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液压活塞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液压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0964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共轨系统实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活塞。其中包括活塞杆、活塞缸和活塞头,活塞缸内形成有插接腔,活塞杆插接在插接腔内,活塞头插接在插接腔另一侧,活塞杆和活塞头之间围成油液腔;活塞头的一端套接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与插接腔内壁抵接;第一密封构件、第二密封构件和第三密封构件相互抵接并套接在活塞杆上,第一密封构件沿活塞杆移动方向开设有油液管,第二密封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一侧凸起形成有内唇口和外唇口,内唇口和外唇口之间围成有环状唇槽,唇槽通过油液管与油液腔连通;解决现有技术下液压活塞内的密封件在高压油液的冲击下密封能力会快速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共轨系统实验,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活塞


技术介绍

1、柴油机共轨系统在工作中要承受极高的压力冲击,为了快速测试共轨系统在高压冲击下的疲劳寿命,需要液压活塞为上述共轨系统提供超高频率的高低压切换的液压油。在疲劳测试中,提供的最大循环压力和最低循环压力差值较大,最大压差可以达到280mpa,工作频率高达15hz,因此活塞杆需要进行高速往复运动来持续提供高频率高低压形式的液压油。

2、在疲劳破坏测试中,要求液压活塞能够提供和维持高压液压油,活塞杆需要在活塞腔内进行高速往复运动,在活塞杆上安装有密封件,在高速往复运动中,密封件侧壁之间的唇槽会在液压油的冲击下扩张、变形,这就会导致密封件的直径变大,导致密封件在油液高冲击下出现不可逆的形变,密封件会始终与活塞腔的内壁进行高压接触,并最终导致密封件在过度接触下快速磨损,密封件的密封能力下降,工作寿命较短,另外密封件功能失效后不易更换;同时普通的密封件无法满足较大的液压油量和较高的承压能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活塞,解决现有技术下液压活塞内的密封件在高压油液的冲击下密封能力会快速下降的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活塞,包括活塞杆、活塞缸和活塞头,所述活塞缸内形成有插接腔,所述活塞杆插接在所述插接腔内,所述活塞头插接在所述插接腔另一侧,所述活塞杆沿所述插接腔轴线往复滑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头之间围成油液腔;

3、所述活塞头的一端套接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插接腔内壁抵接;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构件、第二密封构件和第三密封构件,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三密封构件相互抵接并套接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沿所述活塞杆移动方向开设有油液管,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一侧凸起形成有内唇口和外唇口,所述内唇口和所述外唇口之间围成有环状唇槽,所述唇槽通过所述油液管与所述油液腔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材质和所述第三密封构件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密封构件为橡胶材质。

4、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杆前端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圈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嵌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周向开设有第一油液孔,所述第一油液孔将所述唇槽和所述油液腔连通。

5、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上开设有第二油液孔,所述第二油液孔一端与所述第一油液孔连通,所述第二油液孔另一端与所述唇槽连通。

6、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油液孔包括六组,所述第二油液孔沿所述第二密封圈轴线等间距分布在周向上,所述第一油液孔与所述第二油液孔一一对应。

7、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还包括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与所述第三密封圈抵接,所述第四密封圈弹性大于所述第三密封圈。

8、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三密封构件包括第五密封圈和第六密封圈,所述第五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第四密封圈和所述第六密封圈之间,所述第六密封圈与所述活塞杆抵接。

9、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五密封圈与所述第六密封圈之间的接触面为环形锥面。

10、作为优选地,所述第六密封圈与所述活塞杆之间通过环形锥面接触。

11、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两组拼接部,所述拼接部呈半圆形,所述拼接部围成所述第一密封圈。

12、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三密封构件的硬度低于所述活塞杆的硬度。

13、有益效果:第一密封构件、第二密封构件和第三密封构件会随着活塞杆进行往复运动,在加压时油液通过油液管进入唇槽内,第三密封圈不会直接受到油液腔内高压油液的撞击,在经过油液管节流之后,进入唇槽内,降低对唇槽的冲击,使第三密封圈的内唇口向内收缩,与活塞杆进行密封,外唇口向外外扩张,消除第三密封件位置的径向间隙,提升密封组件的密封能力,同时在泄压的时候,油液沿着油液管向油液腔一侧流动,使内唇口和外唇口恢复原状,降低第三密封圈的磨损,延长密封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8)、活塞缸(10)和活塞头(9),所述活塞缸(10)内形成有插接腔,所述活塞杆(8)插接在所述插接腔内,所述活塞头(9)插接在所述插接腔另一侧,所述活塞杆(8)沿所述插接腔轴线往复滑动,所述活塞杆(8)和所述活塞头(9)之间围成油液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1),所述活塞杆(8)前端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1)的内圈形成有凸起部(13),所述凸起部(13)嵌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1)周向开设有第一油液孔(11),所述第一油液孔(11)将所述唇槽(33)和所述油液腔(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所述第二密封圈(2)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圈(1)和所述第三密封圈(3)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2)上开设有第二油液孔(21),所述第二油液孔(21)一端与所述第一油液孔(11)连通,所述第二油液孔(21)另一端与所述唇槽(3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液孔(21)包括六组,所述第二油液孔(21)沿所述第二密封圈(2)轴线等间距分布在周向上,所述第一油液孔(11)与所述第二油液孔(21)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还包括第四密封圈(4),所述第四密封圈(4)与所述第三密封圈(3)抵接,所述第四密封圈(4)弹性大于所述第三密封圈(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构件包括第五密封圈(5)和第六密封圈(6),所述第五密封圈(5)安装在所述第四密封圈(4)和所述第六密封圈(6)之间,所述第六密封圈(6)与所述活塞杆(8)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密封圈(5)与所述第六密封圈(6)之间的接触面为环形锥面(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密封圈(6)与所述活塞杆(8)之间通过环形锥面(20)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包括两组拼接部(12),所述拼接部(12)呈半圆形,所述拼接部(12)围成所述第一密封圈(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三密封构件的硬度低于所述活塞杆(8)的硬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8)、活塞缸(10)和活塞头(9),所述活塞缸(10)内形成有插接腔,所述活塞杆(8)插接在所述插接腔内,所述活塞头(9)插接在所述插接腔另一侧,所述活塞杆(8)沿所述插接腔轴线往复滑动,所述活塞杆(8)和所述活塞头(9)之间围成油液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1),所述活塞杆(8)前端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1)的内圈形成有凸起部(13),所述凸起部(13)嵌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1)周向开设有第一油液孔(11),所述第一油液孔(11)将所述唇槽(33)和所述油液腔(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所述第二密封圈(2)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圈(1)和所述第三密封圈(3)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2)上开设有第二油液孔(21),所述第二油液孔(21)一端与所述第一油液孔(11)连通,所述第二油液孔(21)另一端与所述唇槽(3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液孔(21)包括六组,所述第二油液孔(21)沿所述第二密封圈(2)轴线等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新王红磊刘萌庄凤芝顾坚唐继响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