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放射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放射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0780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放射性微球包括微球和包覆层;其中,包覆层设在微球的外侧并包覆微球;微球具有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的孔道中嵌设有放射性核素;放射性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15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放射性微球显著降低了微球载体负载的放射性元素的流失率,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目前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作为其中一种疗法,对癌症患者定位提供放射性材料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放射性材料被掺入到可以直接植入癌实体瘤中的小颗粒中,利用放射性元素释放的α或β射线来实现局部细胞杀伤,降低对肿瘤细胞周围正常细胞的影响,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量提升安全性。

2、近年来发展的选择性内照射治疗(sirt)技术,就是将放射性材料制备成具有规则尺寸的微球,用于注入到目标器官的动脉血液供应中,利用特定部位毛细血管和微球尺寸形成栓塞,将放射性微球固定到病灶部位,利用放射性元素发射的射程极短的射线杀伤周围肿瘤细胞,避免微球在血液中流到不希望的地方而造成副作用。

3、目前sirt技术存在多种具体应用。其中一种是玻璃微球,其通过将89y2o3作为成分制备成玻璃微球,并需要将其在核反应堆中进行中子轰击从而转化成放射性的90y。该种微球存在诸多问题,玻璃微球密度较大(3.6g/ml),显著高于血液的平均密度(约1.1g/ml),因此较易在血液中提前沉降,在注射时需一次性快速注射,利用血液湍流减少沉降,但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核反应堆资源较难获取,导致原料供应不稳定,并且辐照后会产生释放γ射线的同位素,产生副作用。另一种是90y负载的树脂微球,其采用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作为载体,其密度与血液的较为接近,不存在易沉降的现象,但在树脂微球制备和负载上存在较高技术难度,且其可能存在y元素脱落流失的情况,存在一定副作用的可能。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开发新的元素负载方式。

4、碳微球是一种新的选择,其通过将特定粒径范围内的富生物质微球或聚合物微球进行高温碳化制备而成,原有的微球在碳化过程中形成介孔,后续通过将放射性元素形成微型沉淀物的方式而吸附或固定在介孔中,从而完成元素负载。这种方式巧妙利用了微球介孔空间的物理固定作用,但如何有效将卡在其中的放射性元素沉淀物固定住、降低其流失率则是决定产品是否具备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现有技术中未见到如何具体控制这种流失率的类似报道。

5、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另外一种产品,即oncosiltm,其在2022年4月份获得欧盟ce认证,目前在西班牙已开展了正式的人体应用,用于治疗胰腺癌。该产品采用一种硅微球,即在生物硅的硅晶格中添加非放射性的31p元素,然后将其放置于核反应堆辐照,从而将31p通过中子轰击的方式转变为放射性的32p核素。该种方式类似于上述的玻璃微球,其产品供应来源均受制于核反应堆,且容易产生其他杂核素,安全性相对存疑。

6、另外,si作为一种生物相对惰性的元素,其性质与c类似,其也可以通过形成介孔的方式为放射性核素的沉淀物提供负载的可能。cn102070152a公开了一种功能化均粒多孔二氧化硅微球,该微球主要在液相色谱技术中作为柱填料使用。该篇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二氧化硅微球粒径位于1.7μm-100μm之间,且能够形成介孔,从而具备了在其中负载放射性元素沉淀物的基础条件,完全有可能作为新的负载载体用于制备放射性医用微球。另外,该篇现有技术还对二氧化硅微球进行了表面功能化,使得微球表面形成了功能基团,该功能基团也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原理的方式负载放射性核素,从而又提供了另外一种负载的可能。总体而言,硅基微球如果能够控制好粒径范围,并且通过控制微球的介孔尺寸或形成表面功能基团而有效负载放射性核素或由其形成的络合物或微型沉淀物,则必然具有较好的用于负载放射性核素的前景。

7、然而,现有技术中未见报道这些可能的负载方式的负载效果,以及如何实现较为理想的负载效果,这些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放射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中的放射性微球显著降低了微球载体负载的放射性元素的流失率,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本专利技术中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简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放射性微球。该放射性微球包括微球和包覆层;

4、其中,所述包覆层设在所述微球的外侧并包覆所述微球;

5、所述微球具有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道中嵌设有放射性核素;

6、所述放射性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150μm。

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放射性微球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10-60μm。

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包覆层的厚度可为1-50nm;优选为2-30nm。

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包覆层优选为二氧化硅层。

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放射性核素可选自90y,32p,192ir,103pd,89sr,226ra,131i,125i,188re,186re,153sm,166ho,111in,99mtc,192ir,226ra,177lu,225ac,212bi,213bi和223ra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选自90y。

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球可选自聚苯乙烯基微球、聚乙烯微球、聚二乙烯基苯微球、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聚丙交酯微球、聚乳酸微球、聚己内酯微球、壳聚糖微球、海藻酸钙微球、酚醛树脂微球、碳微球、硅基微球、葡聚糖微球、或者聚白蛋白微球;优选选自聚苯乙烯基微球、酚醛树脂微球、碳微球、或者硅基微球。

12、优选地,当所述微球为硅基微球时,所述硅基微球为均粒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更优选地,所述均粒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粒径为30-40μm。

13、优选地,当所述载体为碳微球时,所述碳微球为多孔碳微球。更优选地,所述多孔碳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40μm。

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二为:一种如前所述的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1)在碱性条件下,将嵌设有放射性核素的微球表面进行初步包覆;

16、(2)在酸性条件下,将步骤(1)制备的微球进行第二次包覆。

17、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嵌设有放射性核素的微球通过与第一硅源物质反应,在所述嵌设有放射性核素的微球表面可形成初步的包覆,但包覆效果不足;在与第二硅源物质反应后,可形成较为致密的包覆层,从而有效固定微球上负载的放射性核素。

18、本专利技术步骤(1)中,所述嵌设有放射性核素的微球中,所述微球如前所述,可选自聚苯乙烯基微球、聚乙烯微球、聚二乙烯基苯微球、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聚丙交酯微球、聚乳酸微球、聚己内酯微球、壳聚糖微球、海藻酸钙微球、酚醛树脂微球、碳微球、硅基微球、葡聚糖微球、或者聚白蛋白微球;优选选自聚苯乙烯基微球、酚醛树脂微球、碳微球、或者硅基微球。

19、优选地,当所述微球为硅基微球时,所述硅基微球为均粒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所述均粒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粒径为30-40μm。

20、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微球包括微球和包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微球满足下述条件a~c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核素选自90Y,32P,192Ir,103Pd,89Sr,226Ra,131I,125I,188Re,186Re,153Sm,166Ho,111In,99mTc,192Ir,226Ra,177Lu,225Ac,212Bi,213Bi和223Ra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90Y。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选自聚苯乙烯基微球、聚乙烯微球、聚二乙烯基苯微球、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聚丙交酯微球、聚乳酸微球、聚己内酯微球、壳聚糖微球、海藻酸钙微球、酚醛树脂微球、碳微球、硅基微球、葡聚糖微球、或者聚白蛋白微球;优选选自聚苯乙烯基微球、酚醛树脂微球、碳微球、或者硅基微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微球为硅基微球时,所述硅基微球为均粒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所述均粒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粒径为30-40μ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满足下述条件①~④中的一个或多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满足下述条件i~iii中的一个或多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所述第一硅源物质和所述第二硅源物质同时为四乙氧基硅烷;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射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150μm,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10-60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微球包括微球和包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微球满足下述条件a~c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核素选自90y,32p,192ir,103pd,89sr,226ra,131i,125i,188re,186re,153sm,166ho,111in,99mtc,192ir,226ra,177lu,225ac,212bi,213bi和223ra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90y。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选自聚苯乙烯基微球、聚乙烯微球、聚二乙烯基苯微球、聚乙交酯丙交酯微球、聚丙交酯微球、聚乳酸微球、聚己内酯微球、壳聚糖微球、海藻酸钙微球、酚醛树脂微球、碳微球、硅基微球、葡聚糖微球、或者聚白蛋白微球;优选选自聚苯乙烯基微球、酚醛树脂微球、碳微球、或者硅基微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舒群江学良姚楚卢虹陈雅娜高健梁锦吴小艳胡茜茜罗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