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8347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9
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包括车辆的平衡轴总成和对称设于平衡轴总成两侧的车桥,平衡轴总成的两端,即是在车桥的两端分别设有钢板弹簧总成;钢板弹簧总成的中部与平衡轴总成的顶面相连接,钢板弹簧总成的两端分别与车桥的顶面相连接;平衡轴总成的上方,即是在车桥的上方设有上推力杆单元;上推力杆单元与钢板弹簧总成、车桥相连接;平衡轴总成的下方,即是在车桥的下方设有下推力杆单元;下推力杆单元与平衡轴总成、车桥相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而且还能降低零部件的故障率,经济效益较高,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尤其涉及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1、现阶段,矿用自卸车的使用场景恶劣,多为坑洼、泥泞、长上下坡等路况,并且再加上车辆24小时不停歇运行,这就需要矿用自卸车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悬架系统作为整车的承载系统,需要缓冲不平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扭曲等复杂工况产生的各种力,是影响整车可靠性的关键部分。

2、现有技术中,后悬架系统的各个零部件故障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整车的出勤率,给用户和厂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零部件故障率高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而且还能降低零部件的故障率,经济效益较高,适于推广。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包括车辆的平衡轴总成和对称设置于平衡轴总成两侧的车桥,平衡轴总成的两端,即是在车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钢板弹簧总成;钢板弹簧总成的中部与平衡轴总成的顶面相连接,钢板弹簧总成的两端分别与车桥的顶面相连接;平衡轴总成的上方,即是在车桥的上方设置有上推力杆单元;上推力杆单元与钢板弹簧总成、车桥相连接;平衡轴总成的下方,即是在车桥的下方设置有下推力杆单元;下推力杆单元与平衡轴总成、车桥相连接。

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推力杆单元包括四个上推力杆,四个上推力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每个上推力杆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的连接处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的一端分别与钢板弹簧总成的内侧面铰接,其另一端分别与车桥的顶面铰接。

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钢板弹簧总成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力杆座a,车桥的顶面上设置有力杆座b;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的一端分别与力杆座a铰接,其另一端分别与力杆座b铰接。

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力杆座a通过双头螺柱、紧固螺栓固定于钢板弹簧总成内侧面的中心位置;力杆座b通过双头螺柱、紧固螺栓固定于车桥顶面的中心位置。

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力杆座a铰接,其另一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力杆座b铰接。

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下推力杆单元包括四个下推力杆,四个下推力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每个下推力杆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每两个相邻下推力杆的连接处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每两个相邻下推力杆的一端分别与平衡轴固定支架的底面铰接,其另一端分别与车桥的底面铰接。

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每两个相邻下推力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平衡轴固定支架的底面铰接,其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车桥的底面铰接。

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钢板弹簧总成通过板簧压块、螺栓紧固装置和板簧直螺栓与平衡轴总成斜拉式连接固定。

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螺栓紧固装置包括底板和防转块,板簧直螺栓通过底板和防转块与平衡轴总成连接。

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平衡轴总成的轴径至少145mm,平衡轴总成两端的平衡轴固定支架中心距至少1400mm。

1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悬架系统的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不仅有效提升了车辆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而且还降低了零部件的故障率,经济效益较高,适于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包括车辆的平衡轴总成(1)和对称设置于平衡轴总成(1)两侧的车桥(9),其特征在于,平衡轴总成(1)的轴径至少145mm,平衡轴总成(1)两端的平衡轴固定支架中心距至少1400mm,并且平衡轴总成采用免维护橡胶衬套;平衡轴总成(1)的两端,即是在车桥(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钢板弹簧总成(4);钢板弹簧总成(4)通过板簧压块(5)、螺栓紧固装置(13)和板簧直螺栓(6)与平衡轴总成(1)斜拉式连接固定;螺栓紧固装置(13)包括底板(14)和防转块(15),板簧直螺栓(6)通过底板(14)和防转块(15)与平衡轴总成(1)连接;钢板弹簧总成(4)的中部与平衡轴总成(1)的顶面相连接,钢板弹簧总成(4)的两端分别与车桥(9)的顶面相连接;平衡轴总成(1)的上方,即是在车桥(9)的上方设置有上推力杆单元,上推力杆单元与钢板弹簧总成(4)、车桥(9)相连接;平衡轴总成(1)的下方,即是在车桥(9)的下方设置有下推力杆单元,下推力杆单元与平衡轴总成(1)、车桥(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推力杆单元包括四个上推力杆(2),四个上推力杆(2)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每个上推力杆(2)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2)的连接处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2)的一端分别与钢板弹簧总成(4)的内侧面铰接,其另一端分别与车桥(9)的顶面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钢板弹簧总成(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力杆座A(8),车桥(9)的顶面上设置有力杆座B(7);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2)的一端分别与力杆座A(8)铰接,其另一端分别与力杆座B(7)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力杆座A(8)通过双头螺柱(11)、紧固螺栓(12)固定于钢板弹簧总成(4)内侧面的中心位置;力杆座B(7)通过双头螺柱(11)、紧固螺栓(12)固定于车桥(9)顶面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2)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10)与力杆座A(8)铰接,其另一端分别通过销轴(10)与力杆座B(7)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推力杆单元包括四个下推力杆(3),四个下推力杆(3)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每个下推力杆(3)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每两个相邻下推力杆(3)的连接处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每两个相邻下推力杆(3)的一端分别与平衡轴固定支架的底面铰接,其另一端分别与车桥(9)的底面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下推力杆(3)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平衡轴固定支架的底面铰接,其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车桥(9)的底面铰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包括车辆的平衡轴总成(1)和对称设置于平衡轴总成(1)两侧的车桥(9),其特征在于,平衡轴总成(1)的轴径至少145mm,平衡轴总成(1)两端的平衡轴固定支架中心距至少1400mm,并且平衡轴总成采用免维护橡胶衬套;平衡轴总成(1)的两端,即是在车桥(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钢板弹簧总成(4);钢板弹簧总成(4)通过板簧压块(5)、螺栓紧固装置(13)和板簧直螺栓(6)与平衡轴总成(1)斜拉式连接固定;螺栓紧固装置(13)包括底板(14)和防转块(15),板簧直螺栓(6)通过底板(14)和防转块(15)与平衡轴总成(1)连接;钢板弹簧总成(4)的中部与平衡轴总成(1)的顶面相连接,钢板弹簧总成(4)的两端分别与车桥(9)的顶面相连接;平衡轴总成(1)的上方,即是在车桥(9)的上方设置有上推力杆单元,上推力杆单元与钢板弹簧总成(4)、车桥(9)相连接;平衡轴总成(1)的下方,即是在车桥(9)的下方设置有下推力杆单元,下推力杆单元与平衡轴总成(1)、车桥(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推力杆单元包括四个上推力杆(2),四个上推力杆(2)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每个上推力杆(2)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2)的连接处即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每两个相邻上推力杆(2)的一端分别与钢板弹簧总成(4)的内侧面铰接,其另一端分别与车桥(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士兵王飞陈增合张萌张光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特种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