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239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8
本技术涉及自复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包括两个竖直且平行设置的左端板、右端板,还包括滑动安装在左端板和右端板之间的左侧复合摩擦件、右侧复合摩擦件,所述左侧复合摩擦件和所述右侧复合摩擦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设于左侧复合摩擦件和右侧复合摩擦件之间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使左侧复合摩擦件和右侧复合摩擦件活动连接且相对摩擦;位于左侧复合摩擦件、右侧复合摩擦件外侧用于缓冲的弹性件。本技术通过复合摩擦件、蝶形弹簧与形状记忆合金棒三者的组合实现阻尼器的耗能与自复位功能,可与各类构件相连接,用途广泛,结构形式简单,制作方便,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合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


技术介绍

1、地震是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且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一旦强震发生,势必会导致大量建筑物的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地震对结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冲击与振动,进而造成结构破坏,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对于地震频发的地区,必须要对建筑结构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结构振动控制是抑制结构振动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振动控制技术在我国各类大中型工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应用。根据是否具有外部能源,结构振动控制方法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以及混合控制等几大类。其中被动耗能装置具有稳定、耐久且高效的耗能效果,因此,被动控制在工程应用中保持主流趋势。

2、被动耗能装置在新建和现有结构的抗震保护中的应用正在增加,因为它们易于制造、安装,且被动耗能装置逐渐被引入到一些设计标准中。然而,即使使用被动阻尼器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保护,当结构受到严重的地震时,被动耗能装置在完成耗能后无法恢复原位,导致结构中的残余变形仍然存在。残余变形可能导致结构使用功能的完全丧失,并可能显著增加结构维修频率和维修成本。缺乏自复位功能或自复位性能差是目前被动耗能装置的重要缺陷,因此,有必要开发自复位性能良好的被动耗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包括两个竖直且平行设置的左端板、右端板,还包括滑动安装在左端板和右端板之间的左侧复合摩擦件、右侧复合摩擦件,所述左侧复合摩擦件和所述右侧复合摩擦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设于左侧复合摩擦件和右侧复合摩擦件之间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使左侧复合摩擦件和右侧复合摩擦件活动连接且相对摩擦;位于左侧复合摩擦件、右侧复合摩擦件外侧用于缓冲的弹性件。

3、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与左侧复合摩擦件和右侧复合摩擦件平行的形状记忆合金棒,形状记忆合金棒的两端分别贯穿左侧复合摩擦件、右侧复合摩擦件连接有蝶形弹簧,且蝶形弹簧通过第一调节螺母固定安装,第一调节螺母位于形状记忆合金棒的两端。

4、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左侧复合摩擦件连接的内部u型钢和与右侧复合摩擦件连接的外部u型钢,其中内部u型钢靠近右侧复合摩擦件的一侧中部设有第一摩擦块,外部u型钢靠近左侧复合摩擦件的一侧中部设有第二摩擦块,且第一摩擦块上的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块上的第二摩擦面相接触。

5、可选的,所述第一摩擦块上开设的第一限位孔与第二摩擦块上开设的第二限位孔相对应,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通过预紧螺栓固定连接,且预紧螺栓贯穿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与第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6、可选的,所述内部u型钢和外部u型钢交叉设置,且内部u型钢与右端板之间、外部u型钢与左端板之间均设有间距。

7、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的长度与所述间距分别与蝶形弹簧的活动范围相适配。

8、可选的,所述左端板、右端板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矩形连接孔,左侧复合摩擦件、右侧复合摩擦件对应穿过矩形连接孔延伸到左端板、右端板的外部。

9、可选的,所述左端板、右端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连接孔,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棒对应贯穿圆形连接孔延伸到左端板、右端板的外部。

10、可选的,所述左侧复合摩擦件和右侧复合摩擦件相远离的一侧对应开设有左侧连接孔、右侧连接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2、通过左侧复合摩擦件和右侧复合摩擦件构成的复合摩擦件、蝶形弹簧与形状记忆合金棒三者的组合实现阻尼器的耗能与自复位功能,可与各类构件相连接,用途广泛,具有成本低、结构形式简单、制作方便的优点,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包括两个竖直且平行设置的左端板(3)、右端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与左侧复合摩擦件(1)和右侧复合摩擦件(2)平行的形状记忆合金棒(6),形状记忆合金棒(6)的两端分别贯穿左侧复合摩擦件(1)、右侧复合摩擦件(2)连接有蝶形弹簧(7),且蝶形弹簧(7)通过第一调节螺母(8)固定安装,第一调节螺母(8)位于形状记忆合金棒(6)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左侧复合摩擦件(1)连接的内部U型钢(102)和与右侧复合摩擦件(2)连接的外部U型钢(202),其中内部U型钢(102)靠近右侧复合摩擦件(2)的一侧中部设有第一摩擦块,外部U型钢(202)靠近左侧复合摩擦件(1)的一侧中部设有第二摩擦块,且第一摩擦块上的第一摩擦面(104)与第二摩擦块上的第二摩擦面(204)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块上开设的第一限位孔(103)与第二摩擦块上开设的第二限位孔(203)相对应,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通过预紧螺栓(5)固定连接,且预紧螺栓(5)贯穿第一限位孔(103)、第二限位孔(203)与第二调节螺母(9)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U型钢(102)和外部U型钢(202)交叉设置,且内部U型钢(102)与右端板(4)之间、外部U型钢(202)与左端板(3)之间均设有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孔(103)、第二限位孔(203)的长度与所述间距分别与蝶形弹簧(7)的活动范围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板(3)、右端板(4)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矩形连接孔(301),左侧复合摩擦件(1)、右侧复合摩擦件(2)对应穿过矩形连接孔(301)延伸到左端板(3)、右端板(4)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板(3)、右端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连接孔(302),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棒(6)对应贯穿圆形连接孔(302)延伸到左端板(3)、右端板(4)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复合摩擦件(1)和右侧复合摩擦件(2)相远离的一侧对应开设有左侧连接孔(101)、右侧连接孔(2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包括两个竖直且平行设置的左端板(3)、右端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与左侧复合摩擦件(1)和右侧复合摩擦件(2)平行的形状记忆合金棒(6),形状记忆合金棒(6)的两端分别贯穿左侧复合摩擦件(1)、右侧复合摩擦件(2)连接有蝶形弹簧(7),且蝶形弹簧(7)通过第一调节螺母(8)固定安装,第一调节螺母(8)位于形状记忆合金棒(6)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左侧复合摩擦件(1)连接的内部u型钢(102)和与右侧复合摩擦件(2)连接的外部u型钢(202),其中内部u型钢(102)靠近右侧复合摩擦件(2)的一侧中部设有第一摩擦块,外部u型钢(202)靠近左侧复合摩擦件(1)的一侧中部设有第二摩擦块,且第一摩擦块上的第一摩擦面(104)与第二摩擦块上的第二摩擦面(204)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耗能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块上开设的第一限位孔(103)与第二摩擦块上开设的第二限位孔(203)相对应,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通过预紧螺栓(5)固定连接,且预紧螺栓(5)贯穿第一限位孔(103)、第二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紫阳李振魁庞成林王立李洋朱小六赵琳琳黄霞王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六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