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弹片及建筑的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821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4
本技术涉及回顶弹片及建筑的连接组件,包括弹片本体,所述弹片本体的外周顶端形成有呈环状结构的支撑平面;弹片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由凸起部的外周向支撑平面延伸并且向下凹陷的定位部;所述凸起部在受到向下的外力时,弹片本体能够产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平面向上运动,并且在撤销外力时复位;本技术结构简单,在该回顶弹片在插杆插入时,由于回顶弹片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可为弹性部提供一定的向下位移,在插杆插入时弹性部能够自由扩张,当插杆完全插入后,使得回顶弹片产生形变,从而其外延的支撑平面能够向上回弹;使得弹性部与中间套筒充分抵接,并且弹性部的环形锯齿可部分嵌入插杆,从而能消除初始缝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特别是涉及一种回顶弹片及建筑的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1、在建筑
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拼合的方式来保证预制桩的长度。为了使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之间能够快速、牢固地接合,一般采用无缝连接件来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内部的钢筋。

2、在原无缝连接件中,无论是牛筋垫还是弹片,都是被动变形,都无法将弹性元件主动回顶,从而存在一定的初始应变,影响连接组件的整体性能。

3、针对以上问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的回顶弹片、建筑的连接组件及建筑的连接机构,提高整个连接组件的连接质量。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回顶弹片,用于建筑的连接组件,包括弹片本体,所述弹片本体的外周顶端形成有呈环状结构的支撑平面;弹片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由凸起部的外周向支撑平面延伸并且向下凹陷的定位部;所述凸起部在受到向下的外力时,弹片本体能够产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平面向上运动,并且在撤销外力时复位。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片本体的厚度由凸起部向支撑平面的延伸方向依次增加。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部呈设定倾斜角度的斜面或下凹的弧面,所述定位部底部形成定位面。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沿轴向的顶端高于支撑平面的上端面。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片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均布的通孔。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通孔在所述凸起部和/或定位部上周向均布。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及定位部沿所述弹片本体径向呈w形曲面。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沿轴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锥形、方形或梯形。

10、建筑的连接组件,所述建筑的连接组件包括:小套筒;其内部形成有第一内螺纹;大套筒,其内部形成有插接腔,靠近小套筒一端的插接腔内形成有内螺纹;插杆,沿轴向的横截面呈t型结构,其轴向一端形成有限位凸起,另一端形成可伸入所述插接腔中的插接端;限位结构,内置于小套筒内,用于限制插杆的限位凸起向上脱出小套筒;中间螺母,其外侧具有与所述小套筒的第一内螺纹螺接的第一外螺纹连接端,其内部形成有供插接端插入的贯通孔,插接端的外径小于贯通孔的内径,中间螺母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插杆的插接端插入中间螺母时,第一端部与限位凸起相贴合;中间套筒,具有与大套筒的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且轴向抵接第二端部;所述中间套筒的内壁具有沿插入方向逐渐扩大的圆锥台,所述弹性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圆锥台相配合的环状倾斜面;弹性部,内置于所述大套筒内用以锁止所述插接端;回顶弹片,该回顶弹片与弹性部配合装配,内置于限位套筒内;限位套筒,其为底部密封,顶部开口的桶状结构;与中间套筒固定连接;内置于大套筒内;所述弹性部的内部中空且内壁上设有环形锯齿,弹性部能够弹性扩张以方便插杆的插入,并能够收缩使所述环形锯齿抵接于所述插接端;所述插杆的插接端能够沿插入方向经由所述中间套筒伸入所述弹性部内,所述弹性部能够弹性抱紧所述插接端;当所述插杆受到沿插入方向的反向的拉拔力时,所述弹性部的环形锯齿能够将所述插接端咬合变形并嵌入至所述插接端内。

11、弹性部,内置于所述大套筒内用以锁止所述插接端;回顶弹片,该回顶弹片与弹性部配合装配,内置于限位套筒内;限位套筒,其为底部密封,顶部开口的桶状结构;与中间套筒固定连接;内置于大套筒内;所述弹性部的内部中空且内壁上设有环形锯齿,弹性部能够弹性扩张以方便插杆的插入,并能够收缩使所述环形锯齿抵接于所述插接端;所述插杆的插接端能够沿插入方向经由所述中间套筒伸入所述弹性部内,所述弹性部能够弹性抱紧所述插接端;当所述插杆受到沿插入方向的反向的拉拔力时,所述弹性部的环形锯齿能够将所述插接端咬合变形并嵌入至所述插接端内。

12、建筑的连接组件,所述建筑的连接组件包括:小套筒;其内部形成有第一内螺纹;具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之间形成有第一隔板,第一连接腔内螺接有第一预应力钢棒;大套筒,具有第三连接腔和插接腔;靠近小套筒一端的插接腔内形成有内螺纹;第三连接腔与插接腔之间形成有第二隔板,第三连接腔内螺接有第二预应力钢棒;插杆,其轴向一端具有与所述小套筒的第一内螺纹螺接的第二外螺纹连接端,另一端形成可伸入所述插接腔中的插接端;中间套筒,具有与大套筒的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且轴向抵接所述小套筒;所述中间套筒的内壁具有沿插入方向逐渐扩大的圆锥台,所述弹性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圆锥台相配合的环状倾斜面;弹性部,内置于所述大套筒内用以锁止所述插接端;回顶弹片,该回顶弹片与弹性部配合装配,内置于限位套筒内;所述弹性部的内部中空且内壁上设有环形锯齿,弹性部能够弹性扩张以方便插杆的插入,并能够收缩使所述环形锯齿抵接于所述插接端;所述插杆的插接端能够沿插入方向经由所述中间套筒伸入所述弹性部内,所述弹性部能够弹性抱紧所述插接端;当所述插杆受到沿插入方向的反向的拉拔力时,所述弹性部的环形锯齿能够将所述插接端咬合变形并嵌入至所述插接端内。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技术结构简单,在该回顶弹片在插杆插入时,由于回顶弹片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可为弹性部提供一定的向下位移,在插杆插入时弹性部能够自由扩张,当插杆完全插入后,因插杆长度略长,故会向下挤压回顶弹片中部凸起部,使得回顶弹片产生形变,从而其外延的支撑平面能够向上回弹;又因限位套筒能限制回顶弹片向外变形,故又能迫使回顶弹片的支撑平面向上变形,从而回顶弹性部,使得弹性部与中间套筒充分抵接,并且弹性部的环形锯齿可部分嵌入插杆,从而能消除初始缝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顶弹片,用于建筑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片本体(90),所述弹片本体(90)的外周顶端形成有呈环状结构的支撑平面(91);弹片本体(90)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92),由凸起部(92)的外周向支撑平面(91)延伸并且向下凹陷的定位部(93); 所述凸起部(92)在受到向下的外力时,弹片本体(90)能够产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平面(91)向上运动,并且在撤销外力时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本体(90)的厚度由凸起部(92)向支撑平面(91)的延伸方向依次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93)呈设定倾斜角度的斜面或下凹的弧面,所述定位部(93)底部形成定位面(9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92)沿轴向的顶端高于支撑平面(91)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本体(90)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均布的通孔(9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多个通孔(94)在所述凸起部(92)和/或定位部(93)上周向均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92)及定位部(93)沿所述弹片本体(90)径向呈W形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92)沿轴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锥形、方形或梯形。

9.建筑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的连接组件包括:

10.建筑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的连接组件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回顶弹片,用于建筑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片本体(90),所述弹片本体(90)的外周顶端形成有呈环状结构的支撑平面(91);弹片本体(90)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92),由凸起部(92)的外周向支撑平面(91)延伸并且向下凹陷的定位部(93); 所述凸起部(92)在受到向下的外力时,弹片本体(90)能够产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平面(91)向上运动,并且在撤销外力时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本体(90)的厚度由凸起部(92)向支撑平面(91)的延伸方向依次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93)呈设定倾斜角度的斜面或下凹的弧面,所述定位部(93)底部形成定位面(9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顺良许万豪施闻晶顾春江施勇孙云岩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