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安全,尤其涉及顶升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由于对于行人保护的要求不断加严,当车辆撞击行人之后,车辆的引擎盖会被顶升结构向上顶起,以增加引擎盖和机舱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避免行人头部与机舱内的硬物发生二次碰撞,减小行人头部的伤害。
2、目前的顶升结构通常采用烟火式顶升器,该烟火式顶升器利用火药点燃后产生的高压气体,瞬间推动顶杆伸出,以通过顶杆瞬间顶起引擎盖,达到快速顶升引擎盖的效果。
3、虽然烟火式顶升器的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成本低廉,但烟火式顶升器为一次性使用,一旦工作后必须至厂家进行更换,维修成本高。
4、针对以上问题,亟需顶升结构及车辆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顶升结构及车辆,使用高压气体进行驱动推动件,以能够瞬时顶升引擎盖,并且能够重复使用顶升结构,不需要更换顶升结构,维护成本较低。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顶升结构,包括:
4、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用于容纳高压气体;
5、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的另一端穿出至所述第一腔体外,且所述第二腔体内沿z轴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
6、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活塞,所述推动件的另一端穿出至所述第二腔体外并位于车辆的引擎盖的下方;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所述高压气体能够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使所述高压气体推动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
7、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推动件同轴设置。
8、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顶升结构还包括:
9、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所述高压气体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
1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电磁阀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电磁阀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外;所述电磁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所述高压气体进入,所述出气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高压气体至所述第一腔体外部。
1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顶升结构还包括:
12、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的底端,所述缓冲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活塞缓冲复位。
13、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顶升结构还包括:
14、增压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侧,所述增压阀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内供至所述高压气体。
1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增压阀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使气体由所述进气端单向流动至所述出气端。
16、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增压阀为手动增压阀,所述手动增压阀包括:
17、第一增压缸,所述第一增压缸内沿z轴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
18、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铰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增压缸的外侧,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二活塞联动连接,压动所述手柄时,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第一增压缸内活动,以形成所述高压气体。
1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增压阀为电动增压阀,所述电动增压阀包括:
20、第二增压缸,所述第二增压缸内沿z轴滑动设置有第三活塞;
21、驱动件及联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联动件驱动连接,所述联动件与所述第三活塞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联动件运动,以使所述联动件带动所述第三活塞在所述第二增压缸内活动,以形成所述高压气体。
22、车辆,包括引擎盖和如上所述的顶升结构,所述顶升结构被配置为沿z轴向上顶升所述引擎盖。
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4、通过设置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推动件,当车辆撞击行人需要立即顶升车辆的引擎盖时,使第一腔体内的高压气体进入第二腔体内,使得第二腔体内的高压气体带动活塞及推动件沿z轴向上运动,使得推动件能够瞬时顶升起引擎盖,也即是,本技术中的顶升结构完全使用高压气体进行驱动,以能够驱动推动件快速反应,从而使推动件作为车辆引擎盖保护行人的执行零件使用,以能够增加引擎盖和机舱之间的间隙,避免对行人产生二次伤害;当顶升结束之后,向下按压引擎盖,在引擎盖的下压力和重力作用下推动推动件和活塞沿z轴向下运动,以将第二腔体内的高压气体排出,从而使得活塞能够回位至初始位置,并再向第一腔体内充满高压气体,即可继续使用顶升结构,不需要更换顶升结构,成本较低。
25、本技术中的车辆,由于包括上述的顶升结构,能够快速且可靠地顶升起引擎盖,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较高;并且,由于不需要在撞击一次就更换一个顶升结构,使得对车辆的维护成本较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所述第二腔体(2)及所述推动件(3)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结构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2)连通,所述电磁阀(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1)外;所述电磁阀(4)具有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所述进气口(41)用于使所述第一腔体(1)内的所述高压气体进入,所述出气口(42)用于排出所述第二腔体(2)内的所述高压气体至所述第一腔体(1)外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结构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结构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阀(5)的进气端(51)和出气端(52)分别设置有单向阀(53),所述单向阀(53)用于使气体由所述进气端(51)单向流动至所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阀(5)为手动增压阀(54),所述手动增压阀(54)包括: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阀(5)为电动增压阀(55),所述电动增压阀(55)包括: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擎盖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升结构,所述顶升结构被配置为沿Z轴向上顶升所述引擎盖。
...【技术特征摘要】
1.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所述第二腔体(2)及所述推动件(3)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结构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2)连通,所述电磁阀(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1)外;所述电磁阀(4)具有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所述进气口(41)用于使所述第一腔体(1)内的所述高压气体进入,所述出气口(42)用于排出所述第二腔体(2)内的所述高压气体至所述第一腔体(1)外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明,温晶晶,陆晓青,黄岩岩,王德刚,苏辉,钱寅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世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