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分离端子组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分离端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92041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端子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其沿着排列方向(A)彼此排列并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电的第一接头(200、300)、至少一个电的第二接头(201、301)和切换装置(21、21A、21B、31)。耦联装置用于机械地耦联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以便共同地操纵所述切换装置(21、21A、21B、31)。耦联装置(4)具有耦联元件(40),其具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固定连接的主体(41)和布置在所述主体(41)上的接合元件(43)。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具有接合开口(311、312)。所述接合元件(43)被构造为在耦联位置上形状配合地接合到接合开口(311、312)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


技术介绍

1、这种分离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分离端子,所述分离端子沿排列方向彼此排列,并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接头、至少一个第二电接头和切换装置。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中的每个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可在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切换位置中,相应对应的分离端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接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接头彼此电连接,在第二切换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接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接头彼此电断开。

2、在这种分离端子组件中,将相互组合的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共同切换通常就足够了,例如,将一对并排布置的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共同切换。为此,所述分离连接组件具有耦联装置,其被设计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彼此机械地耦联,以便以这种方式实现切换装置的共同操纵。

3、这里所述类型的分离端子的组件例如与所谓的测量变换器组合地使用。测量变换器通常用于将输入的电参量、如电流强度或电压转换成成比例的、偏离的输出参量。在此,大电压或电流强度通常(成比例地)降低,以便能够在使用商业上通用的测量设备的情况下在电系统中进行测量。所谓的测量变换器分离端子实现了测量变换器系统的符合专业和标准的构造,例如用于在能量工业中使用,其方式是,通过布置分离端子建立至测量变换器的连接并且由此建立至一个或多个测量设备的连接。

4、虽然通常将彼此组合的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共同切换就足够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单独地并且独立于另一个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来切换单个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常见的耦联装置例如使用连接件,该连接件插在切换装置的切换杆上并且在插接位置中与切换杆固定连接。这种连接件不能容易地从切换杆松开并且必须相对耗费地拆卸,以便实现单个切换装置的切换。

5、由ep 3 796 354 a2公知了一种耦联装置,该耦联装置可以在第一耦联位置和第二耦联位置之间调节。在第一耦联位置中,相邻分离端子的切换杆彼此耦联。相反地,在第二耦联位置中,切换杆彼此分开,从而切换杆能够彼此独立地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端子组件,该分离端子组件能够以简单的、对于使用者来说可舒适操作的方式实现将至少两个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彼此耦联,但是在需要时也可以将其彼此分开。

2、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主题来实现。

3、因此,耦联装置具有耦联元件,该耦联元件具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固定连接的主体和布置在主体上的接合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中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具有接合开口。接合元件构造用于,在耦联位置中形状配合地接合到接合开口中,在该耦联位置中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为了共同操作而相互耦联。在主体固定地连接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上时,接合元件能够与接合开口脱离接合,以取消切换装置的耦联。

4、耦联装置用于使沿着排列方向彼此排列的至少两个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彼此耦联。在耦联位置中,耦联装置建立了在切换装置之间的机械耦联,例如在切换装置的切换杆之间的机械耦联,从而切换装置可通过耦联装置共同地切换。然而,耦联装置可以被调整到松开位置,在该松开位置,切换装置不彼此耦联并且因此可以彼此独立地切换。

5、耦联装置具有耦联元件,该耦联元件在工作位置中固定地与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连接。为此,耦联元件具有主体,该主体附接在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上并且防丢失地且不可调节地保持在所对应的切换装置上。

6、接合元件布置在耦联元件的主体上,用于与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建立接合。在耦联位置中,接合元件与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上的接合开口接合,从而由此可以使切换装置相互耦联并且可以共同地被操纵。

7、因此,耦联元件布置在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上并且固定地与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连接,而接合元件(直接)与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建立形状配合的接合。因此,耦联元件附接在第一切换装置上并且经由接合元件与第二切换装置共同作用,以便使切换装置彼此耦联进而共同地在切换位置之间切换。

8、接合元件可与接合开口脱离接合,以取消切换装置的耦联。接合的取消在耦联元件的主体与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固定连接的情况下,即在不相对于第一切换装置调节主体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主体保持在所对应的第一切换装置上的位置中,其中,在所述主体固定地与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连接时,所述接合元件能够与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的接合开口脱离接合。

9、得到了一种耦联装置,其可以简单且成本低廉地构造并且此外可以直观地通过使用者来操纵。耦联元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与第一分离端子的所对应的切换装置连接。在耦联位置中,耦联元件通过接合元件建立在第一分离端子和沿着排列方向相邻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之间的耦联,从而切换装置为了共同操作而相互耦联。接合元件与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的接合开口的接合在此是可松开的,使得能够取消耦联,以便将切换装置彼此分开地进行切换。

10、在一种设计方案中,为了在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至少两个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分别能够围绕对于这些切换装置共同的枢转轴线相对于分别对应的分离端子的壳体枢转。切换装置例如可以设计为切换杆或所谓的分离刀。在第一切换位置中,切换装置在分离端子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建立连接。在第二切换位置中,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则彼此电分离。

11、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枢转轴线可尤其沿着排列方向指向。

12、在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每个切换装置例如能够直线地或者沿着弯曲的运动轨迹沿着操纵方向相对于相应对应的分离端子的壳体滑移或者以其它方式进行调节。

13、在一个实施例中,耦联元件包括从主体延伸的插接杆,其插入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的接合开口中。在工作位置中,插接杆与第一分离端子的所对应的切换装置上的接合开口接合。因此,耦联元件通过插接杆固定地且不可丢失地与所对应的切换装置连接,并且在耦联位置中以及也在取消耦联位置时保持在所对应的切换装置上的位置中。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沿排列方向观察,接合元件沿轴向设置在主体旁边。耦联元件的主体例如沿着径向方向与切换装置对齐,所述径向方向相对于对应的切换装置的枢转轴线径向地延伸。接合元件设置在耦联元件的主体的面向第二分离端子的相邻的切换装置的一侧上。因此,接合元件延伸到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的区域中,以便在耦联位置中通过与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的形状配合的接合建立切换装置之间的耦联。

15、在一种设计方案中,切换装置分别具有切换体。耦联元件的主体附接在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的切换体上并且因此与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体连接。与此相对地,接合开口成形在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的切换体上,从而通过接合元件与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的切换体上的接合开口接合,可以建立相邻的切换装置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耦联。

16、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端子组件(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为了在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而分别能够围绕对于这些切换装置(21、21A、21B、31)来说共同的枢转轴线(S)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元件(40)具有从所述主体(41)延伸的插接杆(221),所述插接杆(221)插入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接合开口(2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沿排列方向(A)观察,所述接合元件(43)沿轴向布置在所述主体(41)旁边。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21、21A、21B、31)分别具有切换体(210、310),其中,所述耦联元件(40)的主体(41)附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切换体(210)上,并且所述接合开口(311、312)成形在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切换体(3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切换体(210、310)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接合开口(311、312)由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切换体(310)上的槽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元件(43)包括接合区段(430),所述接合区段(430)在所述耦联位置与所述槽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元件(43)的接合区段(430)在耦联位置中沿着排列方向(A)观察相对于槽占据第一轴向位置并且为了取消形状配合的接合能轴向地沿着排列方向(A)相对于槽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由至少一个接片(314、315)限定,其中在所述接片(314、315)上形成凹部(313),所述接合元件(43)的接合区段(430)能够运动穿过所述凹部以取消所述形状配合的接合。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元件(43)能够相对于所述耦联元件(40)的主体(41)枢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接合元件(43)能够围绕枢转轴线(D)相对于主体(41)枢转,所述枢转轴线(D)横向于排列方向(A)取向。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元件(43)能枢转地支承在所述主体(41)上或者与所述主体(41)一体式连接。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元件(43)具有用于由使用者调节所述接合元件(43)的手柄区段(432)。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分别具有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布置在支承轨道(5)上的卡锁装置(202)。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元件(40)的主体(41)与至少一个另外的、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相邻的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A、21B)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端子组件(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为了在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而分别能够围绕对于这些切换装置(21、21a、21b、31)来说共同的枢转轴线(s)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元件(40)具有从所述主体(41)延伸的插接杆(221),所述插接杆(221)插入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接合开口(2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沿排列方向(a)观察,所述接合元件(43)沿轴向布置在所述主体(41)旁边。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21、21a、21b、31)分别具有切换体(210、310),其中,所述耦联元件(40)的主体(41)附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一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切换体(210)上,并且所述接合开口(311、312)成形在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切换体(3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切换体(210、310)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分离端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接合开口(311、312)由所述至少两个分离端子(2、3)中的第二分离端子的切换装置(21、21a、21b、31)的切换体(310)上的槽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蒂安·鲁迪基特雅斯切斯洛·扬岑马丁·格布哈特克里斯蒂安·克劳彭堡托尔斯滕·施鲁
申请(专利权)人: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