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2578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9
提供一种用于对管材试件进行内压疲劳测试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包括装样机构、试验介质组件、高温真空炉、测量仪和控制中心,装样机构包括用于卡合管材试件的卡口结构、用于封堵管材试件端部的封堵组件和用于移动管材试件的机械手;试验介质组件包括介质储存件、增压输出部件和介质抽取件,增压输出部件用于向介质抽取件提供驱动力,介质抽取部件用于将试验介质送入管材试件内部;测量仪用于测量管材试件的直径变化量;控制中心与测量仪、介质增压件双向信号连接。还提供一种材内压疲劳试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领域,具体涉及管材内压疲劳试验测试领域。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用于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均为应力控制方式,对包壳管的应变进行接触式测量,实现恒载荷下检测材质的强度的试验。但是恒应力条件下对材质塑性变形的非接触式检测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且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包壳管材的自动化组装,工作效率低、操作繁琐,人工成本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壳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用于对管材试件进行内压疲劳测试,包括装样机构、试验介质组件、高温真空炉、测量仪和控制中心,装样机构包括用于卡合所述管材试件的卡口结构、用于封堵所述管材试件端部的封堵组件和用于移动所述管材试件的机械手;试验介质组件包括介质储存件、增压输出部件和介质抽取件,所述增压输出部件用于向所述介质抽取件提供驱动力,所述介质抽取部件用于将试验介质送入所述管材试件内部;测量仪用于测量所述管材试件的直径变化量;控制中心与所述测量仪、所述介质增压件双向信号连接。

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装样机构包括机台、平移机构、相向而对地设置的调节平移座和固定座,所述调节平移座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上,以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的间距可调,所述卡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平移座上的第一限位卡口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限位卡口。

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封堵组件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卡口、所述第二限位卡口后方的电批组件。

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装样机构还包括夹持固定组件,所述夹持固定组件包括夹持平移气缸、与所述夹持平移气缸连接的夹持平移板、安装于所述夹持平移板上的夹持平移气缸、与所述夹持升降气缸连接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设置在所述卡口结构上方,包括用于卡合所述试件的夹持槽。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高温炉包括加热器和抽真空机构。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抽取部件包括灌液泵和液压缸,所述灌液泵与所述介质存储件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出口与所述管材试件连通。

8、所述增压输出部件包括储油箱和抽液泵、所述抽液泵设置在所述储油箱和所述液压缸连之间。

9、所述管材试件内还包括实心芯轴。

10、所述管材为包壳管材。

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内压疲劳试验方法,该方法使用上述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进行测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测量件获取试件应变试验时的直径反馈值;s2:将获取的所述直径反馈值与预先设定的直径目标值作比较,以得到应变差值信号;s3:依据应变差值信号作第一次pid处理,以控制输入至试件内的压力;s4:获取压力反馈值,并将压力反馈值与预先设定的压力目标值作比较,以得到压力差值信号;s5:依据压力差值信号作第二次pid处理,以控制介质输送部件动作。

12、上述包壳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通过装样机构、试验介质组件与高温真空炉和测量仪的配合关系,试验可自动完成装样,实现辐照环境下非接触式操作的目的,对管材试件的径向尺寸变化可实时进行监控反馈,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上述方法实现了动态应变控制下对试件的疲劳试验,而且通过液体作为试验介质,提高了控制频率,实现了2hz的应变频率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用于对管材试件进行内压疲劳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样机构包括机台、平移机构、相向而对地设置的调节平移座和固定座,所述调节平移座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上,以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的间距可调,所述卡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平移座上的第一限位卡口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限位卡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封堵组件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卡口、所述第二限位卡口后方的电批组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样机构还包括夹持固定组件,所述夹持固定组件包括夹持平移气缸、与所述夹持平移气缸连接的夹持平移板、安装于所述夹持平移板上的夹持平移气缸、与所述夹持升降气缸连接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设置在所述卡口结构上方,包括用于卡合所述试件的夹持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炉包括加热器和抽真空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抽取部件包括灌液泵和液压缸,所述灌液泵与所述介质存储件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出口与所述管材试件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输出部件包括储油箱和抽液泵、所述抽液泵设置在所述储油箱和所述液压缸连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试件内还包括实心芯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为包壳管材。

10.管材内压疲劳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进行测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用于对管材试件进行内压疲劳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样机构包括机台、平移机构、相向而对地设置的调节平移座和固定座,所述调节平移座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上,以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的间距可调,所述卡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平移座上的第一限位卡口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限位卡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封堵组件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卡口、所述第二限位卡口后方的电批组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内压疲劳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样机构还包括夹持固定组件,所述夹持固定组件包括夹持平移气缸、与所述夹持平移气缸连接的夹持平移板、安装于所述夹持平移板上的夹持平移气缸、与所述夹持升降气缸连接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设置在所述卡口结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阳张华锋王卫军王晨张鑫涛金大力申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