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1817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及装置,叠片电芯包括:呈“S”形连续弯折的隔膜,“S”形隔膜的相邻两个凹槽内分别设置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所述方法,包括:对当前时刻位于待拆解的叠片电芯的最上层元件进行属性识别;基于属性识别的结果,按照设定的拆解程序执行拆解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叠片电芯的全自动拆解与利用,且能保证拆解极片的尺寸一致性和质量一致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芯回收,具体涉及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叠片电芯在生产时,由于正极极片材质为铝箔,负极极片材质为铜箔,所以正极极片材质比负极极片材质硬;从生产工艺及生产成本考虑,一般正极极片表面采用锂活性物质和pvdf粘合剂涂层,负极极片表面采用石墨活性物质和sbr粘合剂涂层;其中pvdf粘合剂属于油性物质,易于叠芯隔膜产生粘连,形成类似有“隔膜胶”物质一样的粘性;为了能够覆盖正负极片全部区域,一般隔膜尺寸比正负极片尺寸要大;其次叠芯工艺比卷芯工艺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等,极易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极耳翻折、极耳错位、极耳断裂、负极涂层脱落、极片短路等质量问题,一层极片出现问题就造成整个叠芯不能继续使用,为减少叠芯报废,降低损失,一般采用人工拆解分拣叠芯,把质量不良的极片挑选出来,其余质量合格的极片继续使用。人工拆解叠芯效率低、拆解的过程中易损坏极片、拆解的极片不能保证尺寸一致性和质量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及装置,能实现叠片电芯的全自动拆解与利用,且能保证拆解极片的尺寸一致性和质量一致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所述叠片电芯包括:呈“s”形连续弯折的隔膜,“s”形隔膜的相邻两个凹槽内分别设置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所述方法,包括:对当前时刻位于待拆解的叠片电芯的最上层元件进行属性识别;基于属性识别的结果,按照设定的拆解程序执行拆解动作。

4、进一步地,基于属性识别的结果,按照设定的拆解程序执行拆解动作,包括:当属性识别的结果为隔膜时,撕膜机构抓取隔膜的一端,在收卷隔膜的同时沿隔膜的延伸方向由叠片电芯的一端水平移动至叠片电芯的另一端;当属性识别的结果为正极片时,上料机器人抓取正极片,并将正极片转移至正极片除尘区;当属性识别的结果为负极片时,上料机器人抓取负极片,并将负极片转移至负极片除尘区。

5、进一步地,上料机器人抓取正极片,包括:上料机器人先通过正极片真空吸盘抓取正极片,再以正极片的一端为旋转轴将正极片旋转90°,用于将正极片从正极片下方的隔膜上撕下,然后再将正极片转移至正极片除尘区。

6、进一步地,上料机器人抓取负极片,包括:上料机器人先通过负极片真空吸盘抓取负极片,再将负极片向上移动设定距离,用于将负极片与负极片下方的隔膜分离,然后再将负极片转移至负极片除尘区。

7、进一步地,正极片转移至正极片除尘区后,以及负极片转移至负极片除尘区后,还包括:对除尘后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进行质量检测,用于筛选出不合格极片,并将不合格极片放入回收料仓,同时,将合格极片分别送至正极片下料仓和负极片下料仓。

8、进一步地,采用ccd相机对除尘后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进行质量检测。

9、进一步地,在对当前时刻位于待拆解的叠片电芯的最上层元件进行属性识别之前,还包括:人工将待拆解的叠片电芯放入拆解设备的弹夹中,并弹夹移动至拆解区。

10、进一步地,采用ccd相机对当前时刻位于待拆解的叠片电芯的最上层元件进行属性识别。

11、进一步地,正极片的材质为铝箔,负极片的材质为铜箔。

1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装置,所述叠片电芯包括:呈“s”形连续弯折的隔膜,“s”形隔膜的相邻两个凹槽内分别设置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所述装置,包括:属性识别模块,用于对当前时刻位于待拆解的叠片电芯的最上层元件进行属性识别;拆解执行模块,用于基于属性识别的结果,按照设定的拆解程序执行拆解动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叠片电芯包括:呈“s”形连续弯折的隔膜,“s”形隔膜的相邻两个凹槽内分别设置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通过对当前时刻位于待拆解的叠片电芯的最上层元件进行属性识别;基于属性识别的结果,按照设定的拆解程序执行拆解动作;能实现叠片电芯的全自动拆解与利用,且能保证拆解极片的尺寸一致性和质量一致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包括:呈“S”形连续弯折的隔膜(1),“S”形隔膜(1)的相邻两个凹槽内分别设置有正极片(2)和负极片(3);所述正极片(2)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属性识别的结果,按照设定的拆解程序执行拆解动作,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料机器人抓取正极片(2),包括:上料机器人先通过正极片真空吸盘抓取正极片(2),再以正极片(2)的一端为旋转轴将正极片(2)旋转90°,用于将正极片(2)从正极片(2)下方的隔膜(1)上撕下,然后再将正极片(2)转移至正极片除尘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料机器人抓取负极片(3),包括:上料机器人先通过负极片真空吸盘抓取负极片(3),再将负极片(3)向上移动设定距离,用于将负极片(3)与负极片(3)下方的隔膜(1)分离,然后再将负极片(3)转移至负极片除尘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正极片(2)转移至正极片除尘区后,以及负极片(3)转移至负极片除尘区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CCD相机对除尘后的正极片(2)和负极片(3)分别进行质量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当前时刻位于待拆解的叠片电芯的最上层元件进行属性识别之前,还包括:人工将待拆解的叠片电芯放入拆解设备的弹夹中,并弹夹移动至拆解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CCD相机对当前时刻位于待拆解的叠片电芯的最上层元件进行属性识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正极片(2)的材质为铝箔,负极片(3)的材质为铜箔。

10.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包括:呈“S”形连续弯折的隔膜(1),“S”形隔膜(1)的相邻两个凹槽内分别设置有正极片(2)和负极片(3);所述正极片(2)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包括:呈“s”形连续弯折的隔膜(1),“s”形隔膜(1)的相邻两个凹槽内分别设置有正极片(2)和负极片(3);所述正极片(2)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属性识别的结果,按照设定的拆解程序执行拆解动作,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料机器人抓取正极片(2),包括:上料机器人先通过正极片真空吸盘抓取正极片(2),再以正极片(2)的一端为旋转轴将正极片(2)旋转90°,用于将正极片(2)从正极片(2)下方的隔膜(1)上撕下,然后再将正极片(2)转移至正极片除尘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芯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料机器人抓取负极片(3),包括:上料机器人先通过负极片真空吸盘抓取负极片(3),再将负极片(3)向上移动设定距离,用于将负极片(3)与负极片(3)下方的隔膜(1)分离,然后再将负极片(3)转移至负极片除尘区。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明瑞谢伟强王涛单伟喻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