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474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基板以及3D摄像模组;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环绕显示区域的黑色矩阵区域;黑色矩阵区域包括第一透光区域;3D摄像模组包括深度相机模组;深度相机模组包括激光器模块和成像模块;激光器模块位于黑色矩阵区域背光侧;成像模块位于显示区域的背光侧;激光器模块包括结构光投射器;结构光投射器,用于向透镜组件投射结构光;透镜组件,用于将多束激光汇聚后入射至灯镜的入光面;灯镜,用于使得入射的多束激光通过第一透光区域照射到待拍摄物体上;成像模块,用于接收待拍摄物体反射后穿透显示区域的激光。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装有投影镜头的深度相机模组安装在狭小的缝隙内,而不会被遮挡FO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屏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不仅要求外观设计多样化,而且要求屏占比越高越好。全面屏技术,通过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实现了大于90%的屏占比。

2、全面屏手机在机身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显示面积的最大化,使得显示效果更加惊艳。现有的基于全面屏的结构设计,为了安装3d摄像模组中的深度相机模组等器件,在显示基板的顶部设置了非显示区,即刘海区,但是,这样还是会影响显示装置的美观和全面屏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安装深度相机模组的非显示区影响显示装置的美观和全面屏体验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以及3d摄像模组;

4、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环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黑色矩阵区域;所述黑色矩阵区域包括第一透光区域;

5、所述3d摄像模组包括深度相机模组;所述深度相机模组包括激光器模块和成像模块;所述激光器模块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区域背光侧;所述成像模块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背光侧;

6、所述激光器模块包括结构光投射器和投影镜头;所述投影镜头包括透镜组件和灯镜;所述结构光投射器,用于向所述透镜组件投射结构光,所述结构光包括随机分布的多束激光;所述透镜组件,用于将所述多束激光汇聚后入射至所述灯镜的入光面;所述灯镜,用于使得入射的所述多束激光通过第一透光区域照射到待拍摄物体上;

7、所述成像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待拍摄物体反射后穿透所述显示区域的激光,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待拍摄物体反射的激光的光斑图案,获得所述待拍摄物体表面的深度图像。

8、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设置有第一红外膜层;

9、所述灯镜,用于使得发散入射所述多束红外激光透过第一红外膜层、第一透光区域照射到待拍摄物体上。

10、优选地,所述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镜筒;

11、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顺次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灯镜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出光侧;

12、所述第一透镜,用于将所述多束激光汇聚后投射至所述第二透镜;

13、所述第二透镜,用于将所述第一透镜投射的所述多束激光再次汇聚后投射至所述灯镜的入光面。

14、优选地,所述灯镜的入光侧设置有一凹形的入光口;

15、所述入光口的底面为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为凸面;所述投影镜头的光阑设置在所述凸面上;

16、所述入光面,用于使得入射的所述多束激光平行出射或接近平行出射。

17、优选地,所述激光器模块包括位于所述结构光投射器和所述投影镜头之间的分光器件;

18、所述结构光投射器采用激光器阵列,用于投射点阵激光;

19、所述分光器件位于所述激光器阵列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点阵激光分成随机分布的多束激光。

20、优选地,所述结构光投射器包括位于所述激光器模块和所述投影镜头之间的边发射激光器、准直镜头、反射器件以及分光器件;

21、所述边发射激光器,用于向所述准直镜头投射激光;

22、所述准直镜头位于所述边发射激光器的出光侧,用于对入射的所述激光进行准直,并出射准直光束;

23、所述反射器件位于所述准直镜头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准直光束折转后投射至所述分光器件;

24、所述分光器件位于所述反射器件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反射器件投射的准直光束分成随机分布的多束激光。

25、优选地,所述深度相机模组包括与所述激光器模块和所述成像模块相连的驱动电路;

26、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器模块和所述成像模块同时开启或关闭,并通过控制所述激光器模块的驱动电流控制所述激光器模块的输出光功率。

27、优选地,所述成像模块包括接收镜头和光探测器阵列;所述光探测器阵列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光探测器;

28、所述接收镜头,用于将同一角度入射的平行激光会聚在位于接收镜头焦平面的上光探测器;

29、所述光探测器,用于接收所述激光生成光斑图案,并根据所述光斑图案获得所述待拍摄物体表面的深度图像。

30、优选地,还包括泛光投射器;

31、所述泛光投射器设置在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区域背光侧,用于根据预设置的光照度阈值,通过所述黑色矩阵区域上设置的第二透光区域向所述待拍摄物体投射泛光,以进行照明;

32、或,所述泛光投射器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背光侧,用于根据预设置的光照度阈值,使所述泛光穿透所述显示区域后照射到待拍摄物体上以进行照明。

3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显示装置。

3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以及3d摄像模组;

36、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环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黑色矩阵区域;所述黑色矩阵区域包括第一透光区域;

37、所述3d摄像模组包括深度相机模组;所述深度相机模组包括激光器模块和成像模块;所述激光器模块位于所述显示区域背光侧;所述成像模块位于所述黑色矩阵区域的背光侧;

38、所述激光器模块包括结构光投射器和投影镜头;所述结构光投射器,用于向所述投影镜头投射结构光,所述结构光包括随机分布的多束激光;所述投影镜头,用于将入射的所述多束激光穿透所述显示区域照射到待拍摄物体上;

39、所述成像模块包括灯镜、接收镜头以及光探测器阵列;所述光探测器阵列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光探测器;所述灯镜,用于通过第一透光区域接收所述待拍摄物体反射的激光,并在光阑处收缩至最窄后,发散投射至接收镜头;所述接收镜头,用于将同一角度入射的平行激光会聚在位于接收镜头焦平面的光探测器上;所述光探测器,用于接收所述激光生成光斑图案,并根据所述光斑图案获得所述待拍摄物体表面的深度图像。

40、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设置有第一红外膜层;

41、所述灯镜,用于依次通过第一透光区域、第一红外膜层接收所述待拍摄物体反射的激光,并在光阑处收缩至最窄后,发散投射至所述接收镜头。

42、优选地,所述接收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镜筒;

43、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顺次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出光侧;所述灯镜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如光侧;

44、所述第二透镜,用于将所述灯镜投射的所述多束激光会聚后投射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入光面;

45、所述第一透镜,用于将所述第二透镜投射的多束激光再次会聚后投射至所述光探测器阵列上。

46、优选地,所述灯镜的出光侧设置有一凹形的出光口;

47、所述出光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以及3D摄像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设置有第一红外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镜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镜的出光侧设置有一凹形的出光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模块包括位于所述结构光投射器和所述投影镜头之间的分光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光投射器包括位于所述激光器模块和所述显示基板之间的边发射激光器、准直镜头、反射器件以及分光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相机模组包括与所述激光器模块和所述成像模块相连的驱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相机模组包括处理模块;所述3D摄像模组还包括2D成像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泛光投射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以及3d摄像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设置有第一红外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镜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镜的出光侧设置有一凹形的出光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模块包括位于所述结构光投射器和所述投影镜头之间的分光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舒黄瑞彬朱力吕方璐汪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