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2834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源,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其变压器、电抗器设置于嵌设有冷却管的两块散热排的内侧宽面之间,且电抗器位于变压器与箱体后端的区域,输入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安装在其中一块散热排的宽面外侧,输出整流单元安装在另一块散热排的宽面外侧,变压器的副边电连接至输出整流单元和电抗器的的输入端;输出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经汇流排电连接后输出,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经导电件输出,且汇流排、导电件分别绝缘设置在两块散热排的宽面一侧。采用设置有冷却管的两块散热排来对功率器件进行冷却散热,整机散热性能好;同时各功率器件带电部件与散热排之间绝缘,散热排不带电,且不易电解腐蚀,更加适宜于各种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电源


技术介绍

1、直流电源可广泛的运用于晶体生长、金属冶炼、电化学和金属表面处理等低压大电流的场所。现有技术中, 授权公告号cn213717857u-直流模块电源,公开了直流模块电源的导电散热排在散热的同时还兼作导电的作用,通过冷却水对导电散热排及相关发热器件,如变压器、igbt 等,散热冷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电源输出导体的成本,但在特定场所使用时,因冷却水水质及电压高低等因素,导电散热排在长期使用后存在电解腐蚀的现象,从而导致存在漏电的风险。为适宜不同工况的需求,现需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不易电解腐蚀的直流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导电散热排在长期使用后存在电解腐蚀的现象,提供一种直流电源。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直流电源,包括:箱体、主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依次电连接的输入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变压器、输出整流单元、电抗器,所述主控板设于箱体的前端,所述变压器、电抗器设置于嵌设有冷却管的两块散热排的内侧宽面之间,且所述电抗器位于变压器与箱体后端的区域,所述输入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安装在其中一块散热排的宽面外侧,所述输出整流单元安装在另一块散热排的宽面外侧,所述变压器的副边分别电连接至输出整流单元的输入端和电抗器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经汇流排电连接后输出,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直接或经导电件输出,且所述汇流排、导电件分别绝缘设置在两块散热排的宽面一侧。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出整流单元包括第一输出整流单元、第二输出整流单元,每个输出整流单元包括若干只并列的整流器件。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一个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磁芯、副边、壳体,所述原边和所述磁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副边穿过所述磁芯,所述副边包括第一输出绕组、第二输出绕组;所述第一输出绕组和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一端并联,且均电连至所述电抗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中的若干只所述整流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整流单元中的若干只所述整流器件的输入端,若干只所述整流器件的输出端均经汇流排并联后集中输出。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均包括原边、磁芯、副边,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所述副边部分穿过所述磁芯;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分别包括两个输出绕组;所述第一变压器中的一个输出绕组的首端连接至所述电抗器输入端,该输出绕组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其中一个输出绕组的首端串联,且该输出绕组的尾端连接至第一输出整流单元;

7、同时,所述第二变压器中的另一个输出绕组的首端也连接至所述电抗器输入端,该输出绕组的尾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中的另一个输出绕组的首端串联,且该输出绕组的尾端连接至第二输出整流单元。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变压器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两个腔体,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和磁芯;所述壳体与两块散热排的内侧宽面均绝缘。

9、本技术优选的另一种方案,壳体直接与两块散热排的内侧宽面安装固定,以增强散热效果。

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输出排、第二输出排,所述第一输出排与导电件连接,作为直流电源的第一输出极;所述第二输出排与汇流排连接,为直流电源的第二输极。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两块散热排分为第一散热排、第二散热排,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排外侧宽面,所述变压器的壳体与所述第一散热排和所述第二散热排的内侧宽面绝缘安装,所述导电件经绝缘垫片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排的内侧宽面,并与第一输出排电连接;所述输出整流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输出排外侧宽面,所述汇流排经绝缘垫片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排的外侧宽面,并与第二输出排电连接。

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出整流单元为全波整流,所述整流器件为二极管,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第二输出整流单元分别包括若干只并列的二极管。

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排的外侧宽面还设置有支撑电容,所述支撑电容设置于所述逆变模块中的两个igbt 之间;所述第一输出极与第二输出极之间设有输出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两端分别电气连接至第一输出极和第二输出极。

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管为铜管,并嵌设于散热排,所述第一散热排、第二散热排上靠近箱体前端的冷却管直接连接,形成相互贯通的冷却通道;所述箱体采用型材组成框架结构,再结合板材组合而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变压器、电抗器设置于两块散热排的内侧宽面之间,将输入整流模块、输出整流模块等功率器件设置于两块散热排的外侧宽面上,采用设置有冷却管的两块散热排来对功率器件进行冷却散热,从而具备整机散热性能好,同时各功率器件带电部分与散热排之间绝缘,两块散热排均不带电,且不易电解腐蚀,更加适宜于各种工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源,包括:箱体、主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依次电连接的输入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变压器模块、输出整流单元、电抗器,所述主控板设于箱体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模块、电抗器设置于嵌设有冷却管的两块散热排的内侧宽面之间,且所述电抗器位于变压器与箱体后端的区域,所述输入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安装在其中一块散热排的宽面外侧,所述输出整流单元安装在另一块散热排的宽面外侧,所述变压器模块的副边分别电连接至所述输出整流单元的输入端和电抗器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经汇流排电连接后输出,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经导电件输出,且所述汇流排、导电件分别绝缘设置在两块散热排的宽面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单元包括第一输出整流单元、第二输出整流单元,每个输出整流单元包括若干只并列的整流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一个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磁芯、副边、壳体,所述原边和所述磁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副边穿过所述磁芯,所述副边包括第一输出绕组、第二输出绕组;所述第一输出绕组和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一端并联,且均电连至所述电抗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中的若干只整流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整流单元中的若干只整流器件的输入端,若干只所述整流器件的输出端均经汇流排并联后集中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均包括原边、磁芯、副边;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分别包括两个输出绕组;所述第一变压器中的一个输出绕组的首端连接至所述电抗器输入端,该输出绕组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其中一个输出绕组的首端串联,且该输出绕组的尾端连接至第一输出整流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两个腔体,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和磁芯;所述壳体与两块散热排的内侧宽面均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3 或权利要求5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出排、第二输出排,所述第一输出排与导电件连接,作为直流电源的第一输出极;所述第二输出排与汇流排连接,为直流电源的第二输出极。

7.根据权利要求6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散热排分为第一散热排、第二散热排,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排外侧宽面,所述变压器的壳体与所述第一散热排和所述第二散热排的内侧宽面绝缘安装,所述导电件经绝缘垫片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排的内侧宽面,并与第一输出排电连接;所述输出整流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输出排外侧宽面,所述汇流排经绝缘垫片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排的外侧宽面,并与第二输出排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单元为全波整流,所述整流器件为二极管,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第二输出整流单元分别包括若干只并列的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排的外侧宽面还设置有支撑电容,所述支撑电容设置于所述逆变模块中的两个IGBT 之间;所述第一输出极与第二输出极之间设有输出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两端分别电气连接至第一输出极和第二输出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为铜管,并嵌设于散热排,所述第一散热排、第二散热排上靠近箱体前端的冷却管直接连接,形成相互贯通的冷却通道;所述箱体采用型材组成框架结构,再结合板材组合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源,包括:箱体、主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依次电连接的输入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变压器模块、输出整流单元、电抗器,所述主控板设于箱体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模块、电抗器设置于嵌设有冷却管的两块散热排的内侧宽面之间,且所述电抗器位于变压器与箱体后端的区域,所述输入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安装在其中一块散热排的宽面外侧,所述输出整流单元安装在另一块散热排的宽面外侧,所述变压器模块的副边分别电连接至所述输出整流单元的输入端和电抗器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经汇流排电连接后输出,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经导电件输出,且所述汇流排、导电件分别绝缘设置在两块散热排的宽面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单元包括第一输出整流单元、第二输出整流单元,每个输出整流单元包括若干只并列的整流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一个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磁芯、副边、壳体,所述原边和所述磁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副边穿过所述磁芯,所述副边包括第一输出绕组、第二输出绕组;所述第一输出绕组和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一端并联,且均电连至所述电抗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中的若干只整流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整流单元中的若干只整流器件的输入端,若干只所述整流器件的输出端均经汇流排并联后集中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均包括原边、磁芯、副边;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分别包括两个输出绕组;所述第一变压器中的一个输出绕组的首端连接至所述电抗器输入端,该输出绕组的尾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丽常双权周文全张贾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