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储存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储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1190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存系统(1),包括框架结构(100)、至少一个容器升降装置(501)和多个储存容器(106),框架结构(100)包括多个储存列(105),在储存列中储存容器(106)以竖直堆垛(107)的方式一个储存在另一个顶部上,并且容器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框架(2’),升降框架用于当升降框架(2’)下降到储存列中的一个储存列中时可释放地连接到储存容器中的一个储存容器,以取出所述储存容器(106),其中每个储存容器(106)的外周缘在四个容器拐角部(12)中的每个容器拐角部处包括竖直引导销凹部(7),并且在升降框架(2)的四个框架拐角部(17)中的每个框架拐角部处设置竖直引导销(4’),引导销(4’)中的至少两个引导销的下部具有包括容器支撑表面(11、11’)的容器支撑部分(6、8),其中容器支撑部分(6、8)可以沿横向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引导销(4’)可以进入储存容器的对应引导销凹部(7),在第二位置中,容器支撑部分移位成比在第一位置中更靠近升降框架的竖直中心线(C),使得容器支撑表面(11、11’)定位成经由储存容器的面向下的支撑表面(10)支撑储存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存系统和用于从储存系统取出储存容器的容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1、图1公开了具有框架结构100的现有技术的自动储存和取出系统1,并且图2、图3和图4公开了适合在这类系统1上操作的三种不同的现有技术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

2、框架结构100包括直立构件102和储存容积部,该储存容积部包括成排布置在直立构件102之间的储存列105。在这些储存列105中,储存容器106,也称为箱,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之上以形成堆垛107。构件102通常可以由金属,例如挤压铝型材制成。

3、自动储存和取出系统1的框架结构100包括跨过框架结构100的顶部布置的轨道系统108,在该轨道系统108上,多个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可以被操作以将储存容器106从储存列105中提升和将储存容器106下降到储存列中,并且还在储存列105上方运输储存容器106。轨道系统108包括:第一组平行轨道110,布置成引导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在框架结构100的顶部上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以及第二组平行轨道111,布置成垂直于第一组轨道110以引导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的移动。储存在列105中的容器106可以由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通过位于轨道系统108中的存取开口112存取。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可以在储存列105上横向移动,即在与水平x-y平面平行的平面中移动。

4、框架结构100的直立构件102可以用于在将容器从列105中提升和将容器下降到列中期间引导储存容器。容器106的堆垛107通常是自支撑的。

5、每个现有技术的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包括车身201a、301a、401a以及第一组车轮和第二组车轮201b、301b、201c、301c、401b、401c,第一组车轮和第二组车轮使得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能够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横向移动。在图2、图3和图4中,每组中的两个车轮均是完全可见的。第一组车轮201b、301b、401b布置成与第一组轨道110的两个相邻轨道接合,第二组车轮201c、301c、401c布置成与第二组轨道111的两个相邻轨道接合。这些组车轮201b、301b、201c、301c、401b、401c中的至少一组可以被提升和下降,使得第一组车轮201b、301b、401b和/或第二组车轮201c、301c、401c可以在任意一时间与相应的一组轨道110、111接合。

6、参见图4,每个现有技术的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还包括用于竖直运输储存容器106的升降装置404(即容器升降装置),例如从储存列105提升出储存容器106和将储存容器下降到储存列中。升降装置404的特征是有升降框架2,升降框架2包括容器连接器3和引导销4,容器连接器适于接合储存容器106的侧壁14的上边沿处的连接凹部13(参见图5)。引导销4布置成与储存容器的拐角部处的引导销凹部7相互作用并确保升降框架2和容器连接器3相对于储存容器正确对准。引导销4还有助于相对于储存列105的直立构件引导升降框架2。升降框架2可以从车辆201、301、401上被降下,使得升降框架2相对于车辆201、301、401的位置可以在第三方向z上调节,该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正交。容器搬运车辆201的升降装置位于图2中的车身201a内。

7、为了提升或下降升降框架2(以及可选地所连接的储存容器106),升降框架2通过升降带5悬置于带驱动组件。在带驱动组件中,升降带通常卷绕在布置在容器搬运车辆中的至少一个旋转升降轴或卷轴上/从至少一个旋转升降轴或卷轴上解绕。在比如wo 2015/193278 a1、wo 2017/129384a1和wo 2019/206438 a1中描述了带驱动组件的各种设计。

8、按照惯例,也是为了本申请的目的,z=1标识储存容器的最上层,即轨道系统108紧下方的层,z=2标识轨道系统108下方的第二层,z=3标识第三层等等。在图1公开的示例性现有技术中,z=8标识储存容器的最下方的底层。类似地,x=l...n和y=1...n标识每个储存列105在水平高度中的位置。因此,作为一个示例,并且使用图1中指示的笛卡尔坐标系x,y,z,在图1中标识为106’的储存容器可以称为占据了储存位置x=10,y=2,z=3。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可以被称为是在z=0层中行进,并且每个储存列105可以由其x坐标和y坐标来标识。因此,图1中所示的在轨道系统108上方延伸的储存容器也被称为被布置在层z=0中。

9、框架结构100的储存容积部通常被称为网格104,其中该网格内的可能储存位置被称为储存单元。每个储存列可以由x方向和y方向上的位置来标识,而每个储存单元可以由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容器编号来标识。

10、每个现有技术的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包括储存隔间或空间,以用于在轨道系统108上运输储存容器106时接收和装载储存容器106。储存空间可以包括布置在车身201a内的腔体,如图2和图4所示,并且如例如wo2015/193278a1和wo2019/206487a1中所描述的,这两个申请的内容通过引证并入本文。

11、图3示出了具有悬臂构造的容器搬运车辆301的替代配置。这样的车辆在例如no317366中有详细描述,该申请的内容也通过引证并入本文。

12、图2中所示的腔体式容器搬运车辆201可以具有覆盖在x方向和y方向上尺寸一般等于储存列105的横向范围的区域的覆盖区,例如wo2015/193278a1中所描述的,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证并入本文。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横向的”可以意指“水平的”。

13、替代地,腔体式容器搬运车辆401可以具有比如图1和图4所示的储存列105所限定的横向区域更大的覆盖区,例如wo2014/090684a1或wo2019/206487a1中所公开的。

14、轨道系统108通常包括带有凹槽的轨道,车辆的车轮在该凹槽中行驶。替代地,轨道可以包括向上突出的元件,其中车辆的车轮包括阻止脱轨的凸缘。这些凹槽和向上突出的元件统称为导轨。每个轨道可以包括一条导轨,或者每个轨道可以包括两条平行的导轨。

15、wo2018/146304a1(其内容通过引证并入本文)示出了轨道系统108的常见配置,其包括在x方向和y方向上形成轨道网格的轨道和平行导轨。

16、在框架结构100中,列105中的大部分是储存列105,即储存容器106以堆垛107的形式储存的列105。然而,一些列105可以具有其他目的。在图1中,列119和120是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用来放下和/或拾取储存容器106使得它们可以被运输到存取站(未示出)的这类特殊用途的列,在该存取站,储存容器106可以从框架结构100的外部被存取或者被转移出或转移进框架结构100。在本领域中,这类位置正常地被称为“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存系统(1),包括框架结构(100)、至少一个容器升降装置(501)和多个储存容器(106),所述框架结构(100)包括多个储存列(105),在所述储存列中所述储存容器(106)以竖直堆垛(107)的方式一个储存在另一个顶部上,并且所述容器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框架(2’),所述升降框架用于当所述升降框架(2’)下降到所述储存列中的一个储存列中时能释放地连接到所述储存容器中的一个储存容器,以取出所述储存容器(106),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引导销(4’)布置成相对于限定所述储存列(105)的直立构件(102)引导所述升降框架(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储存容器(106)的所述面向下的支撑表面(10)中的每个面向下的支撑表面设置在位于所述引导销凹部(7)的周缘处的对应水平肋部分(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当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并且所述引导销(4’)布置在所述储存容器的所述引导销凹部(7)中时,所述容器支撑部分(6、8)中的每个容器支撑部分配置成延伸到所述储存容器的所述对应水平肋部分(9)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当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容器支撑部分(6、8)中的每个容器支撑部分从所述对应水平肋部分(9)移除,使得所述储存容器从所述升降框架(2’)释放。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升降框架(2’)包括下部底表面(15),并且面向上的所述支撑表面(11、11’)布置在所述下部底表面下方的水平高度处,使得在所述升降框架(2’)所连接的储存容器(106)的上边沿(16)与所述下部底表面(15)之间形成水平延伸的间隙(G),所述间隙(G)的高度介于0.5cm至20.5c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容器支撑部分(6、8)延伸到所述下部底表面下方的水平高度,使得面向上的所述支撑表面(11、11’)与所述下部底表面(15)之间的第一竖直距离(D1)大于所述面向下的支撑表面(10)与所述储存容器的上边沿(16)之间的第二竖直距离(D2),以获得所述间隙(G)。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升降框架(2’)包括用于使所述容器支撑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致动器组件(20),所述致动器组件包括电动马达或线性致动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容器支撑部分包括所述引导销(4’)中的凹部(6),并且所述凹部(6)的下部设置有面向上的所述支撑表面(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凹部(6)的高度大于所述储存容器的所述面向下的支撑表面(10)与所述储存容器的上边沿(16)之间的竖直距离(D2)。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通过使所述引导销(7)移动成更靠近所述升降框架的所述竖直中心线(C),所述容器支撑部分(6)能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引导销能滑动地布置在所述升降框架上,使得所述引导销能相对于所述升降框架的所述竖直中心线(C)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容器支撑部分包括钩部(8),所述钩部包括所述容器支撑表面(11’)并且所述钩部配置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容器支撑部分中的每个容器支撑部分被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偏压。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在所述框架结构(100)的顶部水平高度处布置有轨道系统(108),并且所述容器升降装置是第一类型的容器搬运车辆(501)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类型的容器搬运车辆在所述轨道系统上操作,以用于从所述储存列取出所述储存容器(106)以及将所述储存容器储存在所述储存列中,并且用于在所述轨道系统(108)上水平地运输所述储存容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存系统,包括多个第二类型的容器搬运车辆(201、301、401),所述多个第二类型的容器搬运车辆在所述轨道系统(108)上操作,以用于从所述储存列取出所述储存容器(106)以及将所述储存容器储存在所述储存列中,并且用于在所述轨道系统(108)上水平地运输所述储存容器,所述第二类型的容器搬运车辆中的每个第二类型的容器搬运车辆具有容器升降装置(404),所述容器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框架(2),所述升降框架用于当所述升降框架(2)下降到所述储存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储存系统(1),包括框架结构(100)、至少一个容器升降装置(501)和多个储存容器(106),所述框架结构(100)包括多个储存列(105),在所述储存列中所述储存容器(106)以竖直堆垛(107)的方式一个储存在另一个顶部上,并且所述容器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框架(2’),所述升降框架用于当所述升降框架(2’)下降到所述储存列中的一个储存列中时能释放地连接到所述储存容器中的一个储存容器,以取出所述储存容器(106),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引导销(4’)布置成相对于限定所述储存列(105)的直立构件(102)引导所述升降框架(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储存容器(106)的所述面向下的支撑表面(10)中的每个面向下的支撑表面设置在位于所述引导销凹部(7)的周缘处的对应水平肋部分(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当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并且所述引导销(4’)布置在所述储存容器的所述引导销凹部(7)中时,所述容器支撑部分(6、8)中的每个容器支撑部分配置成延伸到所述储存容器的所述对应水平肋部分(9)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当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容器支撑部分(6、8)中的每个容器支撑部分从所述对应水平肋部分(9)移除,使得所述储存容器从所述升降框架(2’)释放。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升降框架(2’)包括下部底表面(15),并且面向上的所述支撑表面(11、11’)布置在所述下部底表面下方的水平高度处,使得在所述升降框架(2’)所连接的储存容器(106)的上边沿(16)与所述下部底表面(15)之间形成水平延伸的间隙(g),所述间隙(g)的高度介于0.5cm至20.5c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容器支撑部分(6、8)延伸到所述下部底表面下方的水平高度,使得面向上的所述支撑表面(11、11’)与所述下部底表面(15)之间的第一竖直距离(d1)大于所述面向下的支撑表面(10)与所述储存容器的上边沿(16)之间的第二竖直距离(d2),以获得所述间隙(g)。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升降框架(2’)包括用于使所述容器支撑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致动器组件(20),所述致动器组件包括电动马达或线性致动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容器支撑部分包括所述引导销(4’)中的凹部(6),并且所述凹部(6)的下部设置有面向上的所述支撑表面(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凹部(6)的高度大于所述储存容器的所述面向下的支撑表面(10)与所述储存容器的上边沿(16)之间的竖直距离(d2)。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通过使所述引导销(7)移动成更靠近所述升降框架的所述竖直中心线(c),所述容器支撑部分(6)能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系统,其中所述引导销能滑动地布置在所述升降框架上,使得所述引导销能相对于所述升降框架的所述竖直中心线(c)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朗纳·斯图海于格特龙·奥斯特海姆
申请(专利权)人:自动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