 的,当要闭合本技术时,只要接通线圈,动触点与静触点保持良好接触即可,动簧片只 起到桥接的作用;而作为常开继电器,顾名思义,它的长期工作状态为常开状态,而在常开 状态时,动簧片、衔铁、轭铁都是没有电的,有利于增强本技术的安全性,以防止意外情 况下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比如外壳破裂时将衔铁、轭铁裸露在外面所带来的危险,使本实用 新型具有安全性更好的优点。作为改进,所述轭铁设有一个开口,所述衔铁上设有与开口两边凸出部分松配的 槽,所述开口的一侧与凸出部分的端面连接处设有向开口另一侧延伸的凸起,开口的另一侧与凸出部分的端面连接处设有一圆弧面或斜面;静簧片的固定有静触点的平面突出于铁芯的左端面;所述开口的与衔铁相抵的底面与铁芯的左端面持平或者比铁芯的左端面突 出,这样,一方面,所述槽与开口两边凸出部分松配以及开口的底面与衔铁相抵共同作用以 形成一转动部,使所述衔铁与轭铁可转动连接,这种结构装配方便、简单实用,另外,所述凸 起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所述衔铁在运动时或受到外界较大振动时从开口中掉出,设置 圆弧面或斜面的目的在于解决设置凸起后衔铁不能放入开口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所 述静簧片的固定有静触点的平面突出于铁芯的左端面,所述开口的与衔铁相抵的底面与铁 芯的左端面持平或者比铁芯的左端面突出,这样,即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损耗非常厉害,所述 衔铁被吸合时,衔铁不会与铁芯左端面接触,即衔铁不会与铁芯接触,从而保证所述衔铁可 转动的角度小于衔铁与铁芯接触所需转动的角度,所述衔铁可转动的角度能够自适应,使 动触点和静触点保持良好接触,使本技术使用寿命更长,综合上述,本改进更有利于本 技术的实施及性能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用的常开继电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车用的常开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未装上外壳及其背板)。图3是本技术车用的常开继电器的轭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车用的常开继电器的衔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车用的常开继电器的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车用的常开继电器的输出静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轭铁,1. 1、开口,1.2、凸起,1.3、圆弧面或斜面,1.4、底面,2、骨架,3、 线圈,4、铁芯,4. 1、左端面,5、拉簧,6、衔铁,6. 1、槽,7、动簧片,8、动触点,9、底座本体,10、 线圈控制引脚,11、输入静簧片,12、输出静簧片,13、静触点,14、定位片,15、外壳,16、背板, 17、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车用的常开继电器,它由电磁机构、连接底座和外壳15组成,外壳15 装有背板16,其中,电磁机构包括轭铁1、骨架2、线圈3、铁芯4、拉簧5、衔铁6、动簧片7、动 触点8,线圈3绕制在骨架2上,骨架2中间安装铁芯4,铁芯4的轴线即为骨架2的轴线, 铁芯4穿过骨架2后的右部与轭铁1的通孔铆装连接,从而将骨架2固定连接在轭铁1上, 连接底座包括底座本体9、线圈控制引脚10、多个静簧片、静触点13、定位片14,所述轭铁1 的一端与底座本体9铆装连接,所述拉簧5 —端安装在轭铁1上,所述拉簧5另一端安装在 衔铁6上,所述衔铁6还与轭铁1可转动连接,所述动簧片7与轭铁1固定连接,所述动触 点8与动簧片7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8、动簧片7均位于静触点13和定位片14之间,所述 线圈控制引脚10电连接线圈3,所述静触点13与静簧片固定连接,所述线圈控制引脚10、 静簧片、定位片14均与底座本体9固定连接,静簧片是扁平状的,每个静簧片具有两个宽侧 面,多个静簧片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作为输入端子用的输入静簧片11,另一部分为作为 输出端子用的输出静簧片12,所述动触点8至少为两个,相应的,所述静触点13为两个,所述动簧片7成Y形,两个动触点8装在Y形的分叉上。所述输入静簧片11的宽侧面所在的平面与输出静簧片12的宽侧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输入静簧片11为一个,所述输出静簧片12为两个,其中一个输出静簧片12 与输入静簧片11并列。因输出静簧片12中的一个有一部分必需伸入常开继电器内部固定 静触点13,所以两个输出静簧片12组合成一个h形状。所述轭铁1设有一个开口 1. 1,所述衔铁6上设有与开口 1. 1两边凸出部分松配的 槽6. 1,所述开口 1. 1的一侧与凸出部分的端面连接处设有向开口 1. 1另一侧延伸的凸起 1. 2,开口 1. 1的另一侧与凸出部分的端面连接处设有一圆弧面或斜面1. 3 ;静簧片的固定 有静触点13的平面17突出于铁芯4的左端面4. 1 ;所述开口 1. 1的与衔铁6相抵的底面 1. 4与铁芯4的左端面4. 1持平或者比铁芯4的左端面4. 1突出。结合附图可见,所述槽 6. 1与开口 1. 1两边凸出部分松配以及开口 1. 1的底面1.4与衔铁6相抵共同作用以形成 一转动部,使所述衔铁6与轭铁1可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的常开继电器,它由电磁机构、连接底座和外壳(15)组成,其中,电磁机构包括轭铁(1)、骨架(2)、线圈(3)、铁芯(4)、拉簧(5)、衔铁(6)、动簧片(7)、动触点(8),连接底座包括底座本体(9)、线圈控制引脚(10)、多个静簧片、静触点(13)、定位片(14),所述拉簧(5)一端安装在轭铁(1)上,所述拉簧(5)另一端安装在衔铁(6)上,所述衔铁(6)还与轭铁(1)可转动连接,所述动簧片(7)与轭铁(1)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8)与动簧片(7)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8)、动簧片(7)均位于静触点(13)和定位片(14)之间,所述静触点(13)与静簧片固定连接,所述线圈控制引脚(10)、静簧片、定位片(14)均与底座本体(9)固定连接,静簧片为扁平状,每个静簧片具有两个宽侧面,多个静簧片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作为输入端子用的输入静簧片(11),另一部分为作为输出端子用的输出静簧片(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8)至少为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尚武王铁伟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波纬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