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延时顶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2929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1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包括浮动块、托板及第一顶针。浮动块包括浮动平台及设置在浮动平台一侧的支撑部。托板表面设有延时卡槽及第一通孔,浮动平台置于延时卡槽上,且支撑部穿入第一通孔。第一顶针一端设有第一杯头,另一端与产品接触,第一杯头抵接在浮动平台上。顶出时,托板往靠近产品方向移动,支撑部穿过托板,使浮动块与第一顶针保持不动,延时空间不断缩小,直至浮动平台与延时卡槽抵接后,托板推动浮动块与第一顶针将产品顶出。本申请中第一顶针的延时顶出部分使用浮动块替代,相比于传统设计中十字顶针的结构,不存在延时顶出部分卡在托板上,从而导致第一顶针受力变形损坏的现象,降低了第一顶针的损耗,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模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延时顶出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对于精密模具的延时顶出,通常采用十字顶针配合顶板来实现延时功能,但是大批量的十字顶针在进行装模时会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并且十字顶针的下端容易撞击顶板,导致顶板出现凹坑,影响顶针的使用效果,或者十字顶针的下端在装模时出现位置偏差,进而导致合模时十字顶针变形损坏。

2、技术专利公告号cn204526018u公开了一种延时顶出模具,其还包括依次叠置的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下固定板,扁顶针和圆顶针间隔并排设置且设有驱动凸台,上、下顶针板上相应设有上、下活动腔,该上、下活动腔的深度之和大于驱动凸台的长度。该延时顶出装置的十字顶针在装模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折损坏,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顶针容易损坏,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顶针的损耗,节省生产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具延时顶出系统。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具延时顶出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包括:

4、浮动块,包括浮动平台及设置在所述浮动平台一侧的支撑部;

5、托板,设有延时卡槽及第一通孔,所述浮动平台置于所述延时卡槽上,且所述支撑部穿入所述第一通孔;

6、第一顶针,一端设有第一杯头,另一端与产品接触,所述第一杯头抵接在所述浮动平台上;待顶出时,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浮动平台,使所述浮动平台接触所述第一杯头的表面与所述托板的平面持平,所述浮动平台与所述延时卡槽之间留出延时空间;

7、顶出时,所述托板往靠近所述产品方向移动,所述支撑部穿过所述托板,使所述浮动块与所述第一顶针保持不动,所述延时空间不断缩小,直至所述浮动平台与所述延时卡槽抵接后,所述托板推动所述浮动块与所述第一顶针将所述产品顶出。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顶针的延时顶出部分使用浮动块替代,相比于传统设计中十字顶针的结构,第一顶针的生产原料消耗更少,成本更低。第一顶针在运动过程第一杯头抵接在浮动平台上,使第一顶针平稳运动,不存在延时顶出部分卡在托板上,从而导致第一顶针受力变形损坏的现象,降低了第一顶针的损耗,节省生产成本。

9、优选的,所述模具延时顶出系统还包括若干根第二顶针、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模芯部件;所述第二顶针一端设有第二杯头,另一端穿入所述模芯部件内,用于将所述模芯部件上的料头顶出,若干个所述第二杯头中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托板的平面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顶针的第二杯头抵接在托板的平面上,没有延时顶出功能,所以当托板往产品方向移动时,第二顶针会直接被推动,以将模芯部件上的料头先顶出,料头是在注塑形成产品的过程中原料冷凝形成的非产品部分,若料头与产品同时被顶出,容易造成产品被刮伤等不良,所以先将料头用第二顶针顶出后再让第一顶针顶出产品,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顶针与所述第二顶针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模芯部件,以进行位置排列限定,所述第一顶针具有若干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均由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模芯部件三者进行位置的限定,使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不会因长度太长而出现弯曲情况。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所述托板一侧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杯头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杯头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4、优选的,所述模芯部件设有成型型腔及流道,所述成型型腔用于注塑形成所述产品,所述第一顶针远离所述第一杯头一端通入所述成型型腔;所述流道用于将注塑的熔融原料导入所述成型型腔内,所述第二顶针远离所述第二杯头的一端通入所述流道。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道将熔融原料均匀地导入成型型腔内,不仅加快了注塑效率,还减少了产品因原料不均而导致不良的情况。第二顶针通入流道,用于注塑结束后将形成在流道上的料头顶出。第一顶针通入成型型腔,一方面配合成型型腔形成产品的注塑空间,另一方面用于将产品顶出成型型腔。

16、优选的,所述浮动平台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延时卡槽内设有若干个凸台,所述凸台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用于所述浮动块的定位。

17、优选的,所述凸台的台面与所述托板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二杯头中的另一部分抵接在所述台面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顶针设置在凸台的台面上,可以随着托板的运动而同步运动,且可以针对流道路径的分布情况,让第二顶针分布在流道的各个路径上,使进行料头顶出时能同步将所有的料头一起顶出,减少料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19、优选的,所述浮动平台靠近所述托板一侧的表面设有安装卡槽,用于安装磁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顶针顶出结束后,浮动块通过磁铁吸附在托板上,使浮动块随着托板一起回归原位,防止浮动块因长时间工作附带磁性,吸附在第一固定板上,影响第一顶针的退针。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取消第一顶针的延时顶出部分,防止第一顶针卡在托板上,从而导致第一顶针变形损坏,降低了第一顶针的损坏,节省生产成本;

23、2.凸台的设计既能定位浮动块,又能承载第二顶针,使第二顶针分别范围更广,能更好地同时将料头一起顶出;

24、3.浮动块上安装磁铁,可以防止浮动块吸附在第一固定板上,从而影响第一顶针的退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根第二顶针(40)、第一固定板(50)、第二固定板(60)及模芯部件(70);所述第二顶针(40)一端设有第二杯头(41),另一端穿入所述模芯部件(70)内,用于将所述模芯部件(70)上的料头顶出,若干个所述第二杯头(41)中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托板(20)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30)与所述第二顶针(40)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50)、所述第二固定板(60)与所述模芯部件(70),以进行位置排列限定,所述第一顶针(30)具有若干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0)靠近所述托板(20)一侧设有第一凹槽(51)及第二凹槽(52),所述第一杯头(31)置于所述第一凹槽(51)内,所述第二杯头(41)置于所述第二凹槽(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部件(70)设有成型型腔(71)及流道(72),所述成型型腔(71)用于注塑形成所述产品,所述第一顶针(30)远离所述第一杯头(31)一端通入所述成型型腔(71);所述流道(72)用于将注塑的熔融原料导入所述成型型腔(71)内,所述第二顶针(40)远离所述第二杯头(41)的一端通入所述流道(7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平台(1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3),所述延时卡槽(21)内设有若干个凸台(23),所述凸台(23)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3),用于所述浮动块(10)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3)的台面与所述托板(20)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二杯头(41)中的另一部分抵接在所述台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平台(11)靠近所述托板(20)一侧的表面设有安装卡槽(14),用于安装磁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根第二顶针(40)、第一固定板(50)、第二固定板(60)及模芯部件(70);所述第二顶针(40)一端设有第二杯头(41),另一端穿入所述模芯部件(70)内,用于将所述模芯部件(70)上的料头顶出,若干个所述第二杯头(41)中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托板(20)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30)与所述第二顶针(40)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50)、所述第二固定板(60)与所述模芯部件(70),以进行位置排列限定,所述第一顶针(30)具有若干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0)靠近所述托板(20)一侧设有第一凹槽(51)及第二凹槽(52),所述第一杯头(31)置于所述第一凹槽(51)内,所述第二杯头(41)置于所述第二凹槽(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泉
申请(专利权)人:众鸣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