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寺庙、宗祠等古建筑文化历史绵长,具有建筑造型庄严古朴、严谨细腻等特点。传统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结合砖、石等材料进行建造,但大量使用木材会存在不耐火、易腐蚀、耐久性差、抗震性能差、维护成本高等缺点。现代仿古建筑修建除完全按传统采用木结构为主的做法外,较多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要结构体系,再在混凝土面层喷漆彩绘等方法进行修建,此法工艺若把握不好,不能较好体现古建筑的细腻、生动的特点。而对于整体空间有要求的大型仿古建造而言,传统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的跨度受限,需在建筑内部设置较多柱子,无法有效实现大型仿古建筑内部空间宏伟开阔的需求。
2、对此,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现代先进建造工艺方法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上述传统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仿古建筑建造领域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钢、木、石组合体系来提高仿古建筑的抗震性能、耐火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耐久性能,从而可以降低仿古建筑维护成本的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包括: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所述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由钢结构、木结构和石结构组成;
3、所述钢结构是由各种规格型号的工字钢、圆钢连接组
4、所述木结构与钢柱之间是通过焊接耳板+螺栓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木结构中的梁、枋之间采用传统的榫卯连接方式;
5、所述石结构采用石柱并由整块岩石切割制作而成,所述石柱内部整体掏芯取孔形成空心石柱,所述空心石柱整体套于钢柱的外部,且整体受力仍然以钢柱为主,石柱不参与结构的直接受力。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结构是通过与基础之间预埋柱脚锚栓进行连接固定,而各钢结构构件之间是通过焊接或高强螺栓进行连接的,且部分钢结构是通过外包钢筋混凝土形成钢骨柱、钢骨梁的,因此可以满足大跨度、高强度、防火、防腐、耐久性需求。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钢柱和空心石柱之间增加减震材料或结构层,如橡胶隔震层,以进一步吸收地震能量,减少震动对结构的影响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木结构作用于装饰构件保留传统古建筑中最主要的木元素,同时可做为吊顶及其它古建筑装饰构件提供安装受力点。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空心石柱主要起到保留古建筑传统石柱元素庄重韵味的作用,同时可对钢柱形成有效成品保护,提升受力构件的耐火性、耐腐蚀性、耐久性。
10、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施工建筑地基,同时预埋钢柱柱脚锚栓;
12、s2.安装钢结构柱子—钢柱,将钢结构与柱脚锚栓对准连接,同时绑扎柱子钢筋、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
13、s3.吊装空心石柱,将石柱内的空孔与钢柱对准、下放;
14、s4.安装钢结构梁,将钢梁分段与钢柱进行连接,钢梁与钢柱、钢梁与钢梁之间通过高强螺栓或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15、s5.浇筑混凝土,支设钢梁、屋面板支撑架及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16、s6.安装木结构,木结构梁与钢柱上部通过焊接耳板+螺栓方式进行连接,木结构梁、枋之间通过传统榫卯方式连接。
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柱安装时是通过采用吊装方式移动安装的,且在安装钢柱时,与钢柱配套的所有爬梯、安全绳、操作平台必须在钢柱吊装前安装完成,随钢柱一同安装就位,进而可以保证施工人员上到钢柱顶松解吊装钢丝绳的安全性。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梁在施工安装前,需在钢梁两侧的钢柱顶的钢筋环上拉设安全钢丝绳,进而便于作业人员系挂安全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梁在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时,需采用吊篮进行施工,吊篮为现场制作,通过吊篮可防止钢梁焊接过程中有焊接火花下落,从而可以提高下方的安全性,且可在焊接区域设置夹具式接火盆。
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梁在安装前需遵循先主梁后次梁的安装顺序,且需要在钢梁上设置立杆式双道安全绳、溜绳,端部设置码板、安装夹板、连接螺栓,并设置吊装钢丝绳和卡环,捆绑吊装时需设置包铁保护钢丝绳,用于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梁在吊装钢梁距离就位区域2~3m的高度时需暂停,然后通过溜绳对钢梁方向和摆幅晃动进行微调稳定控制,等稳定后采用点动缓慢下降,就位后及时将连接板与临时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2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钢结构施工技术为形成仿古建筑主要结构体系,保留古建筑木结构、石柱传统元素,运用传统营造法则与现代施工技术与材料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使得仿古建筑不但再现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更赋予了其建造技术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24、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钢结构为主与钢筋混凝土结合形成钢骨柱、钢管柱、钢骨梁,与传统木梁、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增大了结构梁的跨度,减少柱子的布置,可满足大型仿古建筑对内部空间的需求、达到宏伟开阔的效果;
25、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空心石柱整体套于钢柱的外部,石柱不直接参与结构受力,保留古建筑传统石柱元素的同时,避免了石柱因岩石裂隙原因造成受力情况不可控的破坏风险,同时可对钢柱形成有效成品保护,提升受力构件的耐火性、耐腐蚀性、耐久性;
26、4、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部分木结构梁、枋,并采用传统的榫卯连接构造,保留了传统古建筑中最主要的木元素特色,同时可做为吊顶及其它古建筑装饰构件提供安装受力点;
27、5、本专利技术通过钢、木、石组合体系提高了仿古建筑的抗震性能、耐火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耐久性能,降低仿古建筑维护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钢柱(12)和空心石柱(30)之间设置有减震结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支撑钢梁(11)的临时支撑结构,包括立杆、斜撑、梁支撑与模板支撑,两者独立搭设,立杆之间采用利用圆管进行水平连接,斜撑在平行于人型钢梁(11)方向和垂直于人型钢梁(11)方向均进行全高的通拉;在主梁下方顶托铺设工字钢,铺设的工字钢的标高比该位置钢梁(11)梁底标高低20mm,通过楔铁调平,连接钢梁(11)与下铺的工字钢,采用角焊缝固定。
4.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通过绑扎柱子钢筋、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钢骨柱和钢骨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木结构(20)梁、枋之间通过榫卯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1)在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时,通过吊篮进行施工,在焊接区域设置夹具式接火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1)在安装前遵循先主梁后次梁的安装顺序,且在钢梁(11)上设置立杆式双道安全绳、溜绳,端部设置码板、安装夹板和连接螺栓,并设置吊装钢丝绳和卡环,捆绑吊装时设置包铁保护钢丝绳,用于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体系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1)在吊装钢梁(11)距离就位区域2~3m的高度时暂停,然后通过溜绳对钢梁(11)方向和摆幅晃动进行微调稳定控制,等稳定后采用点动缓慢下降,就位后及时将连接板与临时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钢柱(12)和空心石柱(30)之间设置有减震结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支撑钢梁(11)的临时支撑结构,包括立杆、斜撑、梁支撑与模板支撑,两者独立搭设,立杆之间采用利用圆管进行水平连接,斜撑在平行于人型钢梁(11)方向和垂直于人型钢梁(11)方向均进行全高的通拉;在主梁下方顶托铺设工字钢,铺设的工字钢的标高比该位置钢梁(11)梁底标高低20mm,通过楔铁调平,连接钢梁(11)与下铺的工字钢,采用角焊缝固定。
4.一种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古建筑钢、木、石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通过绑扎柱子钢筋、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钢骨柱和钢骨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木结构(20)梁、枋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秋,李育坤,廖志毅,陈亿强,鲁烨,罗瑞,陈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厦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