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64381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涉及冲击波治疗仪器技术领域,其包括架体、线圈和振膜件;所述架体内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腔室内至少布置有一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包括多个线圈,同一线圈组内的所述线圈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交汇;所述振膜件覆盖于开口上,所述振膜件的截面轮廓为弧形,且弧形的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的外侧。本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的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较为均衡地分布在开口的外侧,覆盖于开口上的振膜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振动,在开口外侧的区域形成能量聚焦的治疗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波治疗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


技术介绍

1、冲击波治疗是利用设备产生的冲击波,通过水囊或者其他的方式耦合进入人体,聚焦于病灶实现治疗的治疗手段。在医疗领域的多个治疗环节中,如体外碎石、骨肌疾病、ed、妇科疾病等,借助冲击波发生器产生冲击波进行体外疗法,已经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2、目前,ed治疗仪一般通过能量头产生能量场,形成覆盖被治疗体的冲击波区域,能量头发射的冲击波通过其内部的线圈模组产生。但是,现有能量头的线圈模组一般由单个平面线圈组成,其产生的能量场呈现由中间到外圆逐渐减弱的分布态势,且能量场的能量焦点区域一般呈现为点状或圆形,能量焦点区域较难覆盖被治疗体,而且,常见的ed治疗仪能量头需要增加透镜进行聚焦,但是,聚焦所用透镜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导致线圈模组产生的能量会有部分不被折射,不能百分百被聚焦于能量焦点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该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分布均匀,能量焦点区域能够更好地覆盖被治疗体。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包括架体、线圈和振膜件;架体内设置有腔室,腔室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腔室内设置有朝开口布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截面轮廓呈多边形,且所述安装面上至少布置有一组线圈组,该线圈组包括多个线圈,同一线圈组内的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面的每个边上,且线圈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开口,并于开口的外侧交汇;振膜件覆盖于开口上,振膜件的截面轮廓为弧形,且弧形的内侧朝向开口的外侧。

4、将脉冲电流输入线圈后,线圈上产生变化的脉冲电磁场,由于各线圈所产生的脉冲电磁场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腔室的开口,并于开口的外侧交汇,使线圈所产生的磁场较为均衡地分布在开口的外侧。覆盖于开口上的振膜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振动,在开口外侧的区域形成能量聚焦的治疗区域。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面包括第一基准面、以及对称布置于第一基准面两侧的第二基准面,第二基准面倾斜于第一基准面布置,且第二基准面的垂向与第一基准面的垂向交汇于开口的外侧;线圈均布在第一基准面与第二基准面上。

6、通过腔室的第一基准面、第二基准面的布局设置,线圈直接安放在第一基准面、第二基准面上,即可保证线圈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开口,线圈组装便利。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振膜件贴合于线圈朝向开口的端面,使振膜件靠近磁场的辐射中心,当线圈上产生变化的脉冲电磁场时,振膜件能够对应产生振幅更大的冲击波。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同一线圈组的线圈相互串联,且同一线圈组内相邻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脉冲电流输入线圈后,同一线圈组内相邻线圈会产生磁感线方向相反的磁场,在相邻磁场形成共振的作用下,振膜件能够产生振幅更大的冲击波。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圈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线圈组沿阵列排布依次布置于腔室内。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组的线圈依次串联,且任一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相邻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11、线圈组数量布置为多个,可以拓展本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的磁场覆盖区域,使振膜件的应用面积可以扩大,从而增加本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所产生的冲击波能量,而且,多个线圈组的线圈依次串联后,同一线圈组内相邻线圈、以及相邻线圈组中相邻的线圈都能产生共振效果,令振膜件能够产生振幅更大的冲击波。

12、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的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较为均衡地分布在开口的外侧,覆盖于开口上的振膜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振动,在开口外侧的区域形成能量聚焦的治疗区域。

14、(2)本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利用弧形的振膜件设计,使振膜件产生的冲击波于开口外侧的区域汇聚,能量分布均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线圈和振膜件;所述架体内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朝开口布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截面轮廓呈多边形,且所述安装面上至少布置有一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包括多个线圈,同一线圈组内的所述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面的每个边上,且所述线圈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交汇;所述振膜件覆盖于开口上,所述振膜件的截面轮廓为弧形,且弧形的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包括第一基准面、以及布置于第一基准面两侧的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二基准面倾斜于第一基准面布置,且沿远离第一基准面的方向,第二基准面呈逐渐抬升的趋势;所述线圈均布在第一基准面与第二基准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准面对称布置于第一基准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基准面的垂向与第一基准面的垂向交汇于开口的外侧。

<p>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准面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基准面对称布置于第一基准面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件贴合于所述线圈朝向开口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同一线圈组的线圈相互串联,且同一线圈组内相邻的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线圈组沿阵列排布依次布置于腔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线圈组的线圈依次串联,且任一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相邻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的数量为2组,每组线圈组内包含3个串联相接的线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线圈和振膜件;所述架体内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朝开口布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截面轮廓呈多边形,且所述安装面上至少布置有一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包括多个线圈,同一线圈组内的所述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面的每个边上,且所述线圈的轴向磁感线方向均朝向开口,并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交汇;所述振膜件覆盖于开口上,所述振膜件的截面轮廓为弧形,且弧形的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包括第一基准面、以及布置于第一基准面两侧的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二基准面倾斜于第一基准面布置,且沿远离第一基准面的方向,第二基准面呈逐渐抬升的趋势;所述线圈均布在第一基准面与第二基准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冲击波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耀覃东周晓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