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弹性夹紧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276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4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弹性夹紧件,弹性夹紧件位于容置腔内,由片状部件一体折弯形成第一支臂、弯曲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弯曲臂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分壁,相邻分壁之间形成镂空部;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通过弯曲臂设置镂空部,从而适当降低弯曲臂的强度,从而降低宽面的弹性夹紧件弯曲臂的弹性,使得操控件需要很大的下压力对抗其弹力,不仅使得操作更加省力轻松,更有利于保证接线的稳定性,避免弹性夹紧件反弹松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线连接的,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夹紧件及应用该弹性夹紧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技术背景

1、授权公告号为cn219696718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省力型电连接器及压紧弹片,压紧弹片包括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相互分离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二臂远离第一臂向外扩张;第一臂具有平面抵触部;操控件的控制头的第一作用部在操控件下压时作用于平面抵触部将压紧弹片向下挤压,使第二臂靠近导电体;第二作用部用于在操控件上抬时穿过避让槽作用于第一臂的下表面将压紧弹片向上转动,使第二臂远离导电体。

2、在一种特殊情况下,电连接器的一个接线通道内需要插入多根导线,这就要求压紧弹片的宽度较宽。当将条形金属片折弯制备成如上述专利中的压紧弹片过程中,其折弯部曲率较小而宽度过大,导致折弯困难,工艺难度大。

3、而在插接导线后,第二臂抵触导线,第二臂发生形变使得折弯部也相应发生适应性形变,而此时宽面的折弯部的弹性过大,导致操控件需要更大的下压力对抗其弹力,从而对于操作的省力性和电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都是考验。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手柄下压更加省力,结构稳定性更佳的电连接器,从而使得导线连接更加轻松方便。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延伸至所述绝缘壳体表面形成插线孔;

3、操作件,所述操作杆可转动地连接在绝缘壳体上,所述操作件的一端位于容置腔内,另一端位于绝缘壳体上侧并形成手扳部;

4、弹性夹紧件,所述弹性夹紧件位于容置腔内,由片状金属部件一体折弯形成第一支臂、弯曲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所述弯曲臂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分壁,相邻分壁之间形成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

5、电导体,所述电导体位于容置腔内且位于弹性夹紧件下侧,所述弹性夹紧件的第一支臂被操作件抬起,使得所述第二支臂和电导体形成插线通道;所述弹性夹紧件的第一支臂被操作件所顶压,使得所述第二支臂靠近电导体而压紧导体或关闭插线通道。

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

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导体包括导线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导线接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导线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臂的末端配合形成插线通道,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自容置腔延伸出所述绝缘壳体表面。

9、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线接触部为位于所述第二支臂下侧的平面结构。

10、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线接触部为弯折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支臂下侧的下接触面和自下接触面远离插线孔一侧向上延伸的侧延伸面,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自侧延伸面侧向向外延伸。

11、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延伸至所述绝缘壳体表面形成插线孔;

12、操作件,所述操作杆可转动地连接在绝缘壳体上,所述操作件的一端位于容置腔内,另一端位于绝缘壳体上侧并形成手扳部;

13、弹性夹紧件,所述弹性夹紧件位于容置腔内,由片状部件一体折弯形成第一支臂、弯曲臂和第二支臂;所述弯曲臂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分壁,相邻分壁之间形成镂空部;

14、电导体,所述电导体位于容置腔内且位于弹性夹紧件下侧,所述弹性夹紧件的第一支臂被操作件抬起,使得所述第二支臂和电导体形成插线通道;所述弹性夹紧件的第一支臂被操作件所顶压,使得所述第二支臂靠近电导体而压紧导体或关闭插线通道。

1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

1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1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电导体包括导线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导线接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导线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臂的末端配合形成插线通道,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自容置腔延伸出所述绝缘壳体表面。

1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弹性夹紧件,包括:弹性夹紧件,所述弹性夹紧件位于容置腔内,由片状部件一体折弯形成第一支臂、弯曲臂和第二支臂;所述弯曲臂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分壁,相邻分壁之间形成镂空部;

19、所述弯曲臂用于转动连接在绝缘壳体内,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自由端相互分离;

20、所述第一支臂用于与绝缘壳体上的操作件配合驱动弹性夹紧件的转动;所述第二支臂用于与导电体配合形成插线通道。

21、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

2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23、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弹性夹紧件,包括由片状金属部件一体折弯形成第一支臂、弯曲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自由端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所述弯曲臂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分壁,相邻分壁之间形成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

2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的优选为: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弯曲臂设置镂空部,从而适当降低弯曲臂的强度,从而降低宽面的弹性夹紧件弯曲臂的弹性,使得操控件需要很大的下压力对抗其弹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包括导线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导线接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导线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臂的末端配合形成插线通道,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自容置腔延伸出所述绝缘壳体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触部为位于所述第二支臂下侧的平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触部为弯折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支臂下侧的下接触面和自下接触面远离插线孔一侧向上延伸的侧延伸面,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自侧延伸面侧向向外延伸。

7.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包括导线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导线接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导线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臂的末端配合形成插线通道,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自容置腔延伸出所述绝缘壳体表面。

11.弹性夹紧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弹性夹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性夹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14.弹性夹紧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片状金属部件一体折弯形成第一支臂、弯曲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自由端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所述弯曲臂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分壁,相邻分壁之间形成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弹性夹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包括导线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导线接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导线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臂的末端配合形成插线通道,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自容置腔延伸出所述绝缘壳体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触部为位于所述第二支臂下侧的平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触部为弯折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支臂下侧的下接触面和自下接触面远离插线孔一侧向上延伸的侧延伸面,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自侧延伸面侧向向外延伸。

7.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构造,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构造;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拐角构造和第二拐角构造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臂呈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占其所在圆的周长的五分之四,所述第一支臂与弯曲臂在连接处的切线呈钝角,所述第二支臂与弯曲臂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德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