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换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7493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换器和车辆,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模块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及设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转换模块;第二模块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设于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转换模块;第一导电块,第一导电块支撑于第一模块组件和第二模块组件,第一导电块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块;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模块组件,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经第一模块组件和第二模块组件转换成第二电压。本申请通过采用所述第一导电块将所述第一模块组件及所述第二模块组件连接导通,既减少了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空间占用率又提高了电压的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相关,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燃料电池作为交通减碳的重要技术路线,在重载长途车辆领域已经具备大规模商业应用条件。此外船舶、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储能等领域也需要发展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

2、目前电源转换器作为升压变换器,承接着燃料电池系统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将堆电堆不稳定的电压变换成可靠可持续稳压进行电力输出,来驱动整个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工作,进而驱动整车进行正常的运行。同理它在船舶、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储能等也有同等的作用,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输出,满足对应领域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模块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转换模块;第二模块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支撑于所述第一模块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块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块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用于电连接电源;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模块组件,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另一端用于电连接电源,所述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经所述第一模块组件和第二模块组件转换成第二电压。

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块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顶面、第一底面及连接于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周侧面所述导电块的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块的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周侧面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

3、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呈面面贴合,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呈面面贴合;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顶面具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内;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底面包括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槽内;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周侧面包括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槽内。

4、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板,所述导电板设置在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和/或所述导电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5、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块包括第一子导电块和第二子导电块,所述第一子导电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子导电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子导电块与所述子第二导电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于第一子导电块和第二子导电块。

6、其中,所述第一子导电块具有第一导电面,所述第二子导电块具有第二导电面,所述第一导电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一导电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面共面设置。

7、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第二导电块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块固定于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正投影背离第一导电件的一侧。

8、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入接口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输入接口处,所述输出接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输入接口用于传入电流,所述输出接口用于导出电流。

9、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功率模块,所述第一功率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二功率模块,所述第二功率模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电性连接。

1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源转换器。

11、本申请通过采用所述第一导电块将所述第一模块组件及所述第二模块组件连接导通,减少了在所述第一模块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块组件中设置叠层母排,既减少了所述电源转换器占用空间又提高了电压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了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输出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顶面、第一底面及连接于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周侧面,所述导电块的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块的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周侧面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呈面面贴合,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呈面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板,所述导电板设置在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和/或所述导电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包括第一子导电块和第二子导电块,所述第一子导电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子导电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子导电块与所述子第二导电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于第一子导电块和第二子导电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导电块具有第一导电面,所述第二子导电块具有第二导电面,所述第一导电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一导电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面共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第二导电块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块固定于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入接口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输入接口处,所述输出接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输入接口用于传入电流,所述输出接口用于导出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功率模块,所述第一功率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二功率模块,所述第二功率模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电性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转换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顶面、第一底面及连接于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周侧面,所述导电块的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块的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周侧面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呈面面贴合,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呈面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板,所述导电板设置在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和/或所述导电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包括第一子导电块和第二子导电块,所述第一子导电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子导电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子导电块与所述子第二导电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于第一子导电块和第二子导电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导电块具有第一导电面,所述第二子导电块具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赵德琦陈杰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