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引导头和牵拉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引导头和牵拉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6582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导头和牵拉复位装置;其中,引导头括连接部和预弯曲部;预弯曲部呈“J”字形结构,预弯曲部在变形后能够逐渐恢复原状;连接部设置在预弯曲部的尾端,用于连接钛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头中的预弯曲部在变形后能够自动的逐渐恢复至初始形状,在手术过程中,术者可以向预弯曲部施加外力使其变直,然后将引导头的头端依次由后弓下缘、后弓前缘以及后弓上缘的路径穿过后弓与脊髓之间的间隙,在穿插的过程中,预弯曲部会逐渐恢复至预弯曲的形状,使得该引导头的头端始终保持与后弓紧贴的状态,避免引导头碰触脊髓的情况发生,以降低该引导头压迫脊髓的风险和手术难度,直至预弯曲部的头端从上缘穿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引导头和牵拉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1、颈椎外伤中约10%-15%合并齿状突骨折,由于齿状突骨折大多不伴有脊髓损伤,因此症状不明显,常常导致漏诊,使骨折无法愈合、演变为陈旧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的持续存在造成了寰枢椎不稳定,逐渐引发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不同程度的颈脊髓压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应积极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并同时重建稳定性。

2、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是一种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式,针对寰枢椎脱位具有良好的术中复位能力。该术式的核心操作步骤之一为分离寰椎后弓两侧上下缘,使用钩型剥离子经后弓前缘穿通后,使用预先弯曲好的可塑形金属导丝穿过寰椎后弓,导丝后端连接钛缆,使得寰椎后弓能够悬吊在u型臂上;其中,导丝穿过后弓时,由于导丝距离脊髓距离较近,风险较高,对导丝的弯曲程度和术者的操作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寰椎后弓前缘与颈脊髓的距离较为接近,二者的间隙较小。理想状态下,导丝应弯曲为半径合适的、近似的半圆弧,由术者手持头端稍靠后的位置,通过旋转(沿后弓的周向旋转)的动作,小心地使导丝由后弓下缘开始,经过前缘,最后从上缘穿出,整个穿通路径紧贴后弓,并完全位于后弓与脊髓的间隙之中。这一步骤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一方面,合适的导丝弯曲程度十分关键,如果导丝弯曲不充分、半径过大,穿过后弓时就会刺激脊髓、造成进一步损伤;如果弯曲过度、半径过小,就难以穿过后弓,不能达到手术目的;另一方面,如果术者技术水平不足,旋转时未能使导丝紧贴后弓,同样会使导丝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受到刺激、损伤。加之寰椎后弓的形状、粗细因人而异,这导致术中必须反复尝试才能得到最合适的弯曲程度与旋转角度,尝试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意外损伤的风险较高。

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穿插风险的牵拉复位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导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丝在穿过后弓与脊髓之间的间隙时的技术难度较大,导致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意外损伤的风险较高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3、一种引导头,包括连接部和预弯曲部;

4、所述预弯曲部呈“j”字形结构,所述预弯曲部在变形后能够逐渐恢复原状;

5、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预弯曲部的尾端,用于连接钛缆。

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预弯曲部由记忆合金制成。

7、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牵拉复位装置,其包括钛缆和上述的引导头;

8、所述引导头中的连接部与所述钛缆的端部连接;向所述引导头中的所述预弯曲部施加外力使所述预弯曲部变直,将所述预弯曲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由后弓下缘伸入后弓与脊髓的间隙中,所述预弯曲部逐渐恢复原状,使所述预弯曲部凹陷侧紧贴后弓,直至所述预弯曲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由后弓的上缘穿出。

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钛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预弯曲部弯曲方向的定位部。

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平面,所述定位平面设置在所述钛缆的周向侧壁上,且所述定位平面与所述预弯曲部的所在的平面垂直。

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槽和定位板;

12、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钛缆上,所述定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钛缆的轴线平行;

13、所述定位板的中部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匹配的定位凸起,当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穿孔套设在所述钛缆上,且所述定位凸起卡设在所述定位槽中时,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预弯曲部的所在的平面垂直。

14、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导头中的预弯曲部在变形后能够自动的逐渐恢复至初始形状,在手术过程中,术者可以向预弯曲部施加外力使其变直,然后将引导头的头端依次由后弓下缘、后弓前缘以及后弓上缘的路径穿过后弓与脊髓之间的间隙,在穿插的过程中,预弯曲部会逐渐恢复至预弯曲的形状,使得该引导头的头端始终保持与后弓紧贴的状态,避免引导头碰触脊髓的情况发生,以降低该引导头压迫脊髓的风险和手术难度,直至预弯曲部的头端从上缘穿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导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2)和预弯曲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弯曲部(1)由记忆合金制成。

3.一种牵拉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钛缆(3)和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拉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缆(3)远离所述连接部(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预弯曲部(1)弯曲方向的定位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拉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为定位平面,所述定位平面设置在所述钛缆(3)的周向侧壁上,且所述定位平面与所述预弯曲部(1)的所在的平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拉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包括定位槽和定位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2)和预弯曲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弯曲部(1)由记忆合金制成。

3.一种牵拉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钛缆(3)和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拉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缆(3)远离所述连接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明鹤王贝宇黄康康吴廷奎陈仕豪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