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池及终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电池及终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682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6
一种电池及终端装置,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和极耳。包装袋包括主体部、延伸部和顶封边。电极组件设置于主体部内,主体部包括顶壁、底壁和两个第一侧壁,两个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壁和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顶壁和底壁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第一方向为电芯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顶封边连接于顶壁,极耳连接于电极组件且自顶封边伸出。延伸部连接于底壁且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延伸方向和任意一个第一侧壁的夹角α满足:α≤15°,延伸部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上述电池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储能,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及终端装置


技术介绍

1、《欧盟新电池法规》规定:任何时候电池都可以被终端用户使用市售工具拆卸和更换,而不需要专用工具、热能或溶剂,除非产品中免费提供(专用工具)。而常规的方案,如电池外面贴各类包裹膜、易拉胶等难以满足上述需求,另外,通过电池的胶框连接终端的方案,则存在占用电池尺寸大,会牺牲较多的电池容量,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状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和极耳。包装袋包括主体部、延伸部和顶封边。电极组件设置于主体部内,主体部包括顶壁、底壁和两个第一侧壁,两个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壁和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顶壁和底壁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第一方向为电芯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顶封边连接于顶壁,极耳连接于电极组件且自顶封边伸出。延伸部连接于底壁且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延伸方向和任意一个第一侧壁的夹角α满足:α≤15°,延伸部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

3、上述电池中,第一延伸方向和任意一个第一侧壁的夹角α满足:α≤15°,以使延伸部在电池尾部形成卡扣结构。延伸部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以提高电池尾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的牢固性,降低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因电池尾部固定不牢固在电池仓内窜动导致电池受损的风险。相较于常规的电池通过易撕贴或胶框连接于电池仓的方式,通过延伸部在电池尾部形成卡扣结构,一方面,能够减少胶纸或胶框在电池在其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电池满足便于拆卸的要求。

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α≤5°,以进一步有利于增加电池尾部形成的卡扣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提高电池尾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的牢固性。

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连接于底壁且包覆至少部分延伸部,延伸部和加强件共同在电池尾部形成卡扣结构,以提高电池尾部形成的卡扣结构的结构强度。延伸部和加强件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以提高电池尾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的牢固性,降低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因电池尾部固定不牢固在电池仓内窜动导致电池受损的风险。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包覆底壁和至少部分延伸部,第二加强部连接于第一加强部背离底壁的一侧。第一加强部包覆底壁以提高底壁的封装强度。第一加强部包覆至少部分延伸部以使至少部分延伸部在第一加强部内形成支撑结构,以提高加强件与底壁的连接强度。沿第二方向,延伸部的投影范围和第二加强部的投影范围重叠,第二加强部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延伸部能够提高第二加强部的结构强度,或提高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重叠部位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电池尾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的牢固性。

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由聚酰胺、有机硅树脂和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在底壁通过注塑或灌封形成。聚酰胺、有机硅树脂和橡胶粘性高,有利于提高加强件和底壁的连接强度。沿第二方向,第一加强部的长度为0.25mm至0.5mm,既能提高第一加强部的抗冲击性能,又能减少第一加强部在电池仓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第二加强部的长度为1.4mm至2.4mm,既能提高电池尾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的牢固性,又能减少第二加强部在电池仓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由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在底壁通过涂覆或喷涂形成。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硬度稿且具有柔韧度,有利于提高加强件的抗冲击性能。沿第二方向,第一加强部的长度为0.02mm至0.1mm,既能提高第一加强部的粘接性能,又能减少第一加强部在电池仓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第二加强部的长度为1.17mm至1.25mm,既能提高电池尾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的牢固性,又能减少第二加强部在电池仓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还包括第三加强部,第三加强部连接于第一加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且连接第一侧壁,用以提高加强件和底壁的连接强度。沿第一方向,第三加强部的厚度为0.02mm至0.05mm,沿第二方向,第三加强部和第一侧壁重叠部位的长度为5mm至10mm,既能提高第三加强部的粘接性能,又能减少第三加强部在电池仓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和电芯在第二方向上的连接力大于或等于100n,以提高电池尾部形成的卡扣结构的结构强度。

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保护件,保护件连接于顶壁且包覆顶封边,以提高电池头部的结构强度,进而便于电池头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还包括两个第二侧壁,两个第二侧壁连接于顶壁、底壁以及两个第一侧壁,且两个第二侧壁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包装袋由封装膜沿延伸部翻折后密封形成。包装袋还包括两个侧封边,每个侧封边连接一个第二侧壁。延伸部远离底壁的一端为折痕,而并非裸露封装膜断面,以减少延伸部对包装袋的密封性能产生的影响。

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部的延伸长度为1mm至2.5mm,既能提高电池尾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的牢固性,又能减少延伸部在电池仓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还包括两个第二侧壁,两个第二侧壁连接于顶壁、底壁以及两个第一侧壁,且两个第二侧壁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包装袋由封装膜沿其中一个第二侧壁翻折后密封形成。包装袋还包括侧封边和底封边,侧封边连接另一个第二侧壁,底封边与底壁连接,延伸部由底封边构成。相较于常规的具有两个侧封边的电池结构,能够减少电池两侧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延伸方向,底封边的延伸长度为2mm至2.5mm,既能提高包装袋的密封性能,又能提高电池尾部与外部的电池仓连接的牢固性,还能减少延伸部在电池仓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侧封边包括弯折部、第一凸伸部和第二凸伸部。弯折部朝向对应的第二侧壁弯折。第一凸伸部和第二凸伸部在第二方向上连接于弯折部的两端,第一凸伸部凸伸出底壁且连接延伸部,第二凸伸部凸伸出顶壁且连接顶封边。

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伸部设有第一折痕。第一凸伸部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第一折叠部设置于延伸部和第一折痕之间,第二折叠部设置于弯折部和第一折痕之间。第一折叠部的至少部分抵接延伸部,第二折叠部的至少部分抵接底壁,以减少第一凸伸部在底壁上占用的空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18、和/或

19、第二凸伸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α≤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底壁且包覆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覆所述底壁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部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延伸部的投影范围和所述第二加强部的投影范围重叠,所述第二加强部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由聚酰胺、有机硅树脂和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在所述底壁通过注塑或灌封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的长度为0.25m m至0.5m m,所述第二加强部的长度为1.4m m至2.4m 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由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在所述底壁通过涂覆或喷涂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的长度为0.02m m至0.1m m,所述第二加强部的长度为1.17m m至1.25m 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且连接所述第一侧壁;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连接力大于或等于100N。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连接于所述顶壁且包覆所述顶封边。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两个第二侧壁,所述两个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且所述两个第二侧壁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所述延伸部的延伸长度为1m m至2.5mm。

1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两个第二侧壁,所述两个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且所述两个第二侧壁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所述底封边的延伸长度为2m m至2.5mm。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封边包括弯折部、第一凸伸部和第二凸伸部,所述弯折部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弯折,所述第一凸伸部和所述第二凸伸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凸伸部凸伸出所述底壁且连接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凸伸部凸伸出所述顶壁且连接所述顶封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伸部设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一凸伸部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一折痕之间,所述第二折叠部设置于所述弯折部和所述第一折痕之间,所述第一折叠部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折叠部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底壁;和/或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顶壁且与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保护件还包覆至少部分所述基板,所述基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露出于所述保护件,所述第一连接孔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连接。

17.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基板和连接件,所述基板设置于顶壁且与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基板和/或保护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露出于所述保护件,所述第二连接孔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连接。

18.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连接。

19.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壳体设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设有卡槽,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卡槽配合卡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α≤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底壁且包覆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覆所述底壁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部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延伸部的投影范围和所述第二加强部的投影范围重叠,所述第二加强部被配置为与外部的电池仓配合卡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由聚酰胺、有机硅树脂和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在所述底壁通过注塑或灌封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的长度为0.25m m至0.5m m,所述第二加强部的长度为1.4m m至2.4m 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由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在所述底壁通过涂覆或喷涂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的长度为0.02m m至0.1m m,所述第二加强部的长度为1.17m m至1.25m 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且连接所述第一侧壁;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连接力大于或等于100n。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连接于所述顶壁且包覆所述顶封边。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两个第二侧壁,所述两个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且所述两个第二侧壁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所述延伸部的延伸长度为1m m至2.5mm。

1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麻昊何永伟邓中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