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4193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涉及粉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浸泡、磨米、去水、玉米淀粉混合、造粒、一次熟化、二次熟化与挤出、过冷水、风干、打包等步骤,通过早、中、晚稻米混合制备米浆以及米料与玉米淀粉混合的制备方式,相较与传统的米粉,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成品米粉爽滑的口感,同时,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更不易出现米粉断裂的情况,此外,本申请方案中还包括有对应螺蛳粉的成型设备,设备通过依次设置的混合、熟化、挤出空间以及驱动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保证了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粉制品生产,特别是属于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螺蛳粉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它的配汤能给食客的味蕾以各种味觉的刺激,让人吃完后大汗淋漓,欲罢不能。

2、而螺蛳粉的特别之处,除开其配汤的特殊外,米粉本身久煮不散,筋道爽滑的特性也是其受欢迎的关键,现有的螺蛳粉米粉的制备是依次通过浸泡、水磨、过滤机去水、分段(造粒)、蒸熟、挤出工序制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配合,生产效率低,且由于人工操作的原因,成品质量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品质量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螺蛳粉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将早稻米、中稻米、晚稻米按重量比为1:(1-1.5):(1-1.5)的比例混合,加水浸泡20-36h;

5、s2:将浸泡后的原料米磨粉后,过60-80目筛,得到粉料;

6、s3:将粉料与玉米淀粉按重量比为50:(1-2.5)的比例混合后造粒;

7、s4:对造粒后原料在压力为0.2-0.3mp,温度为100-120℃的蒸汽环境下熟化20-30分钟,得到半熟原料;

8、s5:将半熟原料通过挤出机挤出后裁切至预设尺寸,挤出机腔体温度控制在120-150℃;

9、s6:将挤出机挤出米粉置于0-5℃冷水中静置5-10h;

10、s7:将静置后米粉沥水风干36-48h,充氮气包装后得到米粉产品;

11、所述步骤s3-s5采用米粉成型设备进行加工,所述米粉成型设备包括壳体和切粉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动力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第一动力杆,所述第一动力杆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动力腔设置;所述动力腔内转动设置辅助杆,所述辅助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杆上方,所述辅助杆包括第二动力杆和第三动力杆,所述辅助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动力杆轴线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动力杆与所述第三动力杆同水平高度设置;所述壳体内还由左至右设置有混合腔和熟化腔,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动力腔侧壁转动连接,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腔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混合腔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料仓与第二进料仓,所述第一进料仓与所述第二进料仓的出口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设置,且其连通处设置有电控开关;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与所述辅助杆连接的混合装置,所述熟化腔内设置有整平装置,所述熟化腔底端还设置有蒸汽熟化装置;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挤出腔,所述挤出腔设置于所述熟化腔下方并与所述熟化腔连通设置,所述挤出腔内设置有第一螺旋输送杆,所述第一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动力腔后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传动连接;所述挤出腔远离所述第一动力杆的一端设置有挤出口;所述切粉组件适用于对所述挤出口挤出的物料进行切割。

12、制备方法中,早、中、晚稻米混合制备米浆以及米料与玉米淀粉混合的制备方式,相较与传统的米粉,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成品米粉爽滑的口感,同时,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更不易出现米粉断裂的情况。

13、米粉成型设备中,驱动电机以及壳体内动力腔的设置,能够通过齿轮、皮带等中间结构将第一动力杆的输出传递至第二、第三动力杆,以此实现单电机对设备整体动力部分的控制,减少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辅助杆(即第二、第三动力杆)配合的混合腔内部混合结构的设置,则用以通过辅助杆的动力控制混合结构,对原料进行混合操作,混合腔上第一、第二进料仓的设置,用以分别放入筛分后粉料与玉米淀粉,电控开关的设置,则用以控制进料量,便于调节其比例,熟化腔内整平装置的设置,用以将成粒后原料压平,保证熟化效果,蒸汽熟化装置则用以生成高温蒸汽,达到熟化目的,挤出腔内第一螺旋输送杆的设置,则用以将熟化腔熟化后的物料引至挤出口挤出,切粉组件的设置,则用以对挤出口挤出的米粉进行分段,便于后续的包装操作,通过上述方案的设置,即可实现混合、蒸熟、切割的一体化操作,保证了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14、值得一提的是,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在挤出机挤出位置喷洒低温水,用以提高成型效果,本申请方案应用是可增添相应结构达到使用目的,由于其并非本申请的保护要点,在此不再赘述。

15、优选的,所述动力腔内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动力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设置,所述辅助杆上还同轴设置有同步齿轮,所述动力腔内转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对称设置有两个辅助齿轮,两个所述的辅助齿轮分别与第二动力杆和所述第三动力杆上的同步齿轮啮合设置,两个所述的辅助齿轮啮合设置。第一、第二传动齿轮的设置,用以将第一动力杆的转动传递至第二动力杆,同步齿轮以及齿轮组的设置,则用以控制第二、第三动力杆的运动情况。

16、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合腔内的多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杆与所述第三动力杆上,所述混合腔顶端还设置有集料块,所述集料块绕所述混合腔内侧壁设置,集料块顶端设置有集料斜面,所述集料斜面适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进料仓进料引至所述第二动力杆与所述第三动力杆的中间位置。间隔设置的搅拌杆能够将粉料充分混合,保证均匀性,集料斜面的设置则用以将粉料集中在搅拌区域内,避免粉料在未经混合的情况下由侧边直接落至底部。

17、优选的,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熟化腔之间还设置有预挤腔,所述预挤腔内竖直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杆,所述预挤腔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混合腔连通的进料口,所述预挤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熟化腔连通的出料口,所述熟化腔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熟化腔顶端侧壁设置有第一切割刀,所述第一切割刀朝向所述出料口设置。预挤腔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杆将搅拌后物料由进料口运至顶端并提供一个挤出压力,使得其由出料口挤出,第一伸缩杆与第一切割刀的设置则用以对预挤腔内挤出的物料进行切割,对物料进行分段,便于后续对物料的整平以及熟化操作。

18、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杆的轴杆向下穿过所述预挤腔设置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动力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二斜齿轮。第一斜齿轮以及第一动力杆上第二斜齿轮的设置,能够将驱动电机的转动输出传动至第二螺旋输送杆,进一步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杆上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同轴设置有第三斜齿轮,所述壳体上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斜齿轮啮合的第四斜齿轮,所述整平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熟化腔内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且上方传送带尾端朝向下方传送带设置,所述传送带尾端设置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整平腔内,所述整平腔内靠近所述传送带上方还设置有整平辊,所述传送带与所述整平辊的的驱动轴与所述第四斜齿轮传动连接。第三、第四斜齿轮的设置,则用以将驱动电机的输出传动至传送带与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腔(3)内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15)与第二传动齿轮(16),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5)与所述第一动力杆(4)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6)与所述第二动力杆(5)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5)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6)啮合设置,所述辅助杆上还同轴设置有同步齿轮(17),所述动力腔(3)内转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对称设置有两个辅助齿轮(18),两个所述的辅助齿轮(18)分别与第二动力杆(5)和所述第三动力杆(6)上的同步齿轮(17)啮合设置,两个所述的辅助齿轮(18)啮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合腔(7)内的多个搅拌杆(19),所述搅拌杆(19)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杆(5)与所述第三动力杆(6)上,所述混合腔(7)顶端还设置有集料块(20),所述集料块(20)绕所述混合腔(7)内侧壁设置,集料块(20)顶端设置有集料斜面(21),所述集料斜面(21)适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进料仓(10)进料引至所述第二动力杆(5)与所述第三动力杆(6)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7)与所述熟化腔(8)之间还设置有预挤腔(22),所述预挤腔(22)内竖直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杆(23),所述预挤腔(22)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混合腔(7)连通的进料口(24),所述预挤腔(22)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熟化腔(8)连通的出料口(25),所述熟化腔(8)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6),所述第一伸缩杆(26)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熟化腔(8)顶端侧壁设置有第一切割刀(27),所述第一切割刀(27)朝向所述出料口(25)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杆(23)的轴杆向下穿过所述预挤腔(22)设置有第一斜齿轮(28),所述第一动力杆(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齿轮(28)啮合设置的第二斜齿轮(2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杆(4)上与所述第二斜齿轮(29)同轴设置有第三斜齿轮(30),所述壳体(1)上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斜齿轮(30)啮合的第四斜齿轮(31),所述整平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熟化腔(8)内的传送带(32),所述传送带(32)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传送带(32)的运动方向相反,且上方传送带(32)尾端朝向下方传送带(32)设置,所述传送带(32)尾端设置有刮料板(33),所述刮料板(33)固定设置在所述整平腔内,所述整平腔内靠近所述传送带(32)上方还设置有整平辊(34),所述传送带(32)与所述整平辊(34)的的驱动轴与所述第四斜齿轮(31)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熟化装置包括绕所述挤出腔(12)设置的加热筒(35),所述加热筒(35)设置在所述挤出腔(12)侧壁内部,所述加热筒(35)靠近所述第一动力杆(4)设置,所述熟化室底端靠近所述加热筒(35)设置有蓄水室(36),所述蓄水室(36)底端与所述加热筒(35)接触设置,所述蓄水室(36)顶端设置有蒸汽开口(37),所述蒸汽开口(37)处设置有蒸汽隔板(38),所述蓄水室(36)侧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熟化装置还包括有泵体(40)和储水室(41),所述泵体(40)包括一个进水端与两个出水端,所述泵体(40)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室(41)连通设置,所述熟化室顶端设置有回收管路,所述回收管路包括水平管段(42),所述水平管段(42)的一端与所述熟化室连通设置,所述水平管段(42)的另一端设置有上弯管段(43),所述上弯管段(43)内设置有单向阀(44),所述水平管段(42)靠近所述上弯管段(43)的一侧向下延伸设置有回水管段(45),所述回水管段(45)与所述储水室(41)连通设置,所述泵体(40)的一个出水端与所述蓄水室(36)连通设置,所述泵体(40)的另一个出水端连接有降温管(46),所述降温管(46)绕所述水平管段(42)设置,所述降温管(46)的一端与所述泵体(40)连接,所述降温管(46)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室(41)连通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腔(12)侧壁还设置有调压环槽(47)和动力环槽(48),所述动力环槽(48)与所述调压环槽(47)之间设置有连通环槽(49),所述调压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腔(3)内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15)与第二传动齿轮(16),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5)与所述第一动力杆(4)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6)与所述第二动力杆(5)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5)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6)啮合设置,所述辅助杆上还同轴设置有同步齿轮(17),所述动力腔(3)内转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对称设置有两个辅助齿轮(18),两个所述的辅助齿轮(18)分别与第二动力杆(5)和所述第三动力杆(6)上的同步齿轮(17)啮合设置,两个所述的辅助齿轮(18)啮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合腔(7)内的多个搅拌杆(19),所述搅拌杆(19)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杆(5)与所述第三动力杆(6)上,所述混合腔(7)顶端还设置有集料块(20),所述集料块(20)绕所述混合腔(7)内侧壁设置,集料块(20)顶端设置有集料斜面(21),所述集料斜面(21)适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进料仓(10)进料引至所述第二动力杆(5)与所述第三动力杆(6)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7)与所述熟化腔(8)之间还设置有预挤腔(22),所述预挤腔(22)内竖直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杆(23),所述预挤腔(22)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混合腔(7)连通的进料口(24),所述预挤腔(22)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熟化腔(8)连通的出料口(25),所述熟化腔(8)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6),所述第一伸缩杆(26)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熟化腔(8)顶端侧壁设置有第一切割刀(27),所述第一切割刀(27)朝向所述出料口(25)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杆(23)的轴杆向下穿过所述预挤腔(22)设置有第一斜齿轮(28),所述第一动力杆(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齿轮(28)啮合设置的第二斜齿轮(2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蛳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杆(4)上与所述第二斜齿轮(29)同轴设置有第三斜齿轮(30),所述壳体(1)上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斜齿轮(30)啮合的第四斜齿轮(31),所述整平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熟化腔(8)内的传送带(32),所述传送带(32)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传送带(32)的运动方向相反,且上方传送带(32)尾端朝向下方传送带(32)设置,所述传送带(32)尾端设置有刮料板(33),所述刮料板(33)固定设置在所述整平腔内,所述整平腔内靠近所述传送带(32)上方还设置有整平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坤陆哲南隆华生黄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那之味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