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太阳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两种极性的电极均形成于电池背面的太阳能电池为背接触电池。相关技术的背接触电池中,两种极性的副栅通常在副栅的宽度方向上依次交替排列,每种极性的副栅在副栅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在一个背接触电池中,通常可利用沿副栅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焊带、导电线等电连接件连接一种相同极性的副栅。利用绝缘件将电连接件与另一种极性的副栅电性隔离。然而如此,绝缘件的局部缺失或偏移容易导致短路。而且,设于不对应的副栅的绝缘件位置较高,容易导致电连接件与对应极性的副栅连接不稳。
2、相关技术的背接触电池中,也可以是,在电连接件与不对应的副栅的连接处不设置绝缘胶,而是断开该副栅,避免电连接件与该副栅接触。然而如此,电连接件与背接触电池的连接点位较少,连接拉力较小,连接不稳定的风险较高。
3、基于此,如何降低背接触电池与电连接件短路或连接不稳的风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背接触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旨在解决如何降低背接触电池与电连接件短路或连接不稳的风险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背接触电池,包括硅基底、若干第一副栅和若干第二副栅;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设于所述硅基底,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相互间隔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形成一行副栅组,若干行所述副栅组相互间隔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相邻两行所述副栅组分别为第一组和第
3、所述第一组中的所述第一副栅包括第一异性交叠部和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二组中的所述第一副栅包括第二异性交叠部和第二伸出部,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形成第一预连接区;
4、和/或,所述第一组中的所述第二副栅包括第三异性交叠部和第三伸出部,所述第二组中的所述第二副栅包括第四异性交叠部和第四伸出部,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形成第二预连接区。
5、具体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一行所述副栅组中位于第一端部的副栅与相邻的所述副栅组中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副栅,极性相反;
6、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一行所述副栅组中位于第二端部的副栅与相邻的所述副栅组中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副栅,极性相反。
7、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1cm。
8、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2mm~2mm。
9、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为-1cm~1cm。
10、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为-2mm~2mm。
11、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cm;
12、和/或,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与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cm。
13、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0cm。
14、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2mm~0mm。
15、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与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0cm。
16、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为-2mm~0mm。
17、具体地,所述背接触电池包括第一导电栅,所述第一导电栅与所述第一副栅极性相同,连接若干行相邻所述副栅组中的所述第一副栅。
18、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栅包括栅线和焊盘中的至少一种。
19、具体地,所述背接触电池包括第二导电栅,所述第二导电栅与所述第二副栅极性相同,连接若干行相邻所述副栅组中的所述第二副栅。
20、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电栅包括栅线和焊盘中的至少一种。
21、具体地,所述硅基底包括若干第一掺杂区和若干第二掺杂区,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形成一行掺杂区组,若干行所述掺杂区组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副栅设置在所述第一掺杂区上,所述第二副栅设置在所述第二掺杂区上。
22、具体地,至少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掺杂区之间设有介质膜层,所述介质膜层电性隔离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
23、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掺杂区之间形成沟槽,所述介质膜层至少部分地设于所述沟槽。
24、具体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掺杂区之间设有隧穿层,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均与隧穿层接触。
25、具体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一对相邻所述第一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掺杂区相互接触。
26、具体地,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掺杂区上,所述第一掺杂区在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之间连续设置;
27、具体地,所述第三伸出部与所述第四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掺杂区上,所述第二掺杂区在所述第三伸出部与所述第四伸出部之间连续设置。
28、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背接触电池。
29、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池组件。
30、本申请实施例的背接触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由于分别位于相邻两行副栅组中的相邻的第一伸出部和第二伸出部形成第一预连接区,和/或分别位于相邻两行副栅组中的相邻的第三伸出部和第四伸出部形成第二预连接区,故可以使得设于预连接区的至少一种极性的焊带、导电线等电连接件在每一行副栅组都与一个对应极性的副栅的伸出部电性连接,使得电连接件与副栅在整体上的连接点位较多,背接触电池与电连接件之间在整体上的连接拉力增大,加之无需在不对应的副栅上设置绝缘件故不会被绝缘件抬高电连接件的高度,从而可以降低背接触电池与电连接件之间连接不稳定的风险。而且,这样使得电连接件无需利用绝缘件与不对应的副栅电性隔离,可以降低绝缘件的局部缺失或偏移导致的短路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底、若干第一副栅和若干第二副栅;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设于所述硅基底,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相互间隔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形成一行副栅组,若干行所述副栅组相互间隔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相邻两行所述副栅组分别为第一组和第二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一行所述副栅组中位于第一端部的副栅与相邻的所述副栅组中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副栅,极性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1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2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为-1cm~1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0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2mm~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与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0c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为-2mm~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电池包括第一导电栅,所述第一导电栅与所述第一副栅极性相同,连接若干行相邻所述副栅组中的所述第一副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栅包括栅线和焊盘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电池包括第二导电栅,所述第二导电栅与所述第二副栅极性相同,连接若干行相邻所述副栅组中的所述第二副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栅包括栅线和焊盘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底包括若干第一掺杂区和若干第二掺杂区,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形成一行掺杂区组,若干行所述掺杂区组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副栅设置在所述第一掺杂区上,所述第二副栅设置在所述第二掺杂区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掺杂区之间设有介质膜层,所述介质膜层电性隔离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掺杂区之间形成沟槽,所述介质膜层至少部分地设于所述沟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掺杂区之间设有隧穿层,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均与隧穿层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一对相邻所述第一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掺杂区相互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掺杂区上,所述第一掺杂区在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之间连续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伸出部与所述第四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掺杂区上,所述第二掺杂区在所述第三伸出部与所述第四伸出部之间连续设置。
23.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背接触电池。
24.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底、若干第一副栅和若干第二副栅;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设于所述硅基底,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副栅和所述第二副栅相互间隔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形成一行副栅组,若干行所述副栅组相互间隔且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相邻两行所述副栅组分别为第一组和第二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一行所述副栅组中位于第一端部的副栅与相邻的所述副栅组中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副栅,极性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1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2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为-1cm~1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为-2mm~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0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2mm~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与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1cm~0c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伸出部和所述第四伸出部的端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距为-2mm~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电池包括第一导电栅,所述第一导电栅与所述第一副栅极性相同,连接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谦,徐志刚,杨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