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83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4
本申请属于折弯工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折弯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下模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条形槽,条形槽的一端在下模的上表面内,另一端延伸到下模外,条形槽的底面在条形槽的侧壁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两处弯折处,上模的下表面上至少设有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第一挤压部与条形槽上靠近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第二挤压部与条形槽上远离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在使用时,第一挤压部先与条形槽上靠近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之后,第二挤压部再与条形槽上远离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本申请解决了目前折弯工件的折弯角度误差大以及折弯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折弯工具制造,具体为一种双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对工件进行折弯时,主流的工具主要是采用在旋转的轴的端面设置一个槽或者一个夹持的工具,然后夹持工具夹住工件的一端,工人握住工件的另一端,之后启动机器,转轴转动预设的角度,则工件便弯曲到预设的角度;这种方式由于工件旋转的支点为转轴的轴心,而工人握住工件远离转动的一端的力矩足够大,因此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这种方式一次只能弯折一个工件,如果工件的两端之间需要弯折两次,如图1所示,工件上的a处和b处各折弯一次,则需要工人操作两次,这样次数增多,从而使得工作效率低,并且由于工件在折弯过程中无法均匀受力,导致折弯的角度误差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在相互配合的上下模之间设置两个与具有至少两处弯折的条形槽配合的挤压部,并保证两个挤压在上下模合模过程中具有先后顺序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双折弯模具,解决了目前折弯工件的折弯角度误差大以及折弯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双折弯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一端在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内,另一端延伸到下模外,所述条形槽的底面在条形槽的侧壁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两处弯折处,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至少设有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一挤压部与所述条形槽上靠近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所述第二挤压部与所述条形槽上远离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挤压部先与所述条形槽上靠近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之后,第二挤压部再与所述条形槽上远离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

4、优选的,所述条形槽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底板、第一折弯块、第二折弯块,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的中央设有一块底板,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在所述底板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折弯块、第二折弯块,所述底板上设有两块第一限位块,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预设间隙,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折弯块的两侧设有两块第二限位块,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在所述第二折弯块的两侧设有两块第三限位块,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两块第三限位块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共面,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平面与两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共面,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折弯块的高度,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折弯块的高度。

5、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块和所述第二折弯块的上表面均为斜面,所述第一折弯块的上表面朝向所述底板的一端高于第一折弯块的上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折弯块的一端,所述第二折弯块与所述第一折弯块背向底板的一端齐平。

6、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预设间隙。

7、优选的,所述第一挤压部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部位于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看,所述第一挤压部在上模与下模合模的过程中能够插入到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二挤压部位于两块第三限位块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挤压部在上模与下模合模的过程中能够插入到两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的间隙内。

8、优选的,所述上模上背向所述下模的一面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贯穿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挤压部,所述上模上设有供所述活塞杆贯穿的通孔。

9、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一排压力传感器,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分居在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轴线形成的队形的两侧,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液压缸。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申请采用在相互配合的上下模之间设置两个与具有至少两处弯折的条形槽配合的挤压部,并保证两个挤压在上下模合模过程中具有先后顺序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双折弯模具,解决了目前折弯工件的折弯角度误差大以及折弯效率低的问题。

12、2、本申请中在工件受到第一挤压部挤压时,工件沿着第一折弯块的上表面弯折,工件在被第二挤压部挤压时,工件沿着第二折弯块的上表面折弯,第一折弯部的上表面和第二折弯部的上表面以及底板的上表面共同构成条形槽的底壁。

13、3、本申请中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预设间隙能够方便在工件被弯折之后,上模与下模分离之后,将工件从条形槽内取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一端在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内,另一端延伸到下模(2)外,所述条形槽的底面在条形槽的侧壁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两处弯折处,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上至少设有第一挤压部(3)和第二挤压部(4),所述第一挤压部(3)与所述条形槽上靠近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所述第二挤压部(4)与所述条形槽上远离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挤压部(3)先与所述条形槽上靠近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之后,第二挤压部(4)再与所述条形槽上远离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包括第一限位块(5)、第二限位块(6)、第三限位块(7)、底板(8)、第一折弯块(9)、第二折弯块(10),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的中央设有一块底板(8),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在所述底板(8)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折弯块(9)、第二折弯块(10),所述底板(8)上设有两块第一限位块(5),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5)之间预设间隙,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折弯块(9)的两侧设有两块第二限位块(6),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在所述第二折弯块(10)的两侧设有两块第三限位块(7),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6)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两块第三限位块(7)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共面,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5)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平面与两块所述第三限位块(7)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共面,所述第二限位块(6)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折弯块(9)的高度,所述第三限位块(7)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折弯块(10)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块(9)和所述第二折弯块(10)的上表面均为斜面,所述第一折弯块(9)的上表面朝向所述底板(8)的一端高于第一折弯块(9)的上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折弯块(10)的一端,所述第二折弯块(10)与所述第一折弯块(9)背向底板(8)的一端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与所述第二限位块(6)之间预设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部(3)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部(3)位于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6)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看,所述第一挤压部(3)在上模(1)与下模(2)合模的过程中能够插入到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6)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二挤压部(4)位于两块第三限位块(7)之间的间隙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挤压部(4)在上模(1)与下模(2)合模的过程中能够插入到两块所述第三限位块(7)之间的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上背向所述下模(2)的一面设有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贯穿所述上模(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挤压部(4),所述上模(1)上设有供所述活塞杆贯穿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上设有一排压力传感器(13),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5)分居在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13)的轴线形成的队形的两侧,所述压力传感器(13)信号连接所述液压缸(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一端在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内,另一端延伸到下模(2)外,所述条形槽的底面在条形槽的侧壁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两处弯折处,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上至少设有第一挤压部(3)和第二挤压部(4),所述第一挤压部(3)与所述条形槽上靠近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所述第二挤压部(4)与所述条形槽上远离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挤压部(3)先与所述条形槽上靠近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之后,第二挤压部(4)再与所述条形槽上远离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弯折处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包括第一限位块(5)、第二限位块(6)、第三限位块(7)、底板(8)、第一折弯块(9)、第二折弯块(10),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的中央设有一块底板(8),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在所述底板(8)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折弯块(9)、第二折弯块(10),所述底板(8)上设有两块第一限位块(5),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5)之间预设间隙,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折弯块(9)的两侧设有两块第二限位块(6),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在所述第二折弯块(10)的两侧设有两块第三限位块(7),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6)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两块第三限位块(7)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共面,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5)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平面与两块所述第三限位块(7)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中垂线共同所在的平面共面,所述第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吉成陈帆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红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