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机构及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249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机构及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涉及门座式起重机配件的技术领域,包括动力组件,包括安装板、动力件、固定件、滑动件;支撑组件,包括推拉杆、支撑插杆、第一连接件;缓冲组件,包括减震件、第二连接件、防风缓冲板;分流组件,包括导流气孔、半球形导流块、进气分流口。通过动力组件驱使支撑组件工作,使得门座式起重机左右倾倒时得到该机构的支撑,设置分流组件,对大风进行分流,从而减小风对门座式起重机稳定性的影响,当遇到较为恶劣的天气,设置缓冲组件,通过减震件再次降低沙石对支撑机构稳定性的作用,减小了恶劣天气对门座式起重机稳定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门座式起重机配件的,特别是一种支撑机构及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


技术介绍

1、门座式起重机大多沿地面或建筑物上的起重机轨道运行,进行起重装卸作业,当起重机受到台风等较大风力影响时,其运行轨道和起重臂等等会承受较大的风载荷,使得门座式起重机容易向一侧倾倒。

2、目前很多门座式起重机外侧会安装防风装置,以便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对门座式起重机外侧进行防风沙保护,然而防风装置面对较大风力影响时,其对于门座式起重机倾倒起不到支撑的作用,并且不能对气流进行导流,从而减小装置受到的风载荷,使得起重机的稳定性大大降低,无法减小较大风沙对门座式起重机稳定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门座式起重机遇恶劣天气容易倾倒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及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机构,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板、动力件、固定件以及滑动件,所述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端面上,且所述动力件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一侧;以及,

5、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包括推拉杆、支撑插杆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一端,所述支撑插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外侧,所述推拉杆一端铰接支撑插杆,另一端铰接滑动件。

6、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件设置于安装板的一侧,包括滑动轨道以及滑动板,所述滑动轨道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所述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固定件侧面固定连接。

7、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包括电动气压缸以及开关,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滑动轨道的一侧,所述电动气压缸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端。

8、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以及连杆,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连杆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内部,且所述连杆连接电动气压缸与滑动板。

9、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包括棘轮、止回爪、第一弹簧以及固定部,所述棘轮通过所述固定部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且所述棘轮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止回爪,所述止回爪通过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10、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以及第四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所述止回爪与所述安装板,所述止回爪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相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固定杆连接所述棘轮与所述支撑插杆。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动力组件与支撑组件,动力组件驱使支撑组件工作,使得门座式起重机左右倾倒时得到该机构的支撑,达到稳定的效果。

12、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不能对风进行分流缓冲以及不能缓冲沙石等异物的撞击的情况。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动力组件相连接,包括减震件、第二连接件、防风缓冲板,所述减震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所述防风缓冲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以及,

14、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包括导流气孔、半球形导流块以及进气分流口,所述导流气孔设置于所述防风缓冲板内腔,且所述导流气孔与所述进气分流口连通。

15、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套管以及缓冲压杆,所述安装套管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减震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套管连接,所述减震件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缓冲压杆,所述缓冲压杆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防风缓冲板。

16、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震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防风缓冲板相连接,包括第二弹簧以及阻尼器,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缓冲压杆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器相连接,所述阻尼器设置于安装套管内部。

17、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半球形导流块安装在所述进气分流口内部,所述导流气孔设置于所述防风缓冲板内部,且所述导流气孔与所述进气分流口相通。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分流组件,通过半球形导流块与进出气孔,对大风进行分流,从而减小风对门座式起重机稳定性的影响,当遇到较为恶劣的天气,设置缓冲组件,通过减震件再次降低沙石对支撑机构稳定性的作用,减小了恶劣天气对门座式起重机稳定性的影响,使门座式起重机因恶劣天气导致的左右倾倒问题得到解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02)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一侧,包括滑动轨道(102a)以及滑动板(102b),所述滑动轨道(102a)远离所述安装板(101)的一侧安装所述滑动板(102b),所述滑动板(102b)与固定件(104)侧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103)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的一端,包括电动气压缸(103b)以及开关(103a),所述开关(103a)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远离滑动轨道(102a)的一侧,所述电动气压缸(103b)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04)包括固定板(104a)以及连杆(104b),所述固定板(104a)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01)的一侧,所述连杆(104b)安装于安装板(101)内部,且连杆(104b)固定连接电动气压缸(103b)与滑动板(102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03)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的一端,包括棘轮(203a)、止回爪(203b)、第一弹簧(203c)以及固定部(203d),所述棘轮(203a)通过所述固定部(203d)安装在安装板(101)的一侧,且棘轮(203a)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止回爪(203b),所述止回爪(203b)通过固定部(203d)与所述安装板(101)及所述第一弹簧(203c)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3c)的另一端则通过固定部(203d)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03d)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的一侧,包括第一固定杆(203d-1)、第二固定杆(203d-2)、第三固定杆(203d-3)以及第四固定杆(203d-4),所述第一固定杆(203d-1)连接所述止回爪(203b)与所述安装板(101),所述止回爪(203b)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杆(203d-2)与所述第一弹簧(203c)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203d-3)一端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一侧,另一端与第一弹簧(203c)相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203d-4)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固定杆(203d-4)连接所述棘轮(203a)与所述支撑插杆(202)。

7.一种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支撑机构;以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2)连接所述安装板(101)与所述防风缓冲板(303),包括安装套管(302a)以及缓冲压杆(302b),所述安装套管(302a)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01)的一侧,所述减震件(301)的一端与安装套管(302a)连接,且所述减震件(301)远离安装板(101)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缓冲压杆(302b),所述缓冲压杆(302b)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防风缓冲板(303)。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30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302)与所述防风缓冲板(303)相连接,包括第二弹簧(301a)以及阻尼器(301b),所述第二弹簧(301a)安装在缓冲压杆(302b)的一侧,且第二弹簧(301a)另一端与所述阻尼器(301b)相连接,所述阻尼器(301b)设置于安装套管(302a)内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导流块(402)安装在所述进气分流口(403)内腔,所述导流气孔(401)设置于所述防风缓冲板(303)内部,且导流气孔(401)与所述进气分流口(403)相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02)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一侧,包括滑动轨道(102a)以及滑动板(102b),所述滑动轨道(102a)远离所述安装板(101)的一侧安装所述滑动板(102b),所述滑动板(102b)与固定件(104)侧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103)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的一端,包括电动气压缸(103b)以及开关(103a),所述开关(103a)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远离滑动轨道(102a)的一侧,所述电动气压缸(103b)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04)包括固定板(104a)以及连杆(104b),所述固定板(104a)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01)的一侧,所述连杆(104b)安装于安装板(101)内部,且连杆(104b)固定连接电动气压缸(103b)与滑动板(102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03)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的一端,包括棘轮(203a)、止回爪(203b)、第一弹簧(203c)以及固定部(203d),所述棘轮(203a)通过所述固定部(203d)安装在安装板(101)的一侧,且棘轮(203a)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止回爪(203b),所述止回爪(203b)通过固定部(203d)与所述安装板(101)及所述第一弹簧(203c)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3c)的另一端则通过固定部(203d)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03d)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的一侧,包括第一固定杆(203d-1)、第二固定杆(203d-2)、第三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乘毅何国清王堂高王儒超王立冬王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