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传统风格钢结构建筑,具体涉及一种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
技术介绍
1、斗拱,是中国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和昂等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过渡的部份。斗栱在中国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1)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3)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4)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进而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
2、随着建筑材料混凝土、钢结构应用于传统风格的建筑,斗拱逐渐变成了装饰性构件,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装饰性斗拱安全性较低,在地震的作用下斗拱容易发生破坏,耐久性亦较差,进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斗拱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以及椽子的悬挑长度过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包括第一拱、第二拱、檐
3、所述第一拱和所述第二拱间隔且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拱和所述第二拱的端部均连接于所述檐柱的上部;所述第一拱位于所述第二拱的上方,所述第一拱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拱的长度;
4、所述上枋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拱上,所述椽子倾斜安装于所述上枋组件和所述横梁上,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檐柱的上端;
5、所述下枋组件包括第一下枋和第二下枋,所述第一下枋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枋的上方;所述第一下枋安装于所述第一拱的一侧,所述第二下枋安装于所述第一拱和所述第二拱之间。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枋组件包括第一上枋和第二上枋,所述第一上枋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枋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枋的上端倾斜设置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椽子下表面通过双面角焊缝连接,所述第二上枋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拱通过双面角焊缝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枋和所述第二上枋通过连续角焊缝连接,所述第一下枋和所述第二下枋通过连续角焊缝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枋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所述第二上枋的宽度和高度。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枋的高度和所述第一拱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下枋与所述第一拱和所述第二拱均通过双面角焊缝连接,第一下枋的宽度大于第二下枋的宽度。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拱和所述第二拱均通过围焊角焊缝连接于所述檐柱。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檐柱为钢柱,所述檐柱内在所述第一拱和所述第二拱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加劲板。
1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通过设置上枋组件和下枋组件,使得椽子、檐柱、横梁、第一拱和第二拱连接形成整体,进而提高了该结构的整体强度。上枋组件位于下枋组件远离檐柱的一侧,进而减小了椽子的悬挑长度、以及檐柱的面外弯矩,从而提高了该结构的耐久性及受力性能,保证该结构的面外稳定性,提高了该结构的安全性,该结构安全可靠、造价合理、便于施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斗拱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以及椽子的悬挑长度过大的问题。该结构满足了传统风格建筑的艺术造型要求,同时采用了现代结构构件、节点等的外形结构,确保结构安全适用,经济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拱(1)、第二拱(2)、檐柱(3)、上枋组件(4)、椽子(5)、横梁(6)、以及下枋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枋组件(4)包括第一上枋(41)和第二上枋(42),所述第一上枋(41)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枋(42)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枋(41)的上端倾斜设置有连接面(43),所述连接面(43)和所述椽子(5)下表面通过双面角焊缝连接,所述第二上枋(42)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拱(1)通过双面角焊缝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枋(41)和所述第二上枋(42)通过连续角焊缝连接,所述第一下枋(71)和所述第二下枋(72)通过连续角焊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枋(41)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所述第二上枋(42)的宽度和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1)和所述第二拱(2)均通过围焊角焊缝连接于所述檐柱(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檐柱(3)为钢柱,所述檐柱(3)内在所述第一拱(1)和所述第二拱(2)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加劲板(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拱(1)、第二拱(2)、檐柱(3)、上枋组件(4)、椽子(5)、横梁(6)、以及下枋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枋组件(4)包括第一上枋(41)和第二上枋(42),所述第一上枋(41)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枋(42)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枋(41)的上端倾斜设置有连接面(43),所述连接面(43)和所述椽子(5)下表面通过双面角焊缝连接,所述第二上枋(42)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拱(1)通过双面角焊缝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风格建筑结构一体式钢结构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枋(41)和所述第二上枋(42)通过连续角焊缝连接,所述第一下枋(71)和所述第二下枋(72)通过连续角焊缝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王军,贾俊明,车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