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236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锚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包括混凝土锚碇、岩锚、锚座和锚拉连接器,所述锚拉连接器上部通过OVM锚具固定连接有背索,所述锚座下部连接有定位板和钢筋网片,所述岩锚贯穿所述锚座、定位板和钢筋网片,所述锚座和锚拉连接器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两端连接有卡板。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受力明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有效地克服了陡峭边坡条件下设置锚碇的难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过程中无须对边坡进行开挖,混凝土浇筑方量少,弥补了重力式锚碇边坡土石方开挖方量大、影响边坡防护工作、混凝土浇筑方量大和成本高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锚碇,具体为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1、根据目前国内外拱桥施工实践,同类型桥梁锚碇大多采用锚墩、重力式及隧道式等形式的锚碇作为扣锚体系的锚碇,对于需在地质较好但坡度较陡的坡面设置锚碇,同时又要解决平衡索角度控制精度高、对边坡防护施工影响大和施工工期紧等难题的情况下,上述几种结构形式的锚碇均不能很好的满足施工要求,工程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改装置结构受力明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快捷,并解决了陡坡条件下设置锚碇的难题。

2、提供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包括混凝土锚碇、岩锚、锚座和锚拉连接器,所述锚拉连接器上部通过ovm锚具固定连接有背索,所述锚座下部连接有定位板和钢筋网片,所述岩锚贯穿所述锚座、定位板和钢筋网片,所述锚座和锚拉连接器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两端连接有卡板。

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包括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所述上定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锚座的底部,所述锚座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上定位板和所述下定位板之间设置多层钢筋网片,所述定位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横向连接板,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板通过多个纵向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板上设置多个螺杆孔,所述螺杆孔和所述固定孔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螺杆孔和所述固定孔贯穿有锚栓,所述锚栓贯穿所述上定位板、钢筋网片和下定位板,所述锚栓端部贴合所述锚座底部和所述下定位板固定设置有螺栓和垫片。

4、进一步的,所述锚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纵板一和纵板二,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呈“凸”字形,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顶部均设置有销孔,两个所述销孔内侧均设置有内加强板,两个所述销孔外侧均设置有外加强板,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的左端通过平行设置的横板三和横板四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三和横板四均与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相互垂直,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的右端通过平行设置的横板一和横板二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一和横板二均与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相互垂直;所述横板三和横板四顶部固定连接有锚板二,所述锚板二中心设置有锚索孔二,所述横板一和横板二顶部固定连接有锚板一,所述锚板一中心设置有锚索孔一,所述锚索孔二和锚索孔一内均贯穿有岩锚,所述岩锚上端部通过ovm锚具与所述锚板一和锚板二固定连接,所述锚板一和锚板二与所述ovm锚具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ovm锚具上端部通过水泥砂浆封堵密封。

5、进一步的,所述横板三和横板四上部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加强板一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加强板一固定连接在锚板二底部,所述横板三和横板四下端部通过底板二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二水平并且垂直横板三和横板四设置,所述底板二两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板二的中部设置有锚索通孔。

6、进一步的,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加强板一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加强板一固定连接在锚板一底部,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下端部通过底板三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三水平并且垂直纵板一和纵板二设置,所述底板三两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板三的中部设置有锚索通孔。

7、进一步的,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的外侧中部均固定设置竖直且平行的筋板一和筋板二,所述筋板一和筋板二均与所述纵板一和纵板二垂直,所述筋板一和筋板二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一,所述底板一设置有固定孔。

8、进一步的,锚拉连接器包括平行设置的右拉板和左拉板,所述右拉板和左拉板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贯穿销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加强圆板,所述右拉板和左拉板顶部通过相互平行的横拉板一和横拉板二固定连接,所述右拉板和左拉板与所述横拉板一和横拉板二垂直设置,所述横拉板一和横拉板二之间通过相互平行的两个加强板二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二与所述横拉板一和横拉板二垂直设置,所述加强板二与所述横拉板一和横拉板二底部通过锚板三固定连接,所述锚板三中间设置有锚索孔三,所述背索通过ovm锚具固定连接在所述锚板三的锚索孔三内。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通过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的设置,锚座和锚拉连接器通过销轴连接,使得锚座相对锚拉连接器可以旋转任意角度,便于调节锚座相对锚拉连接器之间的角度,降低了对施工定位精度的要求,使施工更加便利,同时能够使钢绞线仅仅承受拉力,保护钢绞线,有效解决了常规岩锚不利于背索角度误差调整的难题。其次,通过该转换连接装置的设置,使背索直接连接在锚碇的上侧面锚拉连接器上,背索不穿过混凝土锚碇,不需要在混凝土锚碇内部或者底部设置背索的连接操作空间,简化了结构以及增加了操作空间,提高安装操作效率。

11、2、本专利技术中背索角度误差调整幅度较小,只需设置斜向预应力锚索,通过斜向预应力索产生的水平力及竖向力来平衡由背索传递的两个方向的索力。

12、3、通过加强板一和筋板一、筋板二的设置,提高了锚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提高了锚座抗压能力和抗拉能力,使背索能够承受吨拉力,同时提高了岩锚的拉力,减少了岩锚11的数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3、4、本申请的锚拉连接器通过设置横拉板一、横拉板二以及加强板二,提高了锚拉连接器的抗拉强度,从而提高了背索的拉力,减少了背索的数量。

14、综上,本专利技术结构受力明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有效地克服了陡峭边坡条件下设置锚碇的难题。同时本专利技术施工过程中无须对边坡进行开挖,混凝土浇筑方量少,弥补了重力式锚碇边坡土石方开挖方量大、影响边坡防护工作、混凝土浇筑方量大和成本高的不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包括混凝土锚碇(3)、岩锚(11)、锚座(1)和锚拉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连接器(2)上部通过OVM锚具固定连接有背索(21),所述锚座(1)下部连接有定位板和钢筋网片(13),所述岩锚(11)贯穿所述锚座(1)、定位板和钢筋网片(13),所述锚座(1)和锚拉连接器(2)之间通过销轴(32)转动连接,所述销轴(32)两端连接有卡板(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包括上定位板(14)和下定位板(15),所述上定位板(14)固定连接在所述锚座(1)的底部,所述锚座(1)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孔(68),所述上定位板(14)和所述下定位板(15)之间设置多层钢筋网片(13),所述定位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横向连接板(41),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板(41)通过多个纵向连接板(42)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板(41)上设置多个螺杆孔(43),所述螺杆孔(43)和所述固定孔(68)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螺杆孔(43)和所述固定孔(68)贯穿有锚栓(12),所述锚栓(12)贯穿所述上定位板(14)、钢筋网片(13)和下定位板(15),所述锚栓(12)端部贴合所述锚座(1)底部和所述下定位板(15)固定设置有螺栓和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座(1)包括平行设置的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呈“凸”字形,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顶部均设置有销孔(61),两个所述销孔(61)内侧均设置有内加强板(59),两个所述销孔(61)外侧均设置有外加强板(58),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的左端通过平行设置的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均与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相互垂直,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的右端通过平行设置的横板一(18)和横板二(19)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一(18)和横板二(19)均与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相互垂直;所述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顶部固定连接有锚板二(64),所述锚板二(64)中心设置有锚索孔二(65),所述横板一(18)和横板二(19)顶部固定连接有锚板一(62),所述锚板一(62)中心设置有锚索孔一(63),所述锚索孔二(65)和锚索孔一(63)内均贯穿有岩锚(11),所述岩锚(11)上端部通过OVM锚具(111)与所述锚板一(62)和锚板二(64)固定连接,所述锚板一(62)和锚板二(64)与所述OVM锚具(111)之间设置有垫板(113),所述OVM锚具(111)上端部通过水泥砂浆封堵(112)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上部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加强板一(6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加强板一(66)固定连接在锚板二(64)底部,所述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下端部通过底板二(55)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二(55)水平并且垂直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设置,所述底板二(55)两端设置有固定孔(68),所述底板二(55)的中部设置有锚索通孔(6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加强板一(6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加强板一(66)固定连接在锚板一(62)底部,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下端部通过底板三(57)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三(57)水平并且垂直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设置,所述底板三(57)两端设置有固定孔(68),所述底板三(57)的中部设置有锚索通孔(6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的外侧中部均固定设置竖直且平行的筋板一(51)和筋板二(52),所述筋板一(51)和筋板二(52)均与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垂直,所述筋板一(51)和筋板二(52)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一(53),所述底板一(53)设置有固定孔(6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锚拉连接器(2)包括平行设置的右拉板(22)和左拉板(26),所述右拉板(22)和左拉板(26)底部均设置有用于贯穿销轴(32)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加强圆板(29),所述右拉板(22)和左拉板(26)顶部通过相互平行的横拉板一(23)和横拉板二(24)固定连接,所述右拉板(22)和左拉板(26)与所述横拉板一(23)和横拉板二(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包括混凝土锚碇(3)、岩锚(11)、锚座(1)和锚拉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连接器(2)上部通过ovm锚具固定连接有背索(21),所述锚座(1)下部连接有定位板和钢筋网片(13),所述岩锚(11)贯穿所述锚座(1)、定位板和钢筋网片(13),所述锚座(1)和锚拉连接器(2)之间通过销轴(32)转动连接,所述销轴(32)两端连接有卡板(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包括上定位板(14)和下定位板(15),所述上定位板(14)固定连接在所述锚座(1)的底部,所述锚座(1)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孔(68),所述上定位板(14)和所述下定位板(15)之间设置多层钢筋网片(13),所述定位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横向连接板(41),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板(41)通过多个纵向连接板(42)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板(41)上设置多个螺杆孔(43),所述螺杆孔(43)和所述固定孔(68)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螺杆孔(43)和所述固定孔(68)贯穿有锚栓(12),所述锚栓(12)贯穿所述上定位板(14)、钢筋网片(13)和下定位板(15),所述锚栓(12)端部贴合所述锚座(1)底部和所述下定位板(15)固定设置有螺栓和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索与锚碇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座(1)包括平行设置的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呈“凸”字形,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顶部均设置有销孔(61),两个所述销孔(61)内侧均设置有内加强板(59),两个所述销孔(61)外侧均设置有外加强板(58),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的左端通过平行设置的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均与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相互垂直,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的右端通过平行设置的横板一(18)和横板二(19)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一(18)和横板二(19)均与所述纵板一(16)和纵板二(17)相互垂直;所述横板三(54)和横板四(56)顶部固定连接有锚板二(64),所述锚板二(64)中心设置有锚索孔二(65),所述横板一(18)和横板二(19)顶部固定连接有锚板一(62),所述锚板一(62)中心设置有锚索孔一(63),所述锚索孔二(65)和锚索孔一(63)内均贯穿有岩锚(11),所述岩锚(11)上端部通过ovm锚具(111)与所述锚板一(62)和锚板二(64)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基进朱文卫彭浪刘臻肖黔龙金文李用江杨秀刚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