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5766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应用于光伏组件制备领域,包括:正面盖板、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光伏电池和背面盖板;第一胶膜层设置在光伏电池的第一表面,第二胶膜层设置在光伏电池的第二表面,且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在光伏电池的旁侧接触,形成复合界面;第一胶膜层与第二胶膜层为具有相同透水率的胶膜层;第一胶膜层背向第一表面的一侧与正面盖板连接,第二胶膜层背向第二表面的一侧与背面盖板连接。本技术中设置封装组件的第一胶膜层与第二胶膜层具有相同透水率,能够避免封装组件中位于光伏电池两侧的胶膜层因透水率不同,在交界面处形成水汽聚集,进而对光伏电池造成侵蚀损坏的问题,提高了光伏电池封装组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电池封装组件


技术介绍

1、以topcon电池为例,电池组件正面少子为电子,现有技术中电池组件正面采用poe(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减少阳离子富集,提升组件正面的抗pid能力。电池组件背面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作为封装层,但由于设置在电池组件正面的poe层与设置在电池组件背面的eva层间存在交界面,且在该交界面处容易出现水汽聚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交界面区域的电池栅线或者焊带容易出现腐蚀,降低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电池封装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伏电池易腐蚀,影响输出功率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包括:

3、正面盖板、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光伏电池和背面盖板;

4、所述第一胶膜层设置在所述光伏电池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胶膜层设置在所述光伏电池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在所述光伏电池的旁侧接触,形成复合界面;

5、所述第一胶膜层与所述第二胶膜层为具有相同透水率的胶膜层;

6、所述第一胶膜层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与所述正面盖板连接,所述第二胶膜层背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与所述背面盖板连接。

7、可选的,还包括第三胶膜层;

8、所述第三胶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胶膜层与所述正面盖板之间;

9、所述第三胶膜层与所述第一胶膜层的透水率不同。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胶膜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所述第三胶膜层为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

11、所述第一胶膜层与所述第三胶膜层间通过共挤成型。

12、可选的,所述第三胶膜层为多个子胶膜层共挤成型的胶膜层;

13、多个所述子胶膜层中,相邻所述子胶膜层间透水率不同。

14、可选的,所述第一胶膜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所述第三胶膜层包括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

15、所述第三胶膜层中的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与所述第一胶膜层接触,所述第一胶膜层、所述第三胶膜层中的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以及所述第三胶膜层中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间通过共挤成型。

16、可选的,还包括第四胶膜层;

17、所述第四胶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胶膜层与所述背面盖板之间;

18、所述第四胶膜层与所述第二胶膜层的透水率不同。

19、可选的,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中分别开设有容纳所述光伏电池的凹槽,以将所述光伏电池密封在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形成的凹槽中。

20、可选的,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的总厚度,至少超出所述光伏电池的厚度达到10微米。

21、可选的,所述光伏电池包括topcon电池、hjt电池和perl电池。

22、可选的,所述第一胶膜层的厚度为0.2至1毫米;

23、所述第二胶膜层的厚度为0.2至1毫米。

24、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包括正面盖板、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光伏电池和背面盖板,第一胶膜层设置在光伏电池的第一表面,第二胶膜层设置在光伏电池的第二表面,且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在光伏电池的旁侧接触,形成复合界面,第一胶膜层与第二胶膜层为具有相同透水率的胶膜层,第一胶膜层背向第一表面的一侧与正面盖板连接,第二胶膜层背向第二表面的一侧与背面盖板连接。本技术中设置封装组件的第一胶膜层与第二胶膜层具有相同透水率,能够避免封装组件中位于光伏电池两侧的胶膜层因透水率不同,在交界面处形成水汽聚集,进而对光伏电池造成侵蚀损坏的问题,提高了光伏电池封装组件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胶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所述第三胶膜层为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膜层为多个子胶膜层共挤成型的胶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所述第三胶膜层包括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胶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中分别开设有容纳所述光伏电池的凹槽,以将所述光伏电池密封在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形成的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的总厚度,至少超出所述光伏电池的厚度达到1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包括TOPCon电池、HJT电池和PERL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的厚度为0.2至1毫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胶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所述第三胶膜层为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膜层为多个子胶膜层共挤成型的胶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所述第三胶膜层包括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封装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星金叶义何晨旭徐伟智
申请(专利权)人: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