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2057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涉及浮法玻璃技术领域,包括退火箱,所述退火箱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冷水箱,所述退火箱的前侧左端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贯穿退火箱的前壁并与冷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冷水箱,在冷水箱的前侧设置了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与第三水泵,第一水泵连通气流散热腔下方的第一输送辊,第二水泵连通喷淋腔下方的第二输送辊,第三水泵连通冷风蒸发腔下方的第三输送辊,通过控制水泵的启闭,控制输送辊中水的流动,从而控制输送辊中的水温,使玻璃的下端与输送辊接触处的区域能够得到降温,提升了玻璃冷却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浮法玻璃,具体是涉及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


技术介绍

1、浮法玻璃应用广泛,分为着色玻璃、浮法银镜、浮法玻璃、汽车挡风级、浮法玻璃、各类深加工级、浮法玻璃、扫描仪级、浮法玻璃、镀膜级、浮法玻璃、制镜级。

2、现有技术中,对玻璃进行退火降温时,一般使用输送辊对其进行传送,输送辊的温度往往被玻璃的温度传导,导致其与玻璃接触的区域温度一直不变,此处难以散热,使玻璃的温度冷却速度下降,降低了玻璃的散热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解决了上述的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对玻璃进行退火降温时,一般使用输送辊对其进行传送,输送辊的温度往往被玻璃的温度传导,导致其与玻璃接触的区域温度一直不变,此处难以散热,使玻璃的温度冷却速度下降,降低了玻璃的散热冷却效率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包括退火箱,所述退火箱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冷水箱,所述退火箱的前侧左端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贯穿退火箱的前壁并与冷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通过第一进水支管与第一输送辊连通,所述退火箱的前侧中部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后端贯穿退火箱的前壁并与冷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通过第二进水支管与第二输送辊连通,所述第二输送辊的后端通过出水管与冷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退火箱的前侧右端边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的后端贯穿退火箱的前壁并与冷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通过第三进水支管与第三输送辊连通。

3、优选的,所述退火箱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气流散热腔、喷淋腔与冷风蒸发腔,所述退火箱的上表面与气流散热腔的对应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一鼓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进气管与第一进气支管的内部连通,所述退火箱的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气流散热腔的内部与第一进气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气管。

4、优选的,所述气流散热腔与喷淋腔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喷淋腔的内部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第一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5、优选的,所述喷淋腔与冷风蒸发腔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6、优选的,所述退火箱的上表面与冷风蒸发腔的对应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二鼓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第二进气支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流散热腔的内部与第二进气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气管。

7、优选的,所述退火箱的左侧开设有进料槽,所述退火箱的右侧开设有出料槽。

8、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水泵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水泵与第三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与第三输送辊的后端均通过出水管与冷水箱的内部连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冷水箱,在冷水箱的前侧设置了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与第三水泵,第一水泵连通气流散热腔下方的第一输送辊,第二水泵连通喷淋腔下方的第二输送辊,第三水泵连通冷风蒸发腔下方的第三输送辊,通过控制水泵的启闭,控制输送辊中水的流动,从而控制输送辊中的水温,使玻璃的下端与输送辊接触处的区域能够得到降温,提升了玻璃冷却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包括退火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箱(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冷水箱(2),所述退火箱(1)的前侧左端设置有第一水泵(4),所述第一水泵(4)的输入端贯穿退火箱(1)的前壁并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401),所述第一进水管(401)通过第一进水支管(402)与第一输送辊(403)连通,所述退火箱(1)的前侧中部设置有第二水泵(5),所述第二水泵(5)的后端贯穿退火箱(1)的前壁并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501),所述第二进水管(501)通过第二进水支管(502)与第二输送辊(503)连通,所述第二输送辊(503)的后端通过出水管(21)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退火箱(1)的前侧右端边设置有第三水泵(6),所述第三水泵(6)的后端贯穿退火箱(1)的前壁并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水泵(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水管(601),所述第三进水管(601)通过第三进水支管(602)与第三输送辊(60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箱(1)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气流散热腔(22)、喷淋腔(23)与冷风蒸发腔(24),所述退火箱(1)的上表面与气流散热腔(22)的对应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鼓风机(7),所述第一鼓风机(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进气管(8)与第一进气支管(9)的内部连通,所述退火箱(1)的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所述气流散热腔(22)的内部与第一进气管(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气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散热腔(22)与喷淋腔(23)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12),所述喷淋腔(23)的内部设置有喷淋装置(14),所述第一隔板(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腔(23)与冷风蒸发腔(24)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15),所述第二隔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箱(1)的上表面与冷风蒸发腔(24)的对应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鼓风机(16),所述第二鼓风机(16)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进气管(17)与第二进气支管(18)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流散热腔(22)的内部与第二进气管(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气管(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箱(1)的左侧开设有进料槽(3),所述退火箱(1)的右侧开设有出料槽(3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4)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水泵(5)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水泵(6)与第三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辊(403)、第二输送辊(503)与第三输送辊(603)的后端均通过出水管(21)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包括退火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箱(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冷水箱(2),所述退火箱(1)的前侧左端设置有第一水泵(4),所述第一水泵(4)的输入端贯穿退火箱(1)的前壁并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401),所述第一进水管(401)通过第一进水支管(402)与第一输送辊(403)连通,所述退火箱(1)的前侧中部设置有第二水泵(5),所述第二水泵(5)的后端贯穿退火箱(1)的前壁并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501),所述第二进水管(501)通过第二进水支管(502)与第二输送辊(503)连通,所述第二输送辊(503)的后端通过出水管(21)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退火箱(1)的前侧右端边设置有第三水泵(6),所述第三水泵(6)的后端贯穿退火箱(1)的前壁并与冷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水泵(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水管(601),所述第三进水管(601)通过第三进水支管(602)与第三输送辊(60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法玻璃退火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箱(1)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气流散热腔(22)、喷淋腔(23)与冷风蒸发腔(24),所述退火箱(1)的上表面与气流散热腔(22)的对应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鼓风机(7),所述第一鼓风机(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进气管(8)与第一进气支管(9)的内部连通,所述退火箱(1)的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所述气流散热腔(22)的内部与第一进气管(8)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宏
申请(专利权)人:台玻咸阳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