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角度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角度调节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角度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角度调节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075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该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基于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建形成的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两者由传动轴同步驱动转动。第一单级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与第二单级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不同;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的偏心方向,与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相对于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偏心方向一致,且两者的偏心距相等;第一内齿板与第二内齿板固定连接,第一外齿板和第二外齿板分别为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外接构件;或者,第一外齿板与第二外齿板固定连接,第一内齿板和第二内齿板分别为角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外接构件。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克服角度调节过程中产生的抖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计,具体涉及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角度调节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1、角度调节装置在汽车座椅靠背、座椅扶手、座椅转盘、腿托等构成上得以广泛应用,以满足乘员的使用需求。

2、以汽车座椅为例,可通过连接在靠背和座盆之间的调角器,增强座椅的舒适性。中国专利cn101941389a公开了一种典型的采用少齿差行星齿轮机构的角度调节装置,主要由驱动臂、偏心轮、楔形块及少齿差的内、外齿板组成,其中,内、外齿板分别与座椅靠背和座盆固定连接,电机通过驱动臂带动偏心轮运动,实现内、外齿板之间的行星运动。锁止状态下,在偏心轮与楔形块之间涨紧扭簧的作用下消除啮合间隙。

3、基于该角度调节装置的传动原理可知,其内齿板相对于外齿板的运动轨迹为偏心转动,快速调节时会产生靠背抖动的现象,影响乘员体验。尤其是,该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转盘、扶手、腿托等场景中时,转速相对较快,偏心转动带来的抖动问题更加严重。

4、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角度调节装置作进一步的优化改进,以克服角度调节过程中产生的抖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能够克服角度调节过程中产生的抖动问题,提升乘员使用体验。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传动轴、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均为基于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建形成的调角组件,且两者套装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并由所述传动轴同步驱动转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内齿板、第一外齿板和第一偏心轮构成的第一单级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相对于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偏心设置,且第一偏心轮和第一楔形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齿板和所述第一外齿板之间的径向偏心区域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内齿板、第二外齿板和第二偏心轮构成的第二单级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相对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偏心设置,且第二偏心轮和第二楔形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齿板和所述第二外齿板之间的径向偏心区域中;所述第一单级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与所述第二单级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不同;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的偏心方向,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相对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偏心方向一致,且两者的偏心距相等;所述第一内齿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齿板和所述第二外齿板分别为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外接构件;或者,所述第一外齿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齿板和所述第二内齿板分别为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外接构件。

3、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齿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固定连接配置为:沿轴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内齿板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内齿板设置,所述第一外齿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相背离。

4、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齿数相同。

5、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齿数不相同。

6、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齿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固定连接配置为:沿轴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外齿板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外齿板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相背离。

7、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齿数相同。

8、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齿数不相同。

9、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齿板通过过渡件与所述第二外齿板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齿板的轴肩与所述第一外齿板的轴心孔构成两者之间的径向偏心区域;所述第二内齿板的轴肩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轴心孔构成两者之间的径向偏心区域。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两个驱动臂分别与所述第一偏心轮和所述第一楔形块相抵;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两个驱动臂分别与所述第二偏心轮和所述第一楔形块相抵。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可相对第二部件调节角度的第一部件,还包括如前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外接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连。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为座椅靠背、座椅扶手、座椅转盘和腿托中的至少一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另辟蹊径采用两个基于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建形成的调角组件,两者套装设置在传动轴上,并由传动轴同步驱动转动。具体地,第一单级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与第二单级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不同;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的偏心方向,与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相对于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偏心方向一致,且两者的偏心距相等;第一内齿板与第二内齿板固定连接,第一外齿板和第二外齿板分别为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外接构件;或者,第一外齿板与第二外齿板固定连接,第一内齿板和第二内齿板分别为角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外接构件。

15、如此设置,当驱动电机转动时,通过传动轴同时驱动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的偏心轮和楔形块转动,基于两个调节组件的内齿板同心固联,两者的偏心方向一致且偏心距相等的结构特点,根据运动参照系的相对性,两个外齿板(第一外齿板和第二外齿板)始终保持同心;同时,基于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组件的传动比不同的结构配置,两个外齿板能够产生相对转动,也即,实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外齿板与第二调角组件的第二外齿板之间的同心转动。这样,能够完全规避以往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角度调节装置存在的抖动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传动轴、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均为基于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建形成的调角组件,且两者套装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并由所述传动轴同步驱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固定连接配置为:沿轴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内齿板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内齿板设置,所述第一外齿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相背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齿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齿数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固定连接配置为:沿轴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外齿板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外齿板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相背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齿数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齿数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板通过过渡件与所述第二外齿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板的轴肩与所述第一外齿板的轴心孔构成两者之间的径向偏心区域;所述第二内齿板的轴肩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轴心孔构成两者之间的径向偏心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两个驱动臂分别与所述第一偏心轮和所述第一楔形块相抵;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两个驱动臂分别与所述第二偏心轮和所述第一楔形块相抵。

11.车辆,包括可相对第二部件调节角度的第一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两个外接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座椅靠背、座椅扶手、座椅转盘和腿托中的至少一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传动轴、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均为基于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建形成的调角组件,且两者套装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并由所述传动轴同步驱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固定连接配置为:沿轴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内齿板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内齿板设置,所述第一外齿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相背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齿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的内齿圈的齿数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固定连接配置为:沿轴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外齿板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外齿板设置,所述第一内齿板与所述第二内齿板相背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外齿板的外齿圈的轴线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外齿板的外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任利珍孙海霞梅丹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