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掉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665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掉头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旋转平台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前后两端设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下方连接有行走机构。本技术公开的车辆掉头装置在底座的前后两端设有顶升机构,并将顶升机构与行走机构连接,使得车辆掉头装置的移动不需要依赖叉车或其他外部转运车辆,使用更便利,也降低了移动成本,有助于提高隧道施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施工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掉头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当前隧道施工中,车辆往往会在宽度较小的隧道中穿梭,尤其是在单线隧道中行驶,车辆有时需要在隧道中换个方向行驶。由于单线隧道宽度较窄,车辆自身掉头需要较大的宽度,导致车辆在较窄的隧道中掉头费时费力甚至无法掉头。为此,现在隧道施工现场也出现了一些结构和功能比较简单的掉头平台,需要先用叉车或运输车辆将掉头平台放置到隧道的某个位置,车辆需要调头时,将车辆开到掉头平台上然后进行旋转掉头。例如公告号为cn21961907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隧道车辆掉头台车,包括引桥、底座、回转轴承、回转驱动机构、托轮、掉头平台和掉头控制杆,底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搭接有引桥,底座通过回转轴承与掉头平台连接,回转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带动回转轴承动作,掉头平台下方刚性连接有弧形轨道,底座上对应弧形轨道的弧形方向设置托轮,掉头平台通过弧形轨道支撑在托轮上,弧形轨道的弧形所在圆的圆心与回转轴承的中心同心,引桥与掉头平台配合形成车辆通道,掉头平台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回转驱动机构的掉头控制杆。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掉头平台自身不能移动,随着隧道的掘进,需要借助叉车或其他运输车辆进行转移,灵活性差,使用成本高,影响施工效率,并且旋转一定角度后,弧形轨道无法继续为掉头平台提供支撑,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特别是用于重载、满载车辆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灵活性好、使用成本低,并且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的车辆掉头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车辆掉头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旋转平台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前后两端设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下方连接有行走机构。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圆形轨道,所述旋转平台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圆形轨道配合的导向支撑件。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平台上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下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通过连杆组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至少一根弯杆。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前后两端均设有用于引导车辆上下所述旋转平台的引导件。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件包括左右两个分体,各所述分体上均设有所述顶升机构。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轴和设于安装轴两端的行走轮。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件和摆臂,所述摆臂一端与所述引导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一端与所述引导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摆臂铰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件上设有可转动的安装座,所述顶升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车辆掉头装置在底座的前后两端设有顶升机构,并将顶升机构与行走机构连接。当顶升机构处于顶升状态,车辆掉头装置只有行走机构接触地面,为车辆掉头装置提供支撑力和驱动力,使得车辆掉头装置可以方便、快速、灵活的移动至指定位置;当顶升机构处于收缩状态,底座与地面接触为车辆掉头装置提供稳定的支撑,此时的车辆掉头装置可以正常为车辆提供掉头服务。本技术的车辆掉头装置的移动不需要依赖叉车或其他外部转运车辆,使用更便利,也降低了移动成本,有助于提高隧道施工的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掉头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的旋转平台(3)和旋转驱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后两端设有顶升机构(7),所述顶升机构(7)下方连接有行走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圆形轨道(11),所述旋转平台(3)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圆形轨道(11)配合的导向支撑件(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3)上设有旋转轴(5),所述旋转轴(5)下端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41),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41)通过连杆组件(42)与所述旋转轴(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42)包括至少一根弯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后两端均设有用于引导车辆上下所述旋转平台(3)的引导件(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2)包括左右两个分体,各所述分体上均设有所述顶升机构(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安装轴(61)和设于安装轴(61)两端的行走轮(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7)包括第二伸缩驱动件(72)和摆臂(73),所述摆臂(73)一端与所述引导件(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61)连接,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72)一端与所述引导件(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摆臂(73)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2)上设有可转动的安装座(71),所述顶升机构(7)设于所述安装座(71)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掉头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的旋转平台(3)和旋转驱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后两端设有顶升机构(7),所述顶升机构(7)下方连接有行走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圆形轨道(11),所述旋转平台(3)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圆形轨道(11)配合的导向支撑件(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3)上设有旋转轴(5),所述旋转轴(5)下端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41),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41)通过连杆组件(42)与所述旋转轴(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42)包括至少一根弯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掉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薪程郑怀臣张维颂毛成宝粟俊杰段长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