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2675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器总成及车辆,所述转向器总成包括:主壳体;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蜗轮、齿轮轴和驱动齿条,所述蜗轮和所述齿轮轴均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驱动齿条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传动,所述蜗轮与所述齿轮轴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且所述驱动齿条与所述齿轮轴啮合传动;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条相连,且另一端与车轮相连。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将减速增扭的机构和限制齿条轴线旋转运动的机构合并成为一个机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在整车布置过程中更具有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器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电动转向装置和方向盘之间存在有机械连接即中间传动轴,此结构成本高,装配复杂,占用空间大,且对转向装置的布置限制较多,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客户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线控转向可以给驾驶员提供更大的空间,方向盘可放置任意位置,可折叠收回等,还可以改变方向盘转角和车轮的转角比值,具有更好的驾驶操作性。

2、现有的线控电动转向器方案大多是同步带减速机构,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整车线束将整车转向信号传递给转向装置,线控转向器电机转动,驱动同步带减速机构,进而带动丝杠或齿条轴向移动,另一端则需要额外再增加一个齿轮轴防止丝杠或齿条圆周方向转动。即,在具备同步带减速结构的基础上,还设置额外的限制丝杠和齿条的周向旋转运动的结构,有能量损耗,而且零部件数量多,装配工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器总成,将同步带减速结构更改为蜗轮蜗杆式减速机构,齿轮轴的轴向上设置有蜗轮,蜗杆作用于蜗轮和齿轮轴并可限制驱动齿条的周向旋转运动,即将减速增扭的机构和限制齿条轴线旋转运动的机构合并成为一个机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在整车布置过程中更具有灵活性。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包括:主壳体;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蜗轮、齿轮轴和驱动齿条,所述蜗轮和所述齿轮轴均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驱动齿条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传动,所述蜗轮与所述齿轮轴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且所述驱动齿条与所述齿轮轴啮合传动;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条相连,且另一端与车轮相连。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将驱动机构设置成蜗轮蜗杆结构,驱动件驱动蜗轮转动进而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在转动的同时驱动齿条移动,而驱动齿条与拉杆组件连接,驱动齿条可以带动拉杆组件移动,拉杆组件在移动时可以带动车辆的车轮转动,因而通过蜗轮蜗杆的驱动机构即可实现对车轮转向位置的控制,本技术实施例取消了额外需要再增加的齿轮轴以限制丝杠和驱动齿条的周向旋转运动,将同步带减速结构更改为蜗轮蜗杆式减速机构,齿轮轴的轴向上设置有蜗轮,蜗杆作用于蜗轮和齿轮轴并可限制驱动齿条的周向旋转运动,即将减速增扭的机构和限制齿条轴线旋转运动的机构合并成为一个机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当线控转向器在整车布置时,不仅可以圆周方向转动布置驱动件,还可以前后左右更改助力单元的位置在整车布置过程中更具有灵活性。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且位于所述齿轮轴的端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齿轮轴的转角。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所述传感器包括本体部和外壳部,所述本体部连接于所述齿轮轴,所述外壳部与所述主壳体相连,所述本体部相对所述外壳部可转动。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齿轮轴焊接相连;和/或,所述外壳部与所述主壳体卡接相连。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所述蜗杆的轴线与所述齿轮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齿轮轴的轴线与所述驱动齿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拉杆组件间隔开。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所述齿轮轴包括沿轴向相对固定的安装部和啮合部,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安装部外且与所述安装部周向传动配合,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传动。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所述齿轮轴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啮合部之间,且所述连接部通过安装轴承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主壳体内。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所述拉杆组件包括内拉杆和外拉杆,所述驱动齿条的端部与所述内拉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内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拉杆螺纹连接,所述外拉杆动力连接所述车轮。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器总成,所述主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蜗杆、所述蜗轮及所述齿轮轴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驱动齿条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拉杆组件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驱动齿条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支撑套,所述驱动齿条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支撑套。

12、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器总成。

13、所述的车辆相比现有技术和所述的转向器总成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且位于所述齿轮轴的端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齿轮轴的转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本体部和外壳部,所述本体部连接于所述齿轮轴,所述外壳部与所述主壳体相连,所述本体部相对所述外壳部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齿轮轴焊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轴线与所述齿轮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齿轮轴的轴线与所述驱动齿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拉杆组件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包括沿轴向相对固定的安装部和啮合部,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安装部外且与所述安装部周向传动配合,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啮合部之间,且所述连接部通过安装轴承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主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包括内拉杆和外拉杆,所述驱动齿条的端部与所述内拉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内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拉杆螺纹连接,所述外拉杆动力连接所述车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蜗杆、所述蜗轮及所述齿轮轴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驱动齿条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拉杆组件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驱动齿条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器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且位于所述齿轮轴的端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齿轮轴的转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本体部和外壳部,所述本体部连接于所述齿轮轴,所述外壳部与所述主壳体相连,所述本体部相对所述外壳部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齿轮轴焊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轴线与所述齿轮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齿轮轴的轴线与所述驱动齿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拉杆组件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包括沿轴向相对固定的安装部和啮合部,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曹良振谢涛张义飞陈金杰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