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180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4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净化室围设成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墙体,第一墙体将容置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墙体上开设有两个用于与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口,第一腔室背离第二腔室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用于与隧道连通的进风口,第二腔室背离第一腔室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用于与隧道连通的出风口,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墙体,第二墙体将第一腔室分隔成两个净化腔,两个过滤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净化腔内;送风组件设置于第二腔室内;通过设置过滤组件,污染气体通过过滤组件后净化成干净气体,由此,提高了污染气体中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同时,避免污染物排入外界空气中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公路隧道是一个半封闭空间,通风条件并不好,汽车在行驶时在隧道内散发出的有害气体(烟煤、co、so2等)较难排至外界,当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行车安全。

2、现有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一般包括鼓风管道、第一吸风管道、第二吸风管道、吸风装置和鼓风装置,鼓风管道沿着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洞体顶部,第一吸风管道沿着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洞体的一侧,第二吸风管道沿着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洞体的另一侧,鼓风管道、第一吸风管道和第二吸风管道的与隧道洞体相背的侧面上均开有通风孔,吸风装置入风口同时与第一吸风管、第二吸风管道的一端部连通,鼓风装置出风口与鼓风管道的一端部连通。吸风装置抽出第一吸风管道和第二吸风管道内的气体(即隧道内含污染物较多的废气)后排至外界。

3、然而,由于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和压力分布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存在不均匀性,导致现有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污染物处理效率降低;同时,导致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优点是能够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同时,避免污染环境。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净化室、送风组件以及两个过滤组件;所述净化室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将所述容置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墙体上开设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口,所述第一腔室背离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用于与隧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第二腔室背离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用于与所述隧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墙体,所述第二墙体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成两个净化腔,所述净化腔与所述过滤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过滤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净化腔内,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通口与所述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净化进入所述净化腔内的污染气体;所述送风组件用于将净化后的气体输送至所述隧道内。

3、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

4、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第三墙体,所述第三墙体位于所述过滤组件背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三墙体将所述净化腔分隔成过滤腔与通风腔,所述第三墙体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过滤腔与所述通风腔连通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通口对应设置;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

5、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出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风阀,所述通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风阀。

6、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机构与二氧化氮过滤装置,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净化腔内,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背离所述第一墙体的一端。

7、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初效过滤装置与静电过滤装置,所述初效过滤装置与所述静电过滤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净化腔内,所述初效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静电过滤装置背离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的一端。

8、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包括多个二氧化氮过滤单元,每相邻两个所述二氧化氮过滤单元之间夹设预设角度,每相邻两个所述二氧化氮过滤单元构成干燥通道,每条所述干燥通道的窄口端均设置有封板。

9、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二氧化氮过滤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过滤模块,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模块沿着所述干燥通道的延伸方向并列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过滤模块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模块包括第一结构框架与多个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第一结构框架包括多个竖直支撑板与多个水平支撑板,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板沿着所述干燥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板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竖直支撑板与所述水平支撑板交叉设置构成多个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填充至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

10、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初效过滤装置包括多个第二过滤模块,多个所述第二过滤模块沿着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三方向并列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模块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模块包括第二结构框架与多个v型折叠式过滤器,所述第二结构框架包括多个竖直杆与多个水平板板,多个所述竖直杆沿着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水平板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竖直杆与所述水平板交叉设置构成多个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与所述v型折叠式过滤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v型折叠式过滤器安装至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11、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所述静电过滤装置包括两个第三过滤模块,两个所述第三过滤模块沿着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方向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三过滤模块通过第三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三过滤模块包括支撑平台与多个静电过滤单元,所述支撑平台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三方向延伸,多个所述静电过滤单元沿着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1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净化室、送风组件以及两个过滤组件;净化室围设成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墙体,第一墙体将容置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墙体上开设有两个用于与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口,第一腔室背离第二腔室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用于与隧道连通的进风口,第二腔室背离第一腔室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用于与隧道连通的出风口,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墙体,第二墙体将第一腔室分隔成两个净化腔,净化腔与过滤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两个过滤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净化腔内,进风口与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出风口与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通口与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送风组件设置于第二腔室内;过滤组件用于净化进入净化腔内的污染气体;送风组件用于将净化后的气体输送至隧道内;通过设置过滤组件,隧道内的污染气体从进风口进入净化腔内,污染气体通过过滤组件后净化成干净气体,净化后的气体依次通过送风组件与出风口进入隧道内,由此,提高了污染气体中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同时,避免污染物排入外界空气中污染环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室、送风组件以及两个过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第三墙体,所述第三墙体位于所述过滤组件背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三墙体将所述净化腔分隔成过滤腔与通风腔,所述第三墙体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过滤腔与所述通风腔连通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通口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风阀,所述通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风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机构与二氧化氮过滤装置,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净化腔内,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背离所述第一墙体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初效过滤装置与静电过滤装置,所述初效过滤装置与所述静电过滤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净化腔内,所述初效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静电过滤装置背离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包括多个二氧化氮过滤单元,每相邻两个所述二氧化氮过滤单元之间夹设预设角度,每相邻两个所述二氧化氮过滤单元构成干燥通道,每条所述干燥通道的窄口端均设置有封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氮过滤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过滤模块,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模块沿着所述干燥通道的延伸方向并列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过滤模块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装置包括多个第二过滤模块,多个所述第二过滤模块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三方向并列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模块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过滤装置包括两个第三过滤模块,两个所述第三过滤模块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二方向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三过滤模块通过第三支撑柱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室、送风组件以及两个过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净化腔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第三墙体,所述第三墙体位于所述过滤组件背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三墙体将所述净化腔分隔成过滤腔与通风腔,所述第三墙体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过滤腔与所述通风腔连通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通口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风阀,所述通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风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机构与二氧化氮过滤装置,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净化腔内,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二氧化氮过滤装置背离所述第一墙体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初效过滤装置与静电过滤装置,所述初效过滤装置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翔雷小剑陈洪黄开业梁超张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