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7740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3
本技术涉及环保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该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包括池体、配水渠和出水渠、排泥渠,以及设置于池体内的刮吸泥机;吸泥管设置于池底并通过设有升降式套筒阀和排泥连接管排至排泥渠排泥连接管;吸泥管上设有若干个吸泥孔;池体上设有连通压缩气体气源的气体管道,气体管道与吸泥管连通,用于往吸泥管中通入气体。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的气提排泥防堵塞效果好、气提结构稳定、且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控制二次沉淀池污泥泥层高度、提升污水处理出水效果提升。沉淀池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池面的水位存在些变,撇渣结构能够调节角度,并通过水或气推动浮渣汇聚和排除更高效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污水处理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


技术介绍

1、通常把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称为二次沉淀池(简称二沉池)。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污泥浓缩并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物处理段,沉淀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二沉池出水的ss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在活性污泥法中,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和污泥浓缩,澄清后的出水溢流外排,浓缩的活性污泥部分回流至曝气池,其余作为剩余污泥外排。二沉池污泥抽吸方式有液位差自吸法、虹吸法、泵提升法以及上述不同方法的结合。目前,常用刮吸泥机将二沉池底的污泥吸进污泥槽,进而流入集泥井。在污泥浓度较高或者污泥中含有较多无机颗粒物、纤维毛发等物质易絮聚成团的情况下会造成吸泥管淤塞、泥水分离不畅的情况。

2、为此,现有技术cn103505917a公开了一种利用气提原理解决吸泥机堵塞问题的技术,利用气提原理,将压缩空气送入吸泥管,吸泥管中的气水混合物的平均密度小于二沉池中水的密度,由此提高吸泥管与二沉池的流动压差,从而提高污泥流速,解决堵塞问题。现有技术cn209392796u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沉池的气提吸泥装置,其提升管的底部设置有吸泥口,提升管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提升管内设置有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底端靠近吸泥口设置,进气管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孔,吸泥口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搅动污泥的搅泥机构,搅泥机构包括与提升管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搅泥辊,搅泥辊连接有用与驱动其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泥能耗大、易出现故障的问题。

3、上述现有技术公开了在二次沉淀池中采用气提方案来解决排泥连接管或吸泥管的淤塞问题,然而,在二次沉淀池湿度大、污泥多且絮团大等、吸泥管孔径小、刮吸泥机工作存在干涉等工况下,上述现有技术仍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包括气提排泥效果差、气提结构易损坏、适配的刮吸泥机单一,二次沉淀池结构较局限,且智能化自动化不足等方面,严重制约二次沉淀池排泥能力、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

4、再者,现有的二次沉淀池中通常在池面布置撇渣管,通过池面部门运动的浮渣刮板推动池面的浮渣汇集到池面一端,通过撇渣管排除到池外。然而,二次沉淀池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池面的水位存在些变,导致浮渣刮板存在沉入水面或远离水面的情况,无法稳定排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包括池体、设置于池体一侧壁上的配水渠和出水渠、设置于池体另一侧壁上的排泥渠,以及设置于池体内的刮吸泥机;吸泥管设置于池底,并通过设有升降式套筒阀和排泥连接管排至排泥渠;所述吸泥管设有若干个吸泥孔;所述池体上设有连通压缩气体气源的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与吸泥管或排泥连接管连通,用于往吸泥管或排泥连接管中通入气体。

4、优选地,所述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为矩形池体。

5、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管道设置于排泥渠的一侧池体;所述气体管道与吸泥管连通,往吸泥管中通入气体。

6、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为手动阀门或能实现远程控制开关度的智能阀门。

7、进一步地,所述池体设有用于监测池体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和/或用于监测池体内水质的浊度传感器;所述排泥渠设有监测排泥量的流量传感器;所述智能阀门、液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和/或流量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排泥连接管上的阀门为能实现远程控制开关度的智能阀门,或者设有远程自动调节内套筒高度的升降式套筒阀;所述智能阀门或升降式套筒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式套筒阀包括手动启闭机或自动启闭机、丝杆、开口销、销轴、内套筒、外套筒连接管、安装板。

10、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的一端设有撇渣管和用于喷水或喷气推动浮渣汇集到撇渣管的撇渣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撇渣结构包括架设于池面并成排布置的开口朝向撇渣管的水管或气管;水管或气管的总管两端通过支架支撑;所述支架上设有调节总管旋转角度的轴承和驱动装置;所述水管或气管分别设有智能阀门;所述智能阀门与控制系统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编码器。

13、进一步地,所述吸泥管为矩形管道或半圆管道;所述吸泥管的管径呈由小到大;吸泥管两端的管径比值为4:1;所述吸泥管设有若干盖板,盖板上设有吸泥孔。

14、进一步地,所述池体上设有用于监控池面上浮渣数量和分布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系统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渠的入水侧设有锯齿状出水三角堰和浮渣挡板;所述配水渠的出水口下方设有阻挡水流直冲池底的折流挡板和用于导流的挡水裙板。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7、本技术的气体管道用于往吸泥管或排泥连接管中通入气体,实现气提效果,解决吸泥管堵塞、气提排泥效果差、气提结构易损坏、适配的刮吸泥机单一,二次沉淀池结构较局限,且智能化自动化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18、本技术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的气提排泥防堵塞效果好、气提结构稳定操作简单、且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控制二次沉淀池污泥泥层高度、提升污水处理出水效果提升。

19、沉淀池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池面的水位存在些变,撇渣结构能够调节角度,并通过水或气推动浮渣汇聚和排除更高效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设置于池体一侧壁上的配水渠和出水渠、设置于池体另一侧壁上的排泥渠,以及设置于池体内的刮吸泥机;吸泥管设置于池底,并通过设有升降式套筒阀和排泥连接管排至排泥渠;所述吸泥管设有若干个吸泥孔;所述池体上设有连通压缩气体气源的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与吸泥管连通,用于往吸泥管中通入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设置于排泥渠的一侧池体;所述气体管道与吸泥管连通,往吸泥管中通入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为手动阀门或能实现远程控制开关度的智能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设有用于监测池体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和/或用于监测池体内水质的浊度传感器;所述排泥渠设有监测排泥量的流量传感器;所述智能阀门、液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和/或流量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连接管上的阀门为能实现远程控制开关度的智能阀门,或者设有远程自动调节内套筒高度的升降式套筒阀;所述智能阀门或升降式套筒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一端设有撇渣管和用于喷水或喷气推动浮渣汇集到撇渣管的撇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撇渣结构包括架设于池面并成排布置的开口朝向撇渣管的水管或气管;水管或气管的总管两端通过支架支撑;所述支架上设有调节总管旋转角度的轴承和驱动装置;所述水管或气管分别设有智能阀门;所述智能阀门与控制系统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编码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上设有用于监控池面上浮渣数量和分布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系统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的入水侧设有锯齿状出水三角堰和浮渣挡板;所述配水渠的出水口下方设有阻挡水流直冲池底的折流挡板和用于导流的挡水裙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设置于池体一侧壁上的配水渠和出水渠、设置于池体另一侧壁上的排泥渠,以及设置于池体内的刮吸泥机;吸泥管设置于池底,并通过设有升降式套筒阀和排泥连接管排至排泥渠;所述吸泥管设有若干个吸泥孔;所述池体上设有连通压缩气体气源的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与吸泥管连通,用于往吸泥管中通入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设置于排泥渠的一侧池体;所述气体管道与吸泥管连通,往吸泥管中通入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为手动阀门或能实现远程控制开关度的智能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设有用于监测池体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和/或用于监测池体内水质的浊度传感器;所述排泥渠设有监测排泥量的流量传感器;所述智能阀门、液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和/或流量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高效沉淀防堵的周进周出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连接管上的阀门为能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建琼黄乾泽黄晓华曹喜凤成宗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