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盒和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6339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3
本申请涉及电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盒和控制系统。控制盒包括外壳、光源、导光件以及出光件。外壳具有安装空间和出光槽,出光槽连通安装空间和外界。光源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导光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和光源相对,出光面和入光面位于导光件的不同侧。出光件设置于导光件和外壳之间,出光件具有反光面,反光面位于出光面发出的光线的光路上。上述控制盒采用反光件作为出光件,配合导光件的作用实现出光无刺眼炫光的效果,克服了采用雾状透光件出光使产品外观设计受到限制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控,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盒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发光的产品,多为出光面能直视灯珠,这样会造成刺眼眩光或光斑不均匀的效果。为使出光面不刺眼或光斑均匀,往往使用雾状透光件作为出光件。雾状透光件虽然实现了出光面无刺眼眩光,但其占据了外壳的大部分结构,使产品外观设计受到限制,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盒和控制系统。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盒,控制盒包括外壳、光源、导光件以及出光件。外壳具有安装空间和出光槽,出光槽连通安装空间和外界。光源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导光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和光源相对,出光面和入光面位于导光件的不同侧。出光件设置于导光件和外壳之间,出光件具有反光面,反光面位于出光面发出的光线的光路上。

3、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出光面和入光面的朝向相交,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由入光面、出光面、反光面传播至出光槽;入光面、出光面、反光面共同限定的光线的光路呈弯折设置。

4、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扣合以共同限定安装空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的端面间隔形成出光槽,光源连接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的内壁上。

5、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位于出光槽和光源之间,第二导光部连接于第一导光部朝向光源的一侧并相对于第一导光部凸伸设置;入光面设置于第一导光部、第二导光部中的至少一者。

6、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光源与第一导光部相对间隔设置,入光面设置于第一导光部朝向光源的一侧,第二导光部与第一导光部相邻接的表面形成辅助入光面。

7、在一些可选示例中,第二导光部与光源相对间隔设置,入光面设置于第二导光部朝向光源的一侧,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相邻接的表面形成辅助入光面。

8、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光源包括发光单元和基板,基板叠置于第二导光部朝向第一导光部的一侧,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远离第二导光部的一侧。

9、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导光件还包括第三导光部,第三导光部连接于第一导光部背离光源的一侧,且相对于第一导光部的表面凸出;出光面设置于第三导光部朝向出光件的一侧。

10、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出光件包括安装部和出光部,安装部叠置于第一导光部背离光源的一侧,出光部设置于安装部背离第一导光部的一侧,反光面设置于出光部。

11、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安装部在外壳的内壁上的投影覆盖出光槽;出光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安装部,第二端朝向出光面弯曲以使反光面呈弧形面,第二端容置于出光槽中。

12、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出光部背离出光面的一侧设有卡持槽,外壳的底壁设有卡持件,卡持件嵌入卡持槽内;或者,出光部背离出光面的一侧设有卡持件,外壳的底壁设有卡持槽,卡持件嵌入卡持槽内。

1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显示装置以及上述的控制盒,控制盒电性连接于显示装置。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控制盒使用时,光源发出光线,光线照射至入光面,并经过入光面进入导光件。光线在导光件内传导至出光面,导光件将光线从出光面均匀地扩散出去。从导光件传出的光线传播至反光面,被反光面反射而后经由出光槽传播至外界,被人眼看到。导光件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扩散传播至出光件,满足了出光均匀且无光斑无暗影的灯光光效。本申请中,通过反光面将光源的光线传播至外壳的外部,因此光源可以灵活地设置在外壳内,使光源无需直接地显露在外壳外,所以光源发光时能够通过出光槽出光,外界不会直接看到光源,这种隐藏出光的方式实现了出光无刺眼炫光的效果。采用出光件的反光面透过出光槽出光,出光面积小,不必采用传统的灯罩等透光件出光,能够为外观或者其他结构设计腾出空间,可以实现多种灵活的结构、外观设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入光面的朝向相交,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由所述入光面、所述出光面、所述反光面传播至所述出光槽;所述入光面、所述出光面、所述反光面共同限定的所述光线的光路呈弯折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以共同限定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端面间隔形成所述出光槽,所述光源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位于所述出光槽和所述光源之间,所述第二导光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凸伸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所述第二导光部中的至少一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导光部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第一导光部相邻接的表面形成辅助入光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光源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相邻接的表面形成辅助入光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发光单元和基板,所述基板叠置于所述第二导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导光部的一侧,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还包括第三导光部,所述第三导光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光部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表面凸出;所述出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光部朝向所述出光件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件包括安装部和出光部,所述安装部叠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出光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第一导光部的一侧,所述反光面设置于所述出光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出光槽;所述出光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出光面弯曲以使所述反光面呈弧形面,所述第二端容置于所述出光槽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设有卡持槽,外壳的底壁设有卡持件,所述卡持件嵌入所述卡持槽内;

12.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入光面的朝向相交,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由所述入光面、所述出光面、所述反光面传播至所述出光槽;所述入光面、所述出光面、所述反光面共同限定的所述光线的光路呈弯折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以共同限定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端面间隔形成所述出光槽,所述光源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位于所述出光槽和所述光源之间,所述第二导光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凸伸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所述第二导光部中的至少一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导光部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第一导光部相邻接的表面形成辅助入光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光源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明梁修慧吴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千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