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056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包装袋,它包括透气的内层袋体和不透气的外层袋体,所述内层袋体置于所述外层袋体内,所述内层袋体与外层袋体间有通气夹层;所述外层袋体下底部折叠形成下袋底,所述下袋底上设有通气孔,所述下袋底外部设有底片,所述底片与下袋底热合连接并通过热合线形成热合通道,所述热合通道进口与所述通气孔和通气夹层连通,所述热合通道出口与外界连通。该物料包装袋不仅防潮性能突出,且排气效率较高,满足全自动灌装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袋,具体涉及一种物料包装袋


技术介绍

1、随着全自动灌装设备的应用,运用阀口袋盛装物料,尤其是粉体等超精细化物料时,粉体物料灌装需通过气体配合送料,从而实现精准、高效灌装要求,但在灌装物料包装完成后,包装袋内仍留有大量剩余气体,在后期的运输和码垛时易导致破损,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就需要包装袋具有一定的透气功能,现阶段常使用带有透气口的袋体,而对于容易被动吸潮或强吸潮的物料,这种具有透气的包装袋易导致物料受潮、污染,进而影响物料品质,阻碍粉体全自动灌装的发展。

2、因此,对于粉体灌装特别是精细化物料的灌装,专利技术一种既能够高效排出袋内多余气体,又能符合主动防潮需求的物料包装袋是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物料包装袋。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所述物料包装袋包括透气的内层袋体1、不透气的外层袋体2和设于外层袋体2下底部的底片5,所述内层袋体1的下底部、外层袋体2的下底部、底片5之间通过热合线6热合连接;所述内层袋体1侧壁与外层袋体2侧壁间形成侧部气流夹层3,所述内层袋体1下底部和外层袋体2下底部的非热合区域形成底部气流夹层4,所述外层袋体2下底部设有与底部气流夹层4连通的通气孔8,所述外层袋体2下底部与底片5的非热合区域形成通过侧孔11与外界连通的外部气流夹层7,所述通气孔8与外部气流夹层7连通;所述物料包装袋上底部一侧设有与内层袋体1内腔连通的灌装口12,所述灌装口处设有自封阀口结构10,所述自封阀口结构10与灌装口12处热合连接。

4、优选地,所述内层袋体1上底部和外层袋体2上底部热合连接。

5、优选地,所述侧部气流夹层3、底部气流夹层4、通气孔8、外部气流夹层7、侧孔11形成迷宫式透气通道。

6、优选地,所述内层袋体1由一体成型的pe折袋本体和透气材质的贴片9组成,所述pe折袋本体上设有开口所述贴片9与开口四周热合连接并覆盖开口。

7、优选地,所述外层袋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凸起。

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9、本专利技术中,物料包装袋为双层袋结构,包括具有透气功能的内层袋体和pp、pe等材质制成的不透气的外层袋体,物料盛装在内层袋体内,内、外层袋体无需完全粘合,既提高整体连接强度,又不影响气体排出,双层袋体之间间隙形成了用于气体流动的通气夹层,外层袋体下底部折叠形成下袋底,下袋底上设有若干通气孔,下袋底的下底面贴设的底片,通过热熔连接并形成热合线,过热合线的阻隔作用下,在下袋底和底片间构成气体流通的路径,从而形成用于排气的热合通道,热合通道入口与通气孔连通,热合通道出口与外接连通。正压灌装时,物料和气体一起进入到包装袋内,灌装完成后,内层袋体内的大量余留气体在灌装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内层袋体上的透气通道进入内、外层袋体之间的通气夹层中,随后从下袋底上的通气孔进入热合通道,并向外界排出,有效的去除了袋体内存留的多余气体,从而实现粉体类物料灌装排气,方便后续运输、码垛;内层袋体的下底部与外层袋的下底部热合固定,从而提高包装袋的整体性。

10、通气夹层、通气孔、热合通道的排气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潮透气性,当袋体内和外界的气压处于平衡状态或袋内残余一定的正压时,外界空气不具有压差渗透动力,无法通过热合通道进入外层袋体内,也就无法进入内层袋体内,污染物料,同时装有物料的袋体在自重作用下,外层袋底的热合通道受袋体下压,阻断了气体通道,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到袋体内,实现了反向阻气,从而达到防潮排气效果,进而解决了粉体类物料灌装中密封防渗漏和透气防潮之间的矛盾问题,提高了灌装效率。

11、内层袋体可为无纺布材质,对于超精细或易被动吸潮物料,内层袋体可为pp、pe等不透气材质,通过在内层袋体上设开口,在开口上贴附具有细微透气孔的透气片,从而阻隔细物料漏出,并实现排气功能;热合通道设为迷宫式透气通道的形式,如在热合通道内设置多个热合隔断、交错排列热合隔断或热合s型通道等方式,使气流在下袋底和底片间的流道是曲折、反复折返的,使得在没有压力差的状态下,外界气体无法通过热合通道进入袋体内部;沿外层袋底的边缘与底片热合形成热封边,从而提高袋体底部的防潮性,热封边上设有间隙缺口,热合通道出口通过热封边的间隙缺口处与外界连通,在自然状态下,装有物料的袋体由于自重,外层袋底与底片密贴,从而挤压热合通道,阻断气流通道路径,提高防潮、防湿效率;为方便配合灌装设备使用,将袋体上部设为带有阀口的阀口袋,在袋体上部设置进料袖口,物料通过进料袖口口装入内层袋体中;在外层袋体上设置多个凸起,增加袋体外侧摩擦力,从而方便运输和码垛。

12、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现有技术中的p类材质双层灌装袋,如直通式排气孔,即在内、外层袋体同向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微孔,由于气体可双向流动,防潮性较差,进一步改进的双层错位孔,即在内、外层袋体上的不同朝向面上设透气微孔,由于延长气流路径,有一定防潮性,但透气量大大降低,影响灌装效率。在透气度测试中,相同压差条件下,本专利技术的灌装袋的透气量(6m³/h)是双层错位孔透气袋透气量(1m³/h)的6倍。

1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物料包装袋通过透气的内层袋体、透气孔和热合通道的配合,实现了将袋内多余气体的快速、高效外排,提高了物料灌装的工作效率,同时又能有效防止外界潮湿气体进入灌装袋内,影响物料品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包装袋包括透气的内层袋体(1)、不透气的外层袋体(2)和设于外层袋体(2)下底部的底片(5),所述内层袋体(1)的下底部、外层袋体(2)的下底部、底片(5)之间通过热合线(6)热合连接;所述内层袋体(1)侧壁与外层袋体(2)侧壁间形成侧部气流夹层(3),所述内层袋体(1)下底部和外层袋体(2)下底部的非热合区域形成底部气流夹层(4),所述外层袋体(2)下底部设有与底部气流夹层(4)连通的通气孔(8),所述外层袋体(2)下底部与底片(5)的非热合区域形成通过侧孔(11)与外界连通的外部气流夹层(7),所述通气孔(8)与外部气流夹层(7)连通;所述物料包装袋上底部一侧设有与内层袋体(1)内腔连通的灌装口(12),所述灌装口处设有自封阀口结构(10),所述自封阀口结构(10)与灌装口(12)处热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袋体(1)上底部和外层袋体(2)上底部热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气流夹层(3)、底部气流夹层(4)、通气孔(8)、外部气流夹层(7)、侧孔(11)形成迷宫式透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袋体(1)由一体成型的PE折袋本体和透气材质的贴片(9)组成,所述PE折袋本体上设有开口所述贴片(9)与开口四周热合连接并覆盖开口。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袋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凸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包装袋包括透气的内层袋体(1)、不透气的外层袋体(2)和设于外层袋体(2)下底部的底片(5),所述内层袋体(1)的下底部、外层袋体(2)的下底部、底片(5)之间通过热合线(6)热合连接;所述内层袋体(1)侧壁与外层袋体(2)侧壁间形成侧部气流夹层(3),所述内层袋体(1)下底部和外层袋体(2)下底部的非热合区域形成底部气流夹层(4),所述外层袋体(2)下底部设有与底部气流夹层(4)连通的通气孔(8),所述外层袋体(2)下底部与底片(5)的非热合区域形成通过侧孔(11)与外界连通的外部气流夹层(7),所述通气孔(8)与外部气流夹层(7)连通;所述物料包装袋上底部一侧设有与内层袋体(1)内腔连通的灌装口(12),所述灌装口处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劲锋袁铭杨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鑫德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