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7678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包括主体材料、客体材料和基底;所述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形成混合材料涂覆于基底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重原子、无杂原子的纯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将聚乙烯和/或其衍生物、有机稠环化合物分别作为主体和客体材料,通过掺杂获得磷光特性。其磷光发射峰在540‑620nm,而从绿色到红色的多色可调室温磷光薄膜有利于在动态信息加密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室温磷光(rtp)特性是最近在纯有机材料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光学体系,由于其生物毒性低、寿命长和斯托克斯位移大等特点,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了广泛研究,并在信息加密与时间分辨成像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目前流行的合成纯有机rtp材料的方法是将一些重原子(溴、碘等)、杂原子(氮、硫和磷等)或电荷转移态导入分子骨架,以促进高效系统间窜越(isc),并调节聚集行为以减少非辐射耗散。近年来,结晶诱导发射(cte)过程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rtp材料设计理念,并受到高度关注。在隔离状态下,cte-rtp材料是不发光的。然而,在结晶聚集后,空间共轭引起的电子离域的延伸减小了能隙,最终导致rtp。

3、然而,重原子和杂原子的引入通常需要复杂的设计和制备步骤。另一方面,有机分子中的重原子取代基可以促进isc过程,但可能导致rtp寿命的缩短。因此,构建不含重原子或杂原子的多色纯有机室温磷光体系仍然是一个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得所述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具有多色发射的特点,以及具有长寿命室温磷光特性,而且无需重原子和杂原子;

2、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上述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在信息加密中或在制备防伪材料中的应用。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包括主体材料、客体材料和基底;所述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形成混合材料涂覆于基底表面,所述主体材料为聚乙烯和/或聚乙烯衍生物,所述客体材料为有机稠环化合物。

4、可选地,所述聚乙烯衍生物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有机稠环环合物包括苯并蒽、苯并菲、并四苯、芘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基底为有机硅烷。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混合后旋涂在基底上,加热处理后获得所述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

6、可选地,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60-120℃。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在信息加密中或在制备防伪材料中的应用。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加密动态防伪材料,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

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重原子、无杂原子的纯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将聚乙烯和/或其衍生物、有机稠环化合物分别作为主体和客体材料,通过掺杂获得磷光特性。其磷光发射峰在540-620nm,而从绿色到红色的多色可调室温磷光薄膜有利于在动态信息加密领域的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材料、客体材料和基底;所述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形成混合材料涂覆于基底表面,所述主体材料为聚乙烯和/或聚乙烯衍生物,所述客体材料为有机稠环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衍生物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稠环环合物包括苯并蒽、苯并菲、并四苯、芘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有机硅烷。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混合后旋涂在基底上,加热处理后获得所述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60-120℃。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在信息加密中或在制备防伪材料中的应用。

8.一种信息加密动态防伪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材料、客体材料和基底;所述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形成混合材料涂覆于基底表面,所述主体材料为聚乙烯和/或聚乙烯衍生物,所述客体材料为有机稠环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衍生物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多色室温磷光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稠环环合物包括苯并蒽、苯并菲、并四苯、芘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耀宋斌崔明月何同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