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152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32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电容,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之间设置第一滤波电容,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正极,第二引脚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设置双向二极管,所述共模电感的第四引脚通过第二滤波电容接地,且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电流输出端用于与各功能模块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三引脚分别通过第三滤波电容接地,且通过第二电感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设置并联的第四滤波电容、第五滤波电容、第六滤波电容,所述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负极之间设置并联的第七滤波电容、第八滤波电容,解决电机控制器EMI强而导致电机控制失效、控制故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减小电磁干扰的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智能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满足汽车高智能化的要求,汽车电机往往需要满足高电压、大电流,控制电机的电机控制器的电路设计也越来越复杂,信号干扰也随之增强。电机控制器在高电压、大电流的环境下,emi(电磁干扰)会增强,影响电机及其周围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容易造成电机控制出现问题或者出现其他故障。

2、目前,为解决电机控制器的emi,如图3所示,通常是在电机控制器的供电电源与各功能模块电路之间设置clc滤波电路,clc滤波电路的共模电感一端连接供电电源,另一端连接需要供电的各功能模块电路,对进入各功能模块电路的电源进行滤波,该clc滤波电路滤波效果不强,不能更好满足电机控制器的需求,需要在电机控制器电路板上clc滤波电路的位置设置金属盖,如图4所示,以增强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减小emi。但是,随着电机功率增大以及各厂家对电机的性能、使用环境等要求的提高,电机控制器的防干扰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用clc滤波电路加金属盖来减小干扰的设计会出现部分滤波失效,滤波效果不理想,这种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电机控制器emc(电磁兼容性)的需求;在电机控制器的电路板上设置金属盖,不仅增加了除电路元件之外的生产物料,不利于降本增效,也需要预留金属盖空间,影响整个控制器部件的空间布置;且金属盖需要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机控制器上,如果金属盖出现松动,就会影响整个电机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甚至导致抗干扰失效,影响电机控制器运行安全和整体性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减少电磁干扰,解决电机控制器emi强而导致电机控制失效、控制故障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电容,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之间设置第一滤波电容,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正极,第二引脚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设置双向二极管,所述共模电感的第四引脚通过第二滤波电容接地,且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电流输出端用于与各功能模块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三引脚分别通过第三滤波电容接地,且通过第二电感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设置并联的第四滤波电容、第五滤波电容、第六滤波电容,所述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负极之间设置并联的第七滤波电容、第八滤波电容。

3、优选地,所述双向二极管为瞬态抑制二极管。

4、优选地,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设置第九滤波电容。

5、优选地,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容量至少比第六滤波电容大一个数量级,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容量至少比第五滤波电容大一个数量级。

6、优选地,所述第七滤波电容的容量至少比第八滤波电容大一个数量级。

7、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第四滤波电容、第五滤波电容、第六滤波电容、第七滤波电容、第八滤波电容均为x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第三滤波电容为y电容。

8、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均为差模电感。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电容,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之间设置第一滤波电容,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正极,第二引脚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设置双向二极管,所述共模电感的第四引脚通过第二滤波电容接地,且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电源输出端用于与各功能模块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三引脚分别通过第三滤波电容接地,且通过第二电感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设置并联的第四滤波电容、第五滤波电容、第六滤波电容,所述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负极之间设置并联的第七滤波电容、第八滤波电容。通过共模电感抑制共模干扰,通过双向二极管对电路进行保护,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在共模电感与供电电源之间设置第一滤波电容、第九滤波电容,用于抑制差模干扰,在共模电感与电源输出端之间设置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用于抑制差模干扰,在共模电感与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之间以及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与电流输出端之间设置x电容,并采用大电容并联小电容的方式抑制差模干扰,共模电感以及通过y电容接地能够抑制共模干扰,该滤波电路能够很好的抑制电磁干扰达到电机控制器对emc效果的要求,不需要另外设置金属板用于增强emc滤波效果,有效节约成本,同时,不需要担心因金属板脱落或松动而影响滤波电路的抗干扰效果,电机控制器运行更加稳定安全。

1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CM3)、电容,其特征在于:电源正极(VCC+)与电源负极( VCC-)之间设置第一滤波电容(C12),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一引脚(1)连接电源正极(VCC+),第二引脚(2)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一引脚(1)与第二引脚(2)之间设置双向二极管(D82),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四引脚(4)通过第二滤波电容(C64)接地(GND),且通过第一电感(L3)连接电流输出端(D0)用于与各功能模块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三引脚(3)通过第三滤波电容(C65)接地(GND),且通过第二电感(L4)连接电源负极( VCC-),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三引脚(3)与第四引脚(4)之间设置并联的第四滤波电容(C61)、第五滤波电容(C62)、第六滤波电容(C63),所述电流输出端(D0)与电源负极( VCC-)之间设置并联的第七滤波电容(C66)、第八滤波电容(C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二极管(D82)为瞬态抑制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一引脚(1)与第二引脚(2)之间设置第九滤波电容(C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滤波电容(C62)的容量至少比第六滤波电容(C63)大一个数量级,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61)的容量至少比第五滤波电容(C62)大一个数量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滤波电容(C66)的容量至少比第八滤波电容(C67)大一个数量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2)、第四滤波电容(C61)、第五滤波电容(C62)、第六滤波电容(C63)、第七滤波电容(C66)、第八滤波电容(C67)均为X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64)、第三滤波电容(C65)为Y电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L3)、第二电感(L4)均为差模电感。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cm3)、电容,其特征在于:电源正极(vcc+)与电源负极( vcc-)之间设置第一滤波电容(c12),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一引脚(1)连接电源正极(vcc+),第二引脚(2)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一引脚(1)与第二引脚(2)之间设置双向二极管(d82),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四引脚(4)通过第二滤波电容(c64)接地(gnd),且通过第一电感(l3)连接电流输出端(d0)用于与各功能模块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三引脚(3)通过第三滤波电容(c65)接地(gnd),且通过第二电感(l4)连接电源负极( vcc-),所述共模电感(lcm3)的第三引脚(3)与第四引脚(4)之间设置并联的第四滤波电容(c61)、第五滤波电容(c62)、第六滤波电容(c63),所述电流输出端(d0)与电源负极( vcc-)之间设置并联的第七滤波电容(c66)、第八滤波电容(c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二极管(d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岭肖利华闫平张志强王正杰李向林黄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