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4551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2
本技术公开了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涉及汽车轮胎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轮胎接头处厚度较大导致性能不佳的问题,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处的橡胶厚度为附胶层橡胶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端头部分纤维原丝的密度为附胶层中附胶层密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端头处的橡胶厚度为附胶层橡胶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端头部分纤维原丝的密度为附胶层中附胶层密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相拼接并利用胶进行粘接,本胎体接头结构在拼接后接头处厚度仍是单层的厚度,省料且轮胎受力均匀,轮胎的性能更好,解决了现在的轮胎接头处厚度较大导致性能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特别涉及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1、附胶层是轮胎胎体的一部分,在加工轮胎的过程中需要对附胶层的首尾相接来形成轮胎的胎体形状。在现有的技术中,胎体是在直裁设备上搭接并用胶粘连的,虽然有对接的工艺,但是设备昂贵,效率底下,对接口开裂等问题,搭接的问题就是搭接部分是两层叠加,用料增多,厚度变厚,轮胎外观显示为径向凹陷,破坏受力均匀性,导致性能下降。

2、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技术,特再提供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用于解决轮胎接头处厚度较大导致性能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用于解决轮胎接头处厚度较大导致性能不佳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包括附胶层,所述附胶层内均匀设置有纤维原丝,所述附胶层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处的橡胶厚度为附胶层橡胶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端头部分纤维原丝的密度为附胶层中附胶层密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端头处的橡胶厚度为附胶层橡胶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端头部分纤维原丝的密度为附胶层中附胶层密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相拼接并利用胶进行粘接。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内的纤维原丝与第二连接端头内的纤维原丝交错设置。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纤维原丝之间的间距相同。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附胶层的两端为榫卯式拼接。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本技术设计的胎体接头结构,在拼接后接头处厚度仍是单层的厚度,省料且轮胎受力均匀,外观没有凹陷,轮胎的性能更好,解决了现在的轮胎接头处厚度较大导致性能不佳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包括附胶层,所述附胶层内均匀设置有纤维原丝,所述附胶层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处的橡胶厚度为附胶层橡胶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端头部分纤维原丝的密度为附胶层中附胶层密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端头处的橡胶厚度为附胶层橡胶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端头部分纤维原丝的密度为附胶层中附胶层密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相拼接并利用胶进行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内的纤维原丝与第二连接端头内的纤维原丝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纤维原丝之间的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胶层的两端为榫卯式拼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榫卯式轮胎胎体接头结构,包括附胶层,所述附胶层内均匀设置有纤维原丝,所述附胶层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处的橡胶厚度为附胶层橡胶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端头部分纤维原丝的密度为附胶层中附胶层密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端头处的橡胶厚度为附胶层橡胶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端头部分纤维原丝的密度为附胶层中附胶层密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第二连接端头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浩臧建伟闫杰杜少忠姜悦崔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沃瑞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