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包装配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4812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3
本技术涉及一种芯包装配结构及电池,该芯包装配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芯包之间的第一粘胶层、第一隔热层、毛细网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粘胶层,在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设置毛细网层,注液后电解液能够顺着毛细网迅速直达电芯表面各处,极大地提升了电解液浸润效果,且由于毛细网具有毛细作用,它能将电解液浓度大区域引导至浓度低区域,进而能够调节壳体内部电解液分布情况,使电解液始终浸润均匀,保证了电解液的利用率,且后期不会出现电芯容量偏低、循环性能不足等问题;通过设置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防止芯包单元之间的热传递,能够有效降低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的巨大热量,增强电池内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芯包装配结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电动车因其节能环保的特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能量来源,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铝壳方形锂电池封装可靠度高;系统能量效率高;相对重量轻,能量密度较高;结构较为简单,扩容相对方便,是当前通过提高单体容量来提高能量密度的重要选项。方形锂电池的芯包装配效率低、成本高,且电解液浸润性差、散热性能差,一定程度阻碍了锂电池的发展速度。

2、常规的方形锂电池装配方式是将两个芯包简单的组装在一起,芯包之间紧贴在一起,以至于电解液浸润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芯包装配结构及电池,极大地提升了电解液浸润效率。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芯包之间的第一粘胶层、第一隔热层、毛细网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一面与一侧的芯包固定粘接,另一面与第一隔热层粘接;所述第二粘胶层一面与另一侧的芯包固定粘接,另一面与第二隔热层粘接;所述毛细网层设置在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通过在相邻芯包之间设置第一粘胶层、第一隔热层、毛细网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粘胶层,提升了装配效率,降低相关配件、设备和人力成本;在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设置毛细网层,注液后电解液能够顺着毛细网迅速直达电芯表面各处,极大地提升了电解液浸润效果,且由于毛细网具有毛细作用,它能将电解液浓度大区域引导至浓度低区域,进而能够调节壳体内部电解液分布情况,使电解液始终浸润均匀,保证了电解液的利用率,且后期不会出现电芯容量偏低、循环性能不足等问题;通过设置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防止芯包单元之间的热传递,能够有效降低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的巨大热量,增强电池内部的散热效果;各芯包间紧贴粘胶层,可以确保使用过程中芯包的稳固性,显著降低晃动、撞击等带来的安全风险。

3、作为优选,所述毛细网层的毛细网目数为2~10目。

4、作为优选,所述毛细网层的厚度为1~2um。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厚度为3~5um。

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厚度为3~5um。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粘胶层的厚度为1~3um。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粘胶层的厚度为1~3um。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芯包,相邻所述芯包之间具有上述的芯包装配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与芯包之间设有芯包装配结构。

11、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相邻芯包之间设置第一粘胶层、第一隔热层、毛细网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粘胶层,提升了装配效率,降低相关配件、设备和人力成本;在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设置毛细网层,注液后电解液能够顺着毛细网迅速直达电芯表面各处,极大地提升了电解液浸润效果,且由于毛细网具有毛细作用,它能将电解液浓度大区域引导至浓度低区域,进而能够调节壳体内部电解液分布情况,使电解液始终浸润均匀,保证了电解液的利用率,且后期不会出现电芯容量偏低、循环性能不足等问题;通过设置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防止芯包单元之间的热传递,能够有效降低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的巨大热量,增强电池内部的散热效果;各芯包间紧贴粘胶层,可以确保使用过程中芯包的稳固性,显著降低晃动、撞击等带来的安全风险。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2、1、采用2个及以上芯包组装在一个壳体里,该结构显著提升装配效率,降低相关配件、设备和人力成本;

13、2、芯包之间设置毛细网层,极大地提升了电解液浸润效果,能够调节壳体内部电解液分布情况;

14、3、芯包之间设置冷却层,能够有效降低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的巨大热量,增强电池内部的散热效果;

15、4、各芯包间紧贴粘胶层,可以确保使用过程中芯包的稳固性,显著降低晃动、撞击等带来的安全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芯包(2)之间的第一粘胶层(31)、第一隔热层(32)、毛细网层(33)、第二隔热层(34)和第二粘胶层(35),所述第一粘胶层(31)一面与一侧的芯包(2)固定粘接,另一面与第一隔热层(32)粘接;所述第二粘胶层(35)一面与另一侧的芯包(2)固定粘接,另一面与第二隔热层(34)粘接;所述毛细网层(33)设置在第一隔热层(32)和第二隔热层(3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网层(33)的毛细网目数为2~1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网层(33)的厚度为1~2u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32)的厚度为3~5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层(34)的厚度为3~5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胶层(31)的厚度为1~3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胶层(35)的厚度为1~3um。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至少两个芯包(2),相邻所述芯包(2)之间具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芯包装配结构(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芯包(2)之间设有芯包装配结构(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芯包(2)之间的第一粘胶层(31)、第一隔热层(32)、毛细网层(33)、第二隔热层(34)和第二粘胶层(35),所述第一粘胶层(31)一面与一侧的芯包(2)固定粘接,另一面与第一隔热层(32)粘接;所述第二粘胶层(35)一面与另一侧的芯包(2)固定粘接,另一面与第二隔热层(34)粘接;所述毛细网层(33)设置在第一隔热层(32)和第二隔热层(3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网层(33)的毛细网目数为2~1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芯包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网层(33)的厚度为1~2um。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增高闻寅张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