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109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7
本技术涉及软塑包装制袋模具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包括一体化冲击头本体,所述冲击头本体为“工”字型,上下、左右分别呈对称状,所述冲击头本体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边镂空区,所述侧边镂空区为“U”型,所述两侧的“U”型侧边镂空区底缘间的距离大于双切之间的宽度,所述“U”型底缘之间的底部沿纵向方向设有底部开槽区,所述底部开槽区宽度小于双切之间的宽度,深度小于冲击头本体的厚度,所述“工”字型冲击头本体两侧的突出部末端为尖锐的锐角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软塑包装制袋模具加工制造,尤其涉及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


技术介绍

1、软塑包装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软塑包装袋是采用单层还是多层材料制成,一般来讲这些材料都会有一定的韧性,需要借助袋子上的易撕口才能方便的徒手开启,所以,在制袋时我们需要借助易撕口成型器用的冲击头来实现袋子上的易撕口结构。

2、软塑包装袋的制袋材料及制袋过程都是连续的,在实现了热封边和易撕口结构后,再通过制袋机上的切刀对材料进行切断,才会形成最终的袋子。对于常规包装袋来讲,每生产一条袋子,制袋切刀只需要动作一下,但是对于某些袋子来讲,为了追求美观度,切刀每次都需要在短时间、前后小范围内迅速动作两下才能生产出一条袋子,这种制袋工艺我们称为“双切”,之所以会有部分袋子需要通过“双切”来实现,是因为这类袋子的版面设计,往往最左边和最右边有完全不同的图案或色块,存在颜色或阶调的陡变。

3、如附图1所示,假设1-1子图中袋子的最左边a处是一副卡通图案,而最右边b处是一个不同颜色的纯色色块,前文提到制袋材料是连续的,只有制袋切刀恰好从a和b的交界处正中间分毫不差地切断时(也即,如1-2子图所示,切到理想中的切断位置1)才能完全实现我们的预期,否则,总会有部分a图案留在了b处,或是有部分b色块留在了a处,影响美观,但是,从目前的设备精度来讲,要求制袋切刀能够持续地切到理想位置尚难以达到,这就是需要有制袋“双切工艺”的主要原因。

4、“双切工艺”具体来讲,就是对于此类排版的袋子,我们提前将a图案和b色块都往两者结合的中间处额外延伸一点点,通常是分别延伸1.5mm,共3mm(俗称“材料出血”),这样,如1-3子图所示,标准情况下是让双切的第一刀2切在中线偏右的1.5mm,然后,伺服电机马上带动切刀回退3mm,切到中线偏左3处的1.5mm,这样,每生产一条袋子切刀都会动作两次,如此一来,即便是切刀的实际位置略有偏差,只要袋子中线不偏出这3mm“出血”,就能保证袋子左右侧的图案不会相互干扰,从而也就确保了袋子的美观度。

5、图2-1为现有技术的常规冲击头做成的有易撕口的袋子,如2-2子图所示,常规易撕口成型器由气缸7、活塞杆6、常规冲击头8和安装机构10组成,9为常规冲击头的“v”型尖端,如果利用这种常规易撕口成型器冲击头来生产那些需要双切、韧性又特别好的袋子,往往会存在如下弊端:

6、一、由于制袋过程必须是先烫热封边5并冲易撕口4之后才能进行切断,如图3所示,当冲击易撕口4后,易撕口4处的材料就会脱离袋体(3-1子图),此时,再进行“双切”(3-2子图),产生的双切废边11就会是一短一长两条(3-3子图),同时处理这两条工艺废边并确保其不混入最终产品中,会极大提升生产难度,增加异物混入风险,且显著降低生产效率。

7、二、常规易撕口成型器冲击头边缘的“v型”尖端9(图2-2)的角度往往在60°~80°之间,比较钝,而且受机加工精度的影响,即便是“v型”端9的最锐利处,也是带有一定弧度的(见易撕口放大效果13,图3-3),如果袋子的韧性非常好(如:单一pe材质复合袋、重包增韧袋,等),经常会出现消费者撕裂困难甚至撕不开的情况,这会显著降低消费者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于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包括一体化冲击头本体,所述冲击头本体为“工”字型,上下、左右分别呈对称状,所述冲击头本体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边镂空区,所述侧边镂空区为“u”型,所述两侧的“u”型侧边镂空区底缘间的距离大于双切之间的宽度,所述“u”型底缘之间的底部沿纵向方向设有底部开槽区,所述底部开槽区宽度小于双切之间的宽度,深度小于冲击头本体的厚度,所述“工”字型冲击头本体两侧的突出部末端为尖锐的锐角结构。

3、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冲击头本体中心位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冲击头本体与易撕口成型器连接部。

4、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头本体左右两侧的“u”型侧边镂空区的开口宽度为1~2mm。

5、进一步的,所述“u”型部位底缘间的距离为4.5~5.5mm,双切的宽度为3mm,底部开槽区的宽度为1~1.5mm。

6、进一步的,底部开槽区的深度小于冲击头的厚度1~2mm。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由于设有底部开槽区,通过合理调节气缸冲深我们即可确保底部开槽区对应的制袋材料不会受到实质性的破坏,这样经新型易撕口成型器冲击并双切后得到的最终双切废边是一体的,可以直接通过制袋机的吸边装置一次性吸走,这样就比常规易撕口成型器冲击后得到的两条双切废边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从而可以显著降低异物混入的风险,并提升生产效率;2)本技术由于设有侧边镂空区,所以,袋子的侧热封边经过新型易撕口成型器冲击头冲击并双切后形成的易撕口样式,新易撕口具有两个可撕裂位点,数量上比常规易撕口多一倍,且撕裂处的角度比常规易撕口尖锐一倍,只有约原角度的1/2,所以,新的易撕口更加容易撕裂,能够显著降低高韧性袋子易撕口徒手撕裂失败的概率,从而增进消费者的体验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冲击头本体,所述冲击头本体为“工”字型,上下、左右分别呈对称状,所述冲击头本体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边镂空区,所述侧边镂空区为“U”型,所述两侧的“U”型侧边镂空区底缘间的距离大于双切之间的宽度,所述“U”型底缘之间的底部沿纵向方向设有底部开槽区,所述底部开槽区宽度小于双切之间的宽度,深度小于冲击头本体的厚度,所述“工”字型冲击头本体两侧的突出部末端为尖锐的锐角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冲击头本体中心位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冲击头本体与易撕口成型器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头本体左右两侧的“U”型侧边镂空区的开口宽度为1~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部位底缘间的距离为4.5~5.5mm,双切的宽度为3mm,底部开槽区的宽度为1~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底部开槽区的深度小于冲击头的厚度1~2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冲击头本体,所述冲击头本体为“工”字型,上下、左右分别呈对称状,所述冲击头本体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边镂空区,所述侧边镂空区为“u”型,所述两侧的“u”型侧边镂空区底缘间的距离大于双切之间的宽度,所述“u”型底缘之间的底部沿纵向方向设有底部开槽区,所述底部开槽区宽度小于双切之间的宽度,深度小于冲击头本体的厚度,所述“工”字型冲击头本体两侧的突出部末端为尖锐的锐角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双切制袋加工的易撕口成型器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冲击头本体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綦振刚綦家森孙泽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拓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