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02048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极组件包括多个双极性极片、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其中,双极性极片包括双极性集流体、第一正极材料层和第一负极材料层,双极性集流体包括第一正极导电层和第一负极导电层,多个双极性极片层叠设置形成极片组。正极组件包括第二正极导电层,第二正极导电层的一侧设置有正极极柱,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正极材料层,第二正极材料层和极片组的负极相对设置。负极组件包括第二负极导电层,第二负极导电层的一侧设置有负极极柱,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负极材料层,第二负极材料层和极片组的正极相对设置。该电极组件能够有效提高电池过流能力,从而使电池满足更高功率设备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用户对于动力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的过流能力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电池过流能力是指在电池工作时,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来说,电池过流能力越强,电池所能提供的电流就越大,从而可以满足更高功率设备的使用需求。

2、对于软包电池而言,其过流能力的瓶颈通常在极耳处。现有软包电池的电流路径是从集流体到极耳。极耳通过集流体的边缘模切形成,因此,集流体的过流面积由极耳的面积决定。通常情况下,极耳面积较小,就导致集流体的过流能力较小,从而导致整个电池的过流能力较差,采取增加极耳厚度和面积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极组件整体的过流能力,但是极耳厚度和面积的提升上限较低,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提升过流能力的效果。

3、因此,亟需提出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能够有效提高电池过流能力,从而能够满足更高功率设备的使用需求。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极组件,包括:

4、多个双极性极片,所述双极性极片包括双极性集流体、第一正极材料层和第一负极材料层,所述双极性集流体包括第一正极导电层和第一负极导电层,所述第一正极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层的一侧,所述第一负极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正极导电层的一侧,多个所述双极性极片层叠设置形成极片组,且相邻两个所述双极性极片中电性相反的一侧相对设置;

5、正极组件,包括第二正极导电层,所述第二正极导电层的一侧设置有正极极柱,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正极材料层,所述第二正极材料层和所述极片组的负极相对设置;

6、负极组件,包括第二负极导电层,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层的一侧设置有负极极柱,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负极材料层,所述第二负极材料层和所述极片组的正极相对设置。

7、可选地,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层一体成型;和/或,所述负极极柱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层一体成型。

8、可选地,沿所述极片组的厚度方向,所述正极极柱的正投影面积s1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层的正投影面积s2之间满足关系:0.01<s1/s2<0.8;和/或,

9、沿所述极片组的厚度方向,所述负极极柱的正投影面积s3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层的正投影面积s4之间满足关系:0.01<s3/s4<0.8。

10、可选地,所述正极极柱的厚度t1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层的厚度t2之间满足关系:0.05<t1/t2<0.4;和/或,

11、所述负极极柱的厚度t3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层的厚度t4之间满足关系:0.05<t3/t4<0.4。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正极导电层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层。

13、可选地,第一正极导电层和第一负极导电层的材料相同。

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过流能力,从而能够满足更高功率设备的使用需求。

1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6、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上述的电极组件,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电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正极极柱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负极极柱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出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7、可选地,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所述负极极柱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之间均通过绝缘密封胶连接。

18、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电池,该电池具有较高的过流能力,从而能够满足更高功率设备的使用需求。

19、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0、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单体电池。

21、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具有较高功率,运行稳定。

2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3、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单体电池,或者上述的电池。

24、有益效果:

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的电流路径是:集流体-极柱。电极组件取消了现有技术中极耳的设置,因此各个双极性集流体的实际面积就是集流体的过流面积。因此,通过增加双极性集流体的面积可以增加过流能力;正负极极柱的面积可以根据双极性集流体的面积设置,从双极性集流体传输至极柱的电流不会被极柱所限制,从而保证整个电流路径中的过流面积都很大;另外,电子在正负极导电层之间转移,电流依次通过各个双极性集流体,转移路径非常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单体采用上述电极组件,将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通过壳体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穿出,从而和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由于电极组件具有较大的过流面积,从而该电池单体能够传输较大电流,可应用于高功率设备。

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括上述的单体电池,具有较高的过流能力,从而能够满足更高功率设备的使用需求。

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单体电池,或者上述的电池。该用电设备具有较高功率,运行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220)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层(210)一体成型;和/或,所述负极极柱(320)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层(310)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导电层(111)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层(112)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正极导电层(111)和第一负极导电层(112)的材料相同。

7.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电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正极极柱(220)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负极极柱(320)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出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220)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所述负极极柱(320)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之间均通过绝缘密封胶连接。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任一所述的单体电池。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任一所述的单体电池,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220)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层(210)一体成型;和/或,所述负极极柱(320)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层(310)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导电层(111)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层(112)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正极导电层(111)和第一负极导电层(112)的材料相同。

7.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远勇郭帅陈淑峰田文於洪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