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具体涉及一种靠背组件及座椅。
技术介绍
1、座椅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人们坐在座椅时,会将背部倚靠在靠背上,靠背能够与人体的背部贴合并提供支撑,有利于减轻人体腰背的压力,缓解疲劳。
2、在目前的座椅中,靠背的形状都是固定的,由于使用者的坐姿、身材等因素均存在差异,而且随着使用者上身姿势的变化,目前的座椅难以保持与人体腰部或背部的贴合与支撑,因此使用者坐在座椅时的舒适性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背组件及座椅,旨在解决现有的座椅靠背所存在的舒适性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靠背组件,包括:
4、第一靠背;
5、第二靠背,所述第二靠背设于所述第一靠背的一侧;
6、靠背连接件,所述靠背连接件为韧性材料制件,所述靠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靠背连接,所述靠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靠背连接;
7、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韧性材料制件,所述支撑架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靠背并位于远离所述靠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靠背并位于远离所述靠背连接件的一侧。
8、可选地,所述靠背连接件为锰钢制件,所述支撑架为塑料制件。
9、可选地,所述靠背组件还包括靠背限位件,所述靠背限位件为橡胶制件,所述靠背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靠背和所述第二靠背之间,所述靠背限位
10、可选地,所述靠背限位件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靠背靠近所述靠背限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靠背靠近所述靠背限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插槽,所述靠背连接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靠背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
11、可选地,所述第一靠背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面和所述第二靠背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面均为弧面结构。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靠背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面和所述第二靠背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面均设有支撑物,所述支撑物为网状织物、海绵、软胶中的至少一种。
13、可选地,所述靠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靠背和所述第二靠背。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靠背,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二靠背。
15、可选地,所述支撑架的形状为y型结构。
1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座椅,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靠背组件。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在本技术提供的靠背组件中,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通过靠背连接件进行连接,支撑架对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进行支撑,其中,靠背连接件为韧性材料制件,例如为锰钢制件,锰钢制件具有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韧性和耐磨性,支撑架为韧性材料制件,例如为塑料制件,同样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强的韧性。由于靠背连接件具有一定的韧性,因此使用者背靠整个靠背组件时,支撑架能够为人体提供支撑的效果,而靠背连接件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可以形成向内收拢的趋势,与现有的座椅靠背只能提供一个小范围的支撑效果相比,本技术的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可以为人体的腰部和背部提供更大的接触面,从而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以及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19、2、在本技术提供的靠背组件中,由于锰钢制件和塑料制件都具有一定的韧性,即都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因此,使用者背靠整个靠背组件并小幅度地转动身体时,例如向左侧小幅度地转动身体时,身体的左背部会贴合第一靠背并驱使支撑架的左侧发生一定程度的向后的形变,而塑料制件所具有的韧性会驱使支撑架的右侧形成向前移动的趋势,即会跟着使用者的身体稍微移动一点距离,从而驱使第二靠背跟随使用者转动并继续贴合使用者的右背部,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者小幅度地转动身体时,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始终能贴合使用者的背部,整个靠背组件始终能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20、3、在本技术提供的靠背组件中,使用者背靠整个靠背组件并伸懒腰时,双手双肩会向后推动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以第一靠背为例,根据杠杆原理,第一靠背的上侧会向后移动,第一靠背的下侧会向前移动,同理,第二靠背的上侧会向后移动,第二靠背的下侧会向前移动,由于靠背连接件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因此,靠背连接件会驱使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继续贴合使用者的背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靠背连接件三者之间能够形成三点式的联动效果,使用者伸懒腰时,整个靠背组件能够自适应地进行调节,始终保持贴合使用者背部的趋势,整个靠背组件始终能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21、4、在本技术提供的靠背组件中,一共具有三种状态。状态一为使用者坐正时,使用者背靠整个靠背组件,此时,靠背连接件位于后侧,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向前移动形成向内收拢的趋势,从而包裹使用者的身体。状态二为使用者伸懒腰时,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的上侧向后移动,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的下侧向前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贴合使用者的身体。状态三为使用者转动身体时,第一靠背向后移动时,第二靠背会自然向前,从而形成包裹,第二靠背向后移动时,第一靠背会自然向前,从而形成包裹,能够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22、5、本技术提供的座椅,采用了上述的靠背组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身形和上身姿势的变化自适应地进行调节,整个靠背组件始终能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舒适性更好,体感更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连接件(3)为锰钢制件,所述支撑架(4)为塑料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还包括靠背限位件(5),所述靠背限位件(5)为橡胶制件,所述靠背限位件(5)设于所述第一靠背(1)和所述第二靠背(2)之间,所述靠背限位件(5)的两侧能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靠背(1)和所述第二靠背(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限位件(5)设有连接通孔(51),所述第一靠背(1)靠近所述靠背限位件(5)的一侧设有第一插槽(11),所述第二靠背(2)靠近所述靠背限位件(5)的一侧设有第二插槽,所述靠背连接件(3)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11),所述靠背连接件(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孔(51)后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1)远离所述支撑架(4)的一面和所述第二靠背(2)远离所述支撑架(4)的一面均为弧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靠背(1)和所述第二靠背(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41)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靠背(1),所述第二支撑部(42)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二靠背(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的形状为Y型结构。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靠背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连接件(3)为锰钢制件,所述支撑架(4)为塑料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还包括靠背限位件(5),所述靠背限位件(5)为橡胶制件,所述靠背限位件(5)设于所述第一靠背(1)和所述第二靠背(2)之间,所述靠背限位件(5)的两侧能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靠背(1)和所述第二靠背(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限位件(5)设有连接通孔(51),所述第一靠背(1)靠近所述靠背限位件(5)的一侧设有第一插槽(11),所述第二靠背(2)靠近所述靠背限位件(5)的一侧设有第二插槽,所述靠背连接件(3)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11),所述靠背连接件(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孔(51)后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榕智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