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396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站城融合程度分析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铁路客站的节点、场所、感知三个角度下一系列的指标;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标准化的指标;根据各标准化后的指标,利用基础指标分数确定模型,确定节点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场所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与感知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其中,基础指标分数确定模型是关于各标准化的指标以及对应权重的方程;权重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根据三个角度的基础指标分数,确定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提高了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站城融合程度分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中国铁路客站站城融合发展迅速。目前关于站城融合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定性层面,难以进行精准的分析。此外关于评价原则,许多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对于一个车站站城融合的发展情况,甚至会出现褒贬不一的情况。因此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具有说服力的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将站城融合进行量化,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和讨论,为铁路客站和站城融合的发展打好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以提高站城融合程度确定的精准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包括:

4、获取铁路客站的节点角度数据、场所角度数据和感知角度数据;所述节点角度数据包括铁路服务维度数据、交通换乘维度数据、道路交通维度数据和慢行网络维度数据;所述铁路服务维度数据包括火车车程预设时段内到达客站的数量、客站出入口数量、旅客年发送量和铁路线路到达与出发的数量;所述交通换乘维度数据包括公交车换乘线路数量、轨道交通换乘线路数量、交通设施密度和交通换乘效率;所述道路交通维度数据包括站区范围内路网密度和客站与城市中心区域的车行时间距离;所述慢行网络维度数据包括步行网络密度;所述场所角度数据包括功能复合维度数据、人力活动维度数据、土地开发维度数据和场所精神维度数据;所述功能复合维度数据包括功能混合度、城市功能密度和用地混合度;所述人力活动维度数据包括办公人口密度和居住人口密度;所述土地开发维度数据包括就业潜力、土地增值和建筑密度;所述场所精神维度数据包括天空开阔度、开放空间和文化契合度;所述感知角度数据包括多维混合维度数据、边界模糊维度数据、人性感受维度数据和引导系统维度数据;所述多维混合维度数据包括空间界面多样性和人群复合度;所述边界模糊维度数据包括站城连接性和乘客便捷性;所述人性感受维度数据包括空间环境适宜度、旅客整体满意度和旅客心理舒适度;所述引导系统维度数据包括导向可理解性;

5、对所述节点角度数据、所述场所角度数据和所述感知角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节点角度数据、标准化的场所角度数据和标准化的感知角度数据;

6、根据所述标准化的节点角度数据、所述标准化的场所角度数据或所述标准化的感知角度数据,利用基础指标分数确定模型,确定节点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场所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或者感知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其中,所述基础指标分数确定模型是关于标准化的节点角度数据、标准化的场所角度数据或标准化的感知角度数据以及对应权重的方程;所述权重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的;

7、根据所述节点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所述场所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和所述感知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确定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

8、可选地,对所述节点角度数据、所述场所角度数据和所述感知角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节点角度数据、标准化的场所角度数据和标准化的感知角度数据,具体包括:

9、对所述交通换乘效率、所述客站与城市中心区域的车行时间距离和所述导向可理解性进行第一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交通换乘效率、标准化的客站与城市中心区域的车行时间距离和标准化的导向可理解性;

10、对火车车程预设时段内到达客站的数量、客站出入口数量、旅客年发送量、铁路线路到达与出发的数量、公交车换乘线路数量、轨道交通换乘线路数量、交通设施密度、站区范围内路网密度、步行网络密度、功能混合度、城市功能密度、用地混合度、办公人口密度、居住人口密度、就业潜力、土地增值、建筑密度、天空开阔度、开放空间、文化契合度、空间界面多样性、人群复合度、站城连接性、乘客便捷性、空间环境适宜度、旅客整体满意度和旅客心理舒适度进行第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火车车程预设时段内到达客站的数量、标准化的客站出入口数量、标准化的旅客年发送量、标准化的铁路线路到达与出发的数量、标准化的公交车换乘线路数量、标准化的轨道交通换乘线路数量、标准化的交通设施密度、标准化的站区范围内路网密度、标准化的步行网络密度、标准化的功能混合度、标准化的城市功能密度、标准化的用地混合度、标准化的办公人口密度、标准化的居住人口密度、标准化的就业潜力、标准化的土地增值、标准化的建筑密度、标准化的天空开阔度、标准化的开放空间、标准化的文化契合度、标准化的空间界面多样性、标准化的人群复合度、标准化的站城连接性、标准化的乘客便捷性、标准化的空间环境适宜度、标准化的旅客整体满意度和标准化的旅客心理舒适度。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标准化处理的公式为:

12、

13、其中,xi(rescale)为标准化后的数据;xi为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min(x)为节点角度数据、场所角度数据和感知角度数据中的最小值;max(x)为节点角度数据、场所角度数据和感知角度数据中的最大值。

14、可选地,所述第二标准化处理的公式为:

15、

16、其中,xi(rescale)为标准化后的数据;xi为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min(x)为节点角度数据、场所角度数据和感知角度数据中的最小值;max(x)为节点角度数据、场所角度数据和感知角度数据中的最大值。

17、可选地,所述基础指标分数确定模型为:

18、

19、其中,f(xi)为节点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场所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或感知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xi为第i个标准化后的数据;n为节点角度数据、场所角度数据或感知角度数据下的指标总数;

20、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的步骤。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的步骤。

2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的步骤。

2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通过获取铁路客站的节点、场所、感知三个角度下一系列的指标;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标准化的指标;根据各标准化后的指标,利用基础指标分数确定模型,确定节点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场所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或者感知角度数据的基础指标分数;其中,基础指标分数确定模型是关于各标准化的指标以及对应的权重的方程;权重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根据各基础指标分数,确定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提高了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的精准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节点角度数据、所述场所角度数据和所述感知角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节点角度数据、标准化的场所角度数据和标准化的感知角度数据,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准化处理的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准化处理的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指标分数确定模型为:

6.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节点角度数据、所述场所角度数据和所述感知角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节点角度数据、标准化的场所角度数据和标准化的感知角度数据,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准化处理的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准化处理的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站站城融合程度确定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晨郭雪飞金智洋郭磊严彦舟陈立国戚东炳江畅杨森李墨君葛晓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