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烧烫伤的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烧烫伤的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1871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烧烫伤的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该外用软膏包括基质以及中药组合物的超微粉;其中,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黄连1~5份、黄芩1~5份、黄柏1~5份、地龙0.5~1.5份、大蓟根1~5份、仙人掌1~5份;基质为水包油型基质,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甘油1~9份、三乙醇胺0.1~0.5份、1,2‑丙二醇0.5~5份、尼铂金乙酯0.01~0.3份、水10~50份、白蜂蜡0.2~5份、羊毛脂1~10份、硬脂酸2~2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1~10份。上述中药组合物通过采用黄连、黄芩和黄柏作为主要有效成分,并配合以地龙、仙人掌和大蓟根,在修复烧烫伤创面过程中起到清热毒、散血淤、消肌结之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烧烫伤的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创面愈合是创(烧)伤外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皮肤创伤在生活中不可避免,而烧烫伤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人类医学领域呈现出广泛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其创面愈合机制仍然是现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2、在治疗方面,根据烧烫伤严重程度的不同,西医中治疗抗感染药物和生物制剂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烧烫伤创面的愈合异常复杂,因此西医作用单一、缺乏综合疗效的弱点毕现。现今针对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正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药处方和制备工艺不断得到优化,逐渐展现出中药制剂在创面愈合外治法方面的巨大优势。

3、目前市场上可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种类较多。但是实践表明,大部分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存在难以使烧烫伤创面有效恢复组织生理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中药组合物和中药制剂,能够有效促进烧烫伤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和控制炎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该中药组合物在创面修复药物中的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创面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

3、黄连1~10份、黄芩1~10份、黄柏1~10份、地龙0.5~5份、大蓟根1~10份、仙人掌1~10份。

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黄连、黄柏和黄芩。上述三种中药组分在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中被广泛应用。2020版《中国药典》中记载,黄连和黄柏可为外用中药。并且黄芩、黄连、黄柏是常见的清热解毒药,均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相互配伍应用,以提高清热解毒之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凝聚、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以及抗炎作用。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还含有地龙、仙人掌和大蓟根,此三种中药组分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作用。通过上述各中药组分的协同作用,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在修复烧烫伤创面过程中起到清热毒、散血淤、消肌结之功效。

5、通过进一步优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比,能够进一步发挥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优势,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控制炎症,因此对临床治疗创面修复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优选的方案中,该用于创面修复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黄连1~5份、黄芩1~5份、黄柏1~5份、地龙0.5~1.5份、大蓟根1~5份、仙人掌1~5份。特别是,当黄连、黄芩、黄柏、大蓟根和仙人掌的用量基本相当,地龙的用量略小于前述五种中药组分时,效果更佳,比如上述中药组分的配方为黄连2~3份、黄芩2~3份、黄柏2~3份、地龙0.5~1.5份、大蓟根2~3份、仙人掌2~3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药组合物的组成包括:黄连2.5重量份、黄芩2.5重量份、黄柏2.5重量份、地龙1.0重量份、大蓟根2.5重量份、仙人掌2.5重量份。

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创面愈合的中药制剂,包括前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颗粒,或者包括前述第一个方面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

7、其中,上述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具体可以是各中药组分粉碎或研磨后得到的粉末颗粒,尤其可以是各中药组分的超微粉。比如分别将各中药组分微粉化,然后按比例混合,得到超微粉混合物。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具体可以是采用中药领域任意可行的提取方式,对中药组合物进行提取所获得提取物。比如采用煎煮法对中药组合物进行提取,获得的水煎液。或者采用溶剂如乙醇浸泡的方式获得的提取液。又或者将上述水煎液或提取液进一步浓缩处理获得的浓缩产物。

8、考虑到中药超微粉可以使中药组分中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确保高吸收率且良好药效,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有效成分采用超微粉的形式。即该用于创面愈合的中药制剂包括各中药组分的超微粉,或者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9、中药外治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通过皮肤及腔道黏膜进入机体,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制剂,其剂型具体可以是烧烫伤药物的常见剂型,比如可选用如下的剂型:

10、(1)半固体剂型:如糊剂、膏剂、油剂和凝胶剂,表观均匀细腻,具有粘连性和化学稳定性;

11、(2)液体制剂:如水煎剂(汤剂)、酊剂、流浸膏剂和浸膏剂,能够加大药物分散性,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但化学稳定性略差,同时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水性液体制剂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12、(3)气体剂型:如喷雾剂和气雾剂,具有稳定、速效和定位作用,但容易造成药物浪费;

13、(4)固体剂型:如散剂,可以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调整药物使用量,运输、携带、使用方便,制作方法简单,药材利用率高,但药物的有效成分遇高温易被破坏,同时使用剂量也难以把握。

14、考虑到软膏具有一定的黏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溶化,使药物被慢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适用于外科疮疡疖肿、烧烫伤等。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中药制剂选用半固体剂型,特别是膏剂。外用膏剂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三种。

15、软膏剂(ointments)指的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常用基质包括:水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和乳剂型基质等三类,其中采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又称为乳膏剂。乳剂型基质是由油相和水相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乳化而成,可分为油包水型乳剂(water-in-oil emulsion,w/o)和水包油型乳剂(oil-in-water emulsion,o/w)。

16、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本专利中的上述中药组分、特别是各中药组分的超微粉混合物,当选用o/w型乳剂,即o/w型基质时,乳膏的外观状态和稳定性俱佳,并且对烧烫伤创面愈合具有相对更为突出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类型的基质。特别是,当所选用的基质中包括如下成分时,不仅能够获得均匀细腻、性能稳定的乳膏剂,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烧烫伤创面愈合、减少瘢痕、控制炎症:甘油、三乙醇胺、1,2-丙二醇、尼铂金乙酯、水、白蜂蜡、羊毛脂、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

17、按照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单因素考察各基质成分指标分别对软膏质量综合评分的影响,初步选出基质配方。比如,在一定用量范围内,随着硬脂酸剂量的增多,乳膏会变干变硬,但随着硬脂酸剂量的减少,乳膏离心会分层,上层起淡黄色泡沫;随着单硬脂酸甘油酯剂量的增多,乳膏延展性变差,但随着单硬脂酸甘油酯剂量的减少,乳膏离心后颜色不均一,且ph值上升;随着乳化剂三乙醇胺剂量的增多,乳膏ph值严重增加,但随着三乙醇胺剂量的减少,乳膏外观可见明显颗粒性,离心分层,物理稳定性很差。此外,基质中的其它成分的用量也会或多或少影响软膏的质量。

18、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以软膏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确定影响软膏成型相对更为显著的几个因素,分别为: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烧烫伤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以及中药组合物的超微粉;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外用软膏的总重量为30份计,所述超微粉的质量为0.60~0.7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软膏是将第二混合物倒入第一混合物中,于75~85℃下乳化后冷却得到的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将第二混合物倒入第一混合物中,于75~85℃下乳化后冷却得到的产物;

6.一种用于烧烫伤的外用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外用软膏的总重量为30份计,所述超微粉的质量为0.60~0.75份;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过程中的温度为80~8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过程中的温度为80~8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烧烫伤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以及中药组合物的超微粉;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外用软膏的总重量为30份计,所述超微粉的质量为0.60~0.7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软膏是将第二混合物倒入第一混合物中,于75~85℃下乳化后冷却得到的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将第二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珈好金艺鹏刘晓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