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中隔墙与初期支护连接的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中隔墙与初期支护连接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7309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隔墙与初期支护连接的施工方法,属于连拱隧道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中隔墙的顶部进行注浆锚杆施工,并对拱部围岩进行注浆;使用全站仪测量放线,对中隔墙进行定位,并将所述注浆锚杆与中隔墙进行连接;中隔墙顶部制作墙肩,并在所述墙肩上制作中隔墙拱部的第一外模,所述中隔墙拱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墙肩的宽度以在所述墙肩上形成安装段,所述安装段用于初期支护钢拱架一端的安装,且初期支护钢拱架一端与第一外模留有预设长度的间隙;所述第一外模内灌浆形成所述中隔墙拱部。该方法有效减少初期支护不均匀变形对偏压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拱隧道施工方法的,尤其涉及一种中隔墙与初期支护连接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连拱隧道一般是将两个隧道之间的岩体用水泥混凝土来替代,采用三导洞施工法,形成双洞拱墙相连的一种结构,连接中间的部分称之为中隔墙。随着目前国内外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连拱隧道的使用量日益增大,特别是在某些地质复杂的地区,对于连拱隧道承受偏压能力的要求更高。

2、传统工艺进行中隔墙和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将初期支护钢拱架搭接在中隔墙的拱部上,易产生中隔墙拱部脱空、拱架连接不紧密等问题,造成隧道局部沉降、失稳、位移,甚至隧道拱部产生纵向裂缝,致使中隔墙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隔墙与初期支护连接的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方法致使中隔墙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2、一种中隔墙与初期支护连接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三导洞施工中的中导洞工艺施工,用以提高中隔墙的稳定性,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3、中隔墙的顶部进行注浆锚杆施工,并对拱部围岩进行注浆;

4、使用全站仪测量放线,对中隔墙进行定位,并将所述注浆锚杆与中隔墙进行连接;

5、中隔墙顶部制作墙肩,并在所述墙肩上制作中隔墙拱部的第一外模,所述中隔墙拱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墙肩的宽度以在所述墙肩上形成安装段,所述安装段用于初期支护钢拱架一端的安装,且初期支护钢拱架一端与第一外模留有预设长度的间隙;

6、所述第一外模内灌浆形成所述中隔墙拱部。

7、有益效果

8、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避免中隔墙顶部脱空,有效提高中隔墙的抗偏压能力,降低中隔墙拱顶下沉。采用中隔墙拱部注浆管和钢拱架连接的方式,防止钢拱架沉降和位移,还可以增加隧道整体受力和稳定性,避免主洞拱顶开裂,提高了连拱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9、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将中隔墙与围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多种分力结构实现中隔墙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隔墙与初期支护连接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三导洞施工中的中导洞工艺施工,用以提高中隔墙的稳定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墙的顶部进行注浆锚杆施工,并对拱部围岩进行注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全站仪测量放线,对中隔墙进行定位,并将所述注浆锚杆与中隔墙进行连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隔墙顶部制作墙肩,并在所述墙肩上制作中隔墙拱部的第一外模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肩上搭建所述第一外模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后将所述注浆管以柔性安装的方式与所述初期支护钢拱架的一端连接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耳的周向设置加劲肋,将所述加劲肋与所述初期支护钢拱架固定连接,所述加劲肋用以增大注浆管与初期支护钢拱架的接触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隔墙与初期支护连接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三导洞施工中的中导洞工艺施工,用以提高中隔墙的稳定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墙的顶部进行注浆锚杆施工,并对拱部围岩进行注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全站仪测量放线,对中隔墙进行定位,并将所述注浆锚杆与中隔墙进行连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隔墙顶部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守洋平家龙徐少东金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