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5681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系统包括供液装置、冷却装置。供液装置用于存储和供给冷却介质,其与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依次连通。第二冷却组件的外壳单元中,进液口、出气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相邻两侧壁上。冷却单元和发热单元设置在壳体内部。冷却单元中,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别邻近设置在壳体的两端。出气口与回流腔连通。第二隔板中,支撑板与导流板固定连接。导流孔间隔设置在导流板上,将冷却腔与回流腔连通。冷却管道间隔设置在回流腔内。分流腔通过冷却管道和喷头与冷却腔连通。发热单元与壳体可拆卸连接。这样就解决了如何高效利用冷却介质进行梯级换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热管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飞行器飞行速度的逐渐提高,冲压空气摩擦飞行器的表面会产生热量,导致冲压空气的温度较高,升温后的冲压空气难以对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的发热部件进行有效散热。而使用具有在液体转变为气体的特点的冷却介质进行喷雾冷却,例如液氮、液氢和水等,是解决飞行器在较高飞行速度下散热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2、但是,使用冷却介质进行喷雾冷却普遍存在未充分利用冷却介质的情况。首先,被喷射到发热部件表面的冷却介质由于吸收大量热量产生相变而迅速气化,若气化的冷却介质未及时离开发热部件表面则会妨碍后续冷却介质与发热部件进行热量交换。其次,雾化后的冷却介质通常完成换热后会直接排出,未能充分发挥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综上,两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冷却介质未能进行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如何高效利用冷却介质进行梯级换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包括:

2、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用于存储和供给冷却介质;

3、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所述供液装置、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依次连通;流经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的冷却介质以液体状态进入第二冷却组件中;

4、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外壳单元、冷却单元、发热单元;所述外壳单元包括壳体、进液口、出气口;所述进液口穿透所述壳体的一侧壁;所述出气口穿透所述壳体的一侧壁;所述进液口所在的侧壁邻近所述出气口所在的侧壁;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发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腔室;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冷却管道、喷头、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周侧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进液口的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周侧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液口的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进液口的周侧壁围合形成分流腔;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所述壳体的周侧壁围合形成回流腔;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回流腔的周侧壁围合形成冷却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回流腔连通;所述第二隔板包括支撑板、导流板、导流孔;至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流孔间隔设置在所述导流板上;所述导流孔将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回流腔连通;多个所述冷却管道间隔设置在所述回流腔内;所述冷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道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所述分流腔通过所述冷却管道和所述喷头与所述冷却腔连通;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喷头喷射方向上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上靠近所述出气口一端的所述导流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导流板上远离所述出气口一端的所述导流孔的横截面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靠近所述出气口一端的所述喷头喷出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板上远离所述出气口一端的所述喷头喷出口的横截面积。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的横截面积从其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朝另一端逐渐增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包括第一热源、第二热源;所述第一热源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喷头喷射方向上的侧壁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热源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喷头喷射方向上的侧壁远离所述出气口的一端;所述第一热源的散热需求小于所述第二热源的散热需求。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包括倾斜板、侧板;所述倾斜板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所在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朝靠近所述进液口的方向且远离所述出气口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侧板的一侧与所述倾斜板的一侧倾斜边缘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支撑隔板靠近所述倾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板、所述侧板、所述支撑隔板以及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发热单元的周侧壁围合形成冷却腔;所述导流孔间隔设置在所述倾斜板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三冷却组件;所述第三冷却组件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连通;所述第三冷却组件包括换热单元、风扇;所述风扇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单元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分流模块、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所述分流模块包括风箱体、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分流隔板、固定隔板、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风箱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风扇通过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风箱体连通;所述风箱体内部形成中空腔室;所述固定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风箱体远离所述第一进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风箱体中空腔室的中心轴线朝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隔板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间隔设置;所述固定隔板的一侧面与所述风箱体的内周壁围合形成第一通道,另一侧面与所述风箱体的内周壁围合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分流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隔板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的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分流隔板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四冷却组件;所述第四冷却组件包括三通管、第三换热器;所述三通管一端设置两个入口,另一端设置一个出口;所述三通管的两个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罐、液体泵;所述液体泵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连通。

14、为解决如何高效利用冷却介质进行梯级换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

15、1、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连通,使得供液装置供给的冷却介质在进入第一冷却组件完成热量交换后(此时冷却介质的温度仍然较低),液态的冷却介质可以流入第二冷却组件中继续进行冷却工作,从而可以实现冷却介质的梯级利用,减少冷却介质的使用浪费。同时,确保流入第二冷却组件的冷却介质为液态,便于冷却介质在第二冷却组件中发生相变换热。

16、2、冷却介质从第二冷却组件的进液口流入冷却管道中进行分流。分流后的冷却介质可以流入喷头并喷射至发热单元的表面进行换热,冷却介质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达到相变温度而发生相变成气态,从而迅速降低发热单元的温度,提高换热效率。气态的冷却介质从冷却腔流经导流孔进入回流腔。在回流腔中的气态冷却介质可以与冷却管道中的液态冷却介质进行二次换热,使得冷却管道中的液态冷却介质温度上升,使得喷射的冷却介质更容易达到相变温度,提高冷却介质的相变率,同时,可以避免喷射的冷却介质温度过低而损伤发热单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梯级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传肖娴高赞军詹宏波刘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