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板组件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1660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3
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板组件及光伏系统。驱动板组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区域和空板区域;敷铜层,所述敷铜层设置于所述空板区域;电容,电容设置于所述安装区域上,且所述电容与所述敷铜层电连接;所述安装区域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板体的通孔。本技术提供的驱动板组件及光伏系统,利用通孔来保证电容的焊盘与敷铜层之间的电气间隔,在达到相同的电气间隔效果的前提下,敷铜层的敷铜面积能够进一步增加,从而保证敷铜层满足载流需求,散热风扇吹入的冷风能够通过通孔送至电容处,保证对电容的散热效果,也即通过设置通孔同时实现了散热和增加载流的双重效果,有效的提高了驱动板的安全、高效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特别是一种驱动板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风能、光伏发电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这些能源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呈现间歇的特性,不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因此存在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储能系统的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通过储能变流器的配合,在新能源发电出力多的时候可以吸纳电能,在新能源发电出力少的时候可以向电网提供电能,具有消峰填谷、平抑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提供应急电源等功能,是智能电网建设和微网运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可规避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特点带来的大规模并网风险,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3、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储能变流器的应用显得尤其重要,其各项性能指标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直流充电回路的母线电容需要多个高耐压的电容并联,其在工作时的直流电压高达1000v,当在电路板上设置敷铜层进行载流时,要求敷铜层的电气间隙达到12.5mm以上,才能够保证电容之间的电气间隔,因此需要在敷铜层上设置挖空区域来保证电气间隙。然而设置挖空区域表明此时电路板上存在很大的空间无法进行敷铜,使得敷铜层无法满足载流需求,造成驱动板及驱动板所在的光伏系统无法可靠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敷铜层上设置挖空区域无法保证敷铜层的载流需求而造成驱动板无法可靠工作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板体用于安装电容的安装区域中设置通孔来在减小挖空区域尺寸的前提下保证电气间隙,保证敷铜层满足载流需求的驱动板组件及光伏系统。

2、一种驱动板组件,包括:

3、板体,所述板体上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区域和空板区域;

4、敷铜层,所述敷铜层设置于所述空板区域;

5、电容,电容设置于所述安装区域上,且所述电容与所述敷铜层电连接;

6、所述安装区域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板体的通孔。

7、所述通孔位于靠近所述安装区域和所述空板区域的交界处的部分上。

8、所述通孔的截面为长条形,位于所述通孔处的所述安装区域和所述空板区域的交界线为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长条形的长度方向平行。

9、所述电容具有引脚,所述电容通过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板体上,且所述引脚与所述敷铜层电连接,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引脚和相邻的所述空板区域之间。

10、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引脚的第一侧,另一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引脚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或相邻设置。

11、当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设置时,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2mm。

12、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呈u形环绕于所述引脚处,且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2mm。

13、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呈u形环绕于所述引脚处,且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长度方向与相连接的任意一个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具有第一夹角。

14、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至60°。

15、两个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16、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45°至135°。

17、所述引脚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和所述负极引脚均设置于所述板体上,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正极引脚处。

18、所述敷铜层包括正极敷铜层和负极敷铜层,所述正极引脚与所述正极敷铜层电连接,所述负极引脚与所述负极敷铜层电连接。

19、所述通孔的最大长度小于等于20mm;和/或,所述通孔的宽度范围为1.1mm至2.2mm。

20、所述电容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电容呈至少两列分布于所述板体上而构成至少两个电容组,且相邻两列所述电容组中的所述电容错位设置。

21、相邻两列所述电容组之间具有间距,在相邻的两列所述电容组中,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电容的引脚和所述间距之间。

22、所述驱动板组件还包括散热结构,所述电容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上侧面上,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下方。

23、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下方,且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板体的下方。

24、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的驱动板组件。

25、本技术提供的驱动板组件及光伏系统,在安装电容的安装区域处设置通孔,在计算爬电距离时,需要计算空板区域到电容的焊盘之间的电气间隔需要计算绕过通孔的曲线距离,此时通孔能够有效的增加曲线的长度,从而可以利用通孔来保证电容的焊盘与敷铜层之间的电气间隔,在达到相同的电气间隔效果的前提下,敷铜层的敷铜面积能够进一步增加,从而保证敷铜层满足载流需求,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未设置通孔的驱动板来说,敷铜层在挖空区域处的载流面积可以由原来的6mm*8mm可以调整为10.4mm*12.5mm,有效的增加了敷铜层所能够满足的载流需求。而且由于所有电容均设置在板体的一侧,当散热风扇位于板体的另一侧时,电容无法进行可靠散热,而本申请在安装区域内设置通孔,散热风扇吹入的冷风能够通过通孔送至电容处,保证对电容的散热效果,也即通过设置通孔同时实现了散热和增加载流的双重效果,有效的提高了驱动板的安全、高效的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位于靠近所述安装区域(11)和所述空板区域(12)的交界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截面为长条形,位于所述通孔(3)处的所述安装区域(11)和所述空板区域(12)的交界线为直线段(13),所述直线段(13)与所述长条形的长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2)具有引脚,所述电容(2)通过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板体(1)上,且所述引脚与所述敷铜层电连接,所述通孔(3)位于所述引脚和相邻的所述空板区域(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通孔(3)位于所述引脚的第一侧,另一所述通孔(3)位于所述引脚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或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设置时,两个所述通孔(3)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2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3)呈U形环绕于所述引脚处,且相邻两个所述通孔(3)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3)呈U形环绕于所述引脚处,且相邻两个所述通孔(3)之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长度方向与相连接的任意一个所述通孔(3)的长度方向具有第一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至6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通孔(3)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45°至135°。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包括正极引脚(41)和负极引脚(42),所述正极引脚(41)和所述负极引脚(42)均设置于所述板体(1)上,所述通孔(3)设置于所述正极引脚(41)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敷铜层包括正极敷铜层(51)和负极敷铜层(52),所述正极引脚(41)与所述正极敷铜层(51)电连接,所述负极引脚(42)与所述负极敷铜层(52)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最大长度小于等于20mm;和/或,所述通孔(3)的宽度范围为1.1mm至2.2mm。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2)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电容(2)呈至少两列分布于所述板体(1)上而构成至少两个电容组,且相邻两列所述电容组中的所述电容(2)错位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列所述电容组之间具有间距,在相邻的两列所述电容组中,所述通孔(3)位于所述电容(2)的引脚和所述间距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组件还包括散热结构,所述电容(2)设置于所述板体(1)的上侧面上,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板体(1)的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风机(6),所述散热风机(6)设置于所述板体(1)的下方,且所述散热风机(6)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板体(1)的下方。

19.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板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位于靠近所述安装区域(11)和所述空板区域(12)的交界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截面为长条形,位于所述通孔(3)处的所述安装区域(11)和所述空板区域(12)的交界线为直线段(13),所述直线段(13)与所述长条形的长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2)具有引脚,所述电容(2)通过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板体(1)上,且所述引脚与所述敷铜层电连接,所述通孔(3)位于所述引脚和相邻的所述空板区域(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通孔(3)位于所述引脚的第一侧,另一所述通孔(3)位于所述引脚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或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设置时,两个所述通孔(3)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2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3)呈u形环绕于所述引脚处,且相邻两个所述通孔(3)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3)呈u形环绕于所述引脚处,且相邻两个所述通孔(3)之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长度方向与相连接的任意一个所述通孔(3)的长度方向具有第一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至6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通孔(3)的长度方向之间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程田黄猛姜颖异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