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油气勘探地震资料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复杂山前构造带成藏条件优越,是油气突破重点领域,具有广阔的资源勘探前景。山地资料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大、高速岩体出露,地下构造复杂,传统基于固定面偏移成像方法中,通过远离地表的基准面或者用高速层速度替换低降速层速度的方法都会在偏移过程中对射线追踪产生与实际路径更大的偏差,使偏移效果变差,在高程变化剧烈时误差变大,降低了成像的聚焦能力,特别是对陡倾角的成像影响更大,因此固定基准面叠前偏移方法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无法满足成像精度。
2、目前针对地表高程变化大的山地资料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成像方法。一种方法是大尺度的起伏地表偏移,做法是把计算出的静校正量选取适合的平滑半径进行平滑处理,得到了静校正的低频量和高频量,将数据应用静校正平滑后的高频量,也就是把数据校正到了cmp一致性浮动基准面上,此时同一个cmp道集数据都在同一时间面上,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都在这个浮动基准面上进行,叠加或偏移后的数据再应用上述静校正分解的低频量,就将数据从cmp浮动基准面校正到固定基准面上。在地表相对高差变化不太大的地区,采用起伏地表偏移方法可以减小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畸变及固定面偏移垂直校正造成的波场失真不利影响,相比固定面偏移能够更准确落实地下构造形态,但是cmp浮动面只是时间域的面,只有用替换速度进行深度域的转换后才能得到近似地表平滑面,这个近似面的精度没有直接从地表高程平滑得到的小平滑面精度高,并且同一cmp道集内炮检点具有相同
3、另一种方法是在炮域上从真实地表面直接进行波动方程偏移,通常做法是在数据上应用静校正后进行常规处理,接下来把处理后的数据再抽到炮域并校正到真实地表面进行波场沿拓,在偏移成像过程中来直接解决静校正问题,以此来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和复杂地下地质构造的地震数据成像问题。该方法从理论上可以更好解决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资料成像问题,但是最大问题在于,从真实地表开始波场沿拓成像需要从浅到深的速度模型完全准确,而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难以满足这个条件,往往很难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利用以往传统的动校正方法对地表高程变化大的山地资料进行成像时,通过单平方根动校正方程进行校正的方法无法适应大尺度的地表起伏情况;且传统的固定面或浮动面上炮点、检波点、cmp点实际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不符合地表一致性,当地表起伏落差较大的情况下偏移旅行时精度不够,导致最终偏移成像结果精度低的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包括:
3、获取工区sps文件以及原始地震数据;
4、对所述sps文件中的真实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真地表小平滑面;
5、设定固定基准面和替换速度,根据所述固定基准面和替换速度,将所述原始地震数据校正到所述真地表小平滑面上,得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
6、根据所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利用双平方根动校正公式,迭代求取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每轮迭代得到的剩余静校正量应用到所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上,得到剩余静校正后的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
7、根据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对应的水平叠加速度,确定最优偏移速度模型;
8、利用所述最优偏移速度模型,对所述剩余静校正后的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进行叠前偏移,得到最终偏移叠加地震成像结果。
9、优选地,所述对sps文件中的真实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小平滑面的方法,包括:
10、设定平滑半径,根据所述平滑半径对所述sps文件中真实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炮点、检波点及cmp点都统一在一个平滑面上的真地表小平滑面。
11、优选地,所述根据固定基准面和替换速度,将所述原始地震数据校正到所述真地表小平滑面上,得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的方法,包括:
12、根据所述固定基准面和替换速度,确定炮检点静校正量;
13、根据所述真地表小平滑面以及所述固定基准面,确定将小平滑面的炮点数据校正到所述固定基准面的低频静校正量tcs以及将小平滑面的检波点数据校正到所述固定基准面的低频静校正量tcr;
14、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应用所述炮检点静校正量,再对应用所述炮检点静校正量的原始地震数据,反应用所述低频静校正量tcs和tcr,得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
15、优选地,在所述根据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利用双平方根动校正公式,确定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之前,还包括:
16、对所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进行预处理;
17、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去噪处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以及速度分析。
18、优选地,所述根据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利用双平方根动校正公式,迭代求取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每轮迭代得到的剩余静校正量应用到所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上,得到剩余静校正后的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的方法,包括:
19、根据所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利用双平方根动校正公式,拾取水平叠加速度;
20、根据所述水平叠加速度,确定剩余静校正量,并将该剩余静校正量应用到所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上;
21、判断所述剩余静校正量是否满足第一预定要求,若为否,则重复迭代拾取水平叠加速度并确定对应的剩余静校正量,直至该剩余静校正量满足第一预定要求。
22、优选地,所述双平方根动校正公式,包括:
23、
24、式中:t为双平方根方程一次反射波旅行时间,t0为cmp共中心点自激自收的时间,a为炮点高程与cmp共中心点高程的差,b为检波点高程与cmp共中心点高程的差,v为反射波均方根速度,x为炮点与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偏移距)。
25、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要求为:
26、所述所有的剩余静校正量中的预定百分数以上的值小于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的半个采样点。
27、优选地,所述根据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对应的水平叠加速度,确定最优偏移速度模型的方法,包括:
28、对所述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所对应的水平叠加速度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初始偏移速度模型;
29、判断所述初始偏移速度模型是否满足第二预定要求,若为否,则对所述初始偏移速度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所述初始偏移速度模型满足第二预定要求,所述满足第二预定要求的初始偏移速度模型为最优偏移速度模型。
30、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装置,包括:
31、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工区sps文件以及原始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SPS文件中的真实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小平滑面的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固定基准面和替换速度,将所述原始地震数据校正到所述真地表小平滑面上,得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利用双平方根动校正公式,确定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之前,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利用双平方根动校正公式,迭代求取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每轮迭代得到的剩余静校正量应用到所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上,得到剩余静校正后的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的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要求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对应的水平叠加速度,确定最优偏移速度模型的方法,包括:
9.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sps文件中的真实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小平滑面的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固定基准面和替换速度,将所述原始地震数据校正到所述真地表小平滑面上,得到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真地表叠前地震道集,利用双平方根动校正公式,确定满足第一预定要求的剩余静校正量之前,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峰,张春堂,赵忠华,吴华,王成,包燚,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