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244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3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土地层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沿水流方向设置在排水沟道内部,所述排水沟道包括两个侧板和底板,所述排水通道包括设置在两个侧板相对侧的两个管桩侧壁;位于两个管桩侧壁之间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底部连梁和位于两个所述管桩侧壁之间的多个顶部连梁;所述管桩侧壁包括沿垂直于水流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预制管桩和设置在多个预制管桩上的冠梁。本技术可代替常规的施工支护及排水管道铺设,缩短施工时间,节约工程投资,同时避免支护体拆除引发两侧土体变形位移导致岸顶建筑物变形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层排水通道


技术介绍

1、软基地区特别是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常因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基础淤积、沉陷、结构移位等潜在风险。为了消除或缓解这些风险,人们通常采用排水沟或埋设排水管等结构来控制地下水位,但是这些解决方案在建筑物密集区常常面临一定的限制和缺点,尤其是软土层地区,此种解决方案效果非常有限,还可能引发其它不利影响,如对软基大规模开挖,因地基土体趋于饱和,结构强度低,当地基开挖后,地下水位会随之下降,两侧岸坡土体在土压力作用下发生蠕变位移,随着两侧土体滑移变形,附带引发岸顶临近建筑物地面及房屋下沉而发生裂缝变形等,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工程结构安全亦无法保障,大开挖施工只会加剧工程安全风险。

2、在蒲城项目排碱渠中干沟穿村段实际施工过程中已发生上述问题,即使提前采用12m钢板桩对两侧岸坡进行支护,仍在软基开挖过程中因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导致岸顶5-6户居民房屋建筑地面及墙体发生大面积裂缝。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物密集区软土地层的既不影响岸边建筑物又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的排水通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软土地层排水通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具体的,本技术的一种软土地层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沿水流方向设置在排水沟道内部,所述排水沟道包括两个侧板和底板,所述排水通道包括设置在两个侧板相对侧的两个管桩侧壁;

3、位于两个管桩侧壁之间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底部连梁;

4、和位于两个所述管桩侧壁之间的多个顶部连梁;

5、所述管桩侧壁包括沿垂直于水流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预制管桩和设置在多个预制管桩上的冠梁。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在所述预制管桩内沿其轴向预埋一个或多个第一预埋钢筋。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两个所述管桩侧壁的横向间距为3~5m。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多个所述底部连梁的设置间隔范围为3~5m,多个所述顶部连梁的设置间隔范围为3~5m。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位于两个所述管桩侧壁之间在所述管桩侧壁底部沿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二预埋钢筋;

10、多个所述第二预埋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一预埋钢筋一一对应连接;

11、所述底部连梁浇筑在第二预埋钢筋上。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顶部连梁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管桩侧壁之间在所述管桩侧壁顶部沿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三预埋钢筋;

13、所述顶部连梁浇筑在第三预埋钢筋上。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在排水沟道底板上部或者内部的排水管。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在所述顶部连梁上浇筑顶板。

16、本技术可代替常规的施工支护及排水管道铺设,缩短施工时间,节约工程投资,同时避免支护体拆除引发两侧土体变形位移导致岸顶建筑物变形破坏;采用多管并联结构,有较大的截面和良好的强度及密闭性,能够使预制管桩承受更大的荷载及较好的截水功能,工程稳定性好,安全保障性高;最重要的是,适用于软土地基,施工便利,无需大范围开挖,避免地下水位大幅影响,对周边建筑影响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地层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沿水流方向设置在排水沟道内部,所述排水沟道包括两个侧板和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包括设置在两个侧板相对侧的两个管桩侧壁(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预制管桩(1-1)内沿其轴向预埋一个或多个第一预埋钢筋(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管桩侧壁(1)的横向间距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底部连梁(2)的设置间隔范围为3~5m,多个所述顶部连梁(3)的设置间隔范围为3~5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个所述管桩侧壁(1)之间在所述管桩侧壁(1)底部沿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二预埋钢筋(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梁(3)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管桩侧壁(1)之间在所述管桩侧壁(1)顶部沿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三预埋钢筋(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在排水沟道底板(5)上部或者内部的排水管(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顶部连梁(3)上浇筑顶板(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层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沿水流方向设置在排水沟道内部,所述排水沟道包括两个侧板和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包括设置在两个侧板相对侧的两个管桩侧壁(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预制管桩(1-1)内沿其轴向预埋一个或多个第一预埋钢筋(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管桩侧壁(1)的横向间距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层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底部连梁(2)的设置间隔范围为3~5m,多个所述顶部连梁(3)的设置间隔范围为3~5m。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欣邱杨王淑贤雷智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