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0769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人参、黄精、金银花、蒲公英、藿香、桔梗、甘草制成,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药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等。具有益气扶正,化湿解毒之功效,组方药味药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強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溶菌酶活性,增強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防治毒邪侵入,抗炎、解热,减轻炎症级联反应等作用。适用于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易感人群预防外感病和或传染性疾病人群服用。组方药理研究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胸腺指数,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抗氧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品,具体涉及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二、
技术介绍

1、随着疾病谱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减成为疾病负担及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传染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2、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积累了经验丰富经验。中国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疫情历史,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中医一般将传染病称之为“疫病”、“瘟疫”、“伤寒”、“外感热病”或“温病”。传染病在我国自古有之,且危害不小。据记载,自西汉至今,我国先后发生过300多次传染病流行。翻开中医药历史,我们会发现我国几千年来与瘟疫的对抗中,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防疫理论。从《黄帝内经》“五疫”的记载到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对“伤寒”患者的症状、脉象、症候以及治疗验方等的经验总结,再到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用“疠气”来解释病因和创造性地提出用青蒿治疗疟疾以及明代吴有性著作《温疫论》,对温疫病因、特点及其辨证论治提出了创新性贡献。中医药因多次抗击瘟疫而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中医药抗疫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传染病辨证论治经验。

3、中医早在2000年前就对人类外感病发病有了深刻认识,《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意是要人体正气存在,病邪就不会侵犯到机体而引起疾病;《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其意是只要疾病发生就说明机体正气虚弱,为此,治疗外感病的基本原则是扶正固本祛邪。通过扶助正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以祛除病邪,促进生理机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中医所说的正气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密切相关。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其目的是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等多种功能。外感病和或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多是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机体抵抗力较差的人群。

4、本专利技术以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理论为指导,提出针对外感病和或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防治,以扶正固本祛邪为治则,采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并通过现代药理筛选优化组方,制备而成,用于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易感人群预防外感病和或传染性疾病。本专利技术技术原创性在于针对外感病和或传染性疾病发病为正气亏虚的基本病机,将正虚与免疫相结合,组方君药人参,大补元气、扶正固本,防治毒邪侵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机体的适应性。臣药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助君药补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佐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致病菌有较強的抑製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徽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亦有抑製作用,金银花煎剂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抑菌、增强免疫力作用;藿香解表化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和调节免疫;桔梗宣肺、祛痰、利咽,保护上呼吸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增強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溶菌酶活性,增強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增強抗炎和免疫作用,共助君药扶正祛邪。使药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咽喉和气管粘膜。诸药合用,共凑益气扶正,化湿解毒。

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扶正固本相关专利技术比较。经检索中国知网专利库,涉及扶正固本组合物专利申请共31项,去掉外观专利、多次公布重复专利外,还有22项,在22项中与本专利技术组方明显不同有以下19项:(1)申请(专利)号:cn202210363648.x一种可以扶正固本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成分:苦参,女贞子,墨旱莲,龙骨(生),牡蛎(生),黄芪,人参须,麦冬,草豆蔻粉,五味子,灵磁石。(2)申请(专利)号:cn202010196388.2,一种具有扶正固本,补肝益肾,增强免疫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淫羊藿、女贞子、黄芪、党参、当归、制何首乌、丹参、炙甘草、茯苓、枸杞子。(3)申请(专利)号:cn201910653151.x,一种保扶正固本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黄芪、柴胡、枳壳、白芍、仙鹤草、灵芝、红景天、虫草、党参、白术、茯苓、茯苓、女贞子、炙甘草、川芎、紫河车、焦山楂、焦麦芽。(4)申请(专利)号:cn201811064501.0,一种扶正固本抗癌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黄芪、当归、西洋参、炒白术、白芍、黄精、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重楼、猫爪草、山慈菇、三七、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英、龙葵、夏枯草、鹿角、鳖甲、牡蛎、桂枝、赤芍、桃仁、三棱、莪术、柴胡、制半夏、黄连、黄芩、甘草、蒲公英。(5)申请(专利)号:cn201811632937.5,一种气阴双补、扶正固本的食药两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桂圆、枸杞子、山药、黄精、玫瑰花、桑葚、大枣、甘草。(6)申请(专利)号:cn201410117738.6,一种复合真菌多糖制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灰树花多糖、猴头菇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7)申请(专利)号:cn201410172346.x,一种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头颈部癌以及增强机体免疫、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扶正固本颗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黄芩、淫羊藿、女贞子、何首乌、地黄、茜草、黄精、人参。(8)申请(专利)号:cn201410485800.7,一种扶正固本益气安神的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制备而成:人参、灵芝、蜂蜜、淀粉适量。(9)申请(专利)号:cn201210219176.7,一种扶正固本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冬虫夏草、薏苡仁、茯苓、当归、柴胡、灵芝、生地黄、人参、白芍、山药、赤小豆、大枣。(10)申请(专利)号:cn201310110672.3,扶正固本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所述扶正固本颗粒是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的药物:黄芩、女贞子、淫羊藿、何首乌、地黄、黄精、茜草、人参。(11)申请(专利)号:cn201210151089.2,一种扶正固本适于糖尿病患者饮用的保健饮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鹰嘴豆、虫草素、甜菊糖、纯净水。(12)申请(专利)号:cn201110119811.x,一种具有扶正固本、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肿瘤、延缓衰老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灵芝、破壁灵芝孢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原料重量配比制备而成的药剂:人参0.5~5份、黄精1~10份、金银花1~10份、蒲公英3~15份、藿香3~15份、桔梗3~15份、甘草1~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原料的重量配比是:人参1~3份、黄精2~6份、金银花2~6份、蒲公英3~12份、藿香3~12份、桔梗3~12份、甘草1~4份。

3.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原料的重量配比是:人参1份、黄精3份、金银花3份、蒲公英5份、藿香6份、桔梗6份、甘草2份。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特征在薄荷味颗粒剂制备辅料加入菊粉3~10份,冰凉薄荷粉末香精0.1~0.6份,三氯蔗糖0.04~0.16份,异麦芽酮糖醇加至总量;草莓味颗粒剂制备辅料加入菊粉3~10份,草莓粉末香精0.1~0.6份,三氯蔗糖0.04~0.16份,异麦芽酮糖醇加至总量。

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任何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或丸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薄荷味颗粒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原料组合配比,通过以下步骤制备:(1)前处理:取异麦芽酮糖醇粉碎过80目筛,备用,其余物料若有结块,即可过80目筛;(2)煎煮:按配料单称取人参、黄精、蒲公英、藿香、桔梗、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煎煮2小时,第2次加入金银花一起煎煮1小时,过滤,备用;(3)浓缩:滤液-0.06~-0.10MPa,≤70℃减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60±2℃时1.15~1.25的稠膏;(4)干燥:稠膏-0.06~-0.10Mpa,≤70℃减压干燥至干,粉碎过80目筛,得干浸膏粉,备用;(5)制粒:按配方量称取异麦芽酮糖醇、菊粉和干浸膏粉一起置高效湿法制粒机中混合5分钟,得混合粉;将三氯蔗糖溶于95%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14目制粒,55±5℃温度下干燥,颗粒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14目整粒,得干颗粒,备用;(6)总混:称取配方总量的冰凉薄荷粉末香精与部分干颗粒等量递增混合3次,再投入剩余干颗粒混合5分钟,得总混物,备用;(7)内包装:复合膜包装,5g/袋;(8)外包装:贴标签,装盒,装箱,待检验合格后入库;(9)检验入库: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草莓味颗粒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原料组合配比,通过以下步骤制备:(1)前处理:取异麦芽酮糖醇粉碎过80目筛,备用,其余物料若有结块,即可过80目筛;(2)煎煮:按配料单称取人参、黄精、蒲公英、藿香、桔梗、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煎煮2小时,第2次加入金银花一起煎煮1小时,过滤,备用;(3)浓缩:滤液-0.06~-0.10MPa,≤70℃减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60±2℃时1.15~1.25的稠膏;(4)干燥:稠膏-0.06~-0.10Mpa,≤70℃减压干燥至干,粉碎过80目筛,得干浸膏粉,备用;(5)制粒:按配方量称取异麦芽酮糖醇、菊粉和干浸膏粉一起置高效湿法制粒机中混合5分钟,得混合粉;将三氯蔗糖溶于95%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14目制粒,55±5℃温度下干燥,颗粒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14目整粒,得干颗粒,备用;(6)总混:称取配方总量的草莓粉末香精与部分干颗粒等量递增混合3次,再投入剩余干颗粒混合5分钟,得总混物,备用;(7)内包装:复合膜包装,5g/袋;(8)外包装:贴标签,装盒,装箱,待检验合格后入库;(9)检验入库: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8.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用于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易感人群预防外感病和或传染性疾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原料重量配比制备而成的药剂:人参0.5~5份、黄精1~10份、金银花1~10份、蒲公英3~15份、藿香3~15份、桔梗3~15份、甘草1~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原料的重量配比是:人参1~3份、黄精2~6份、金银花2~6份、蒲公英3~12份、藿香3~12份、桔梗3~12份、甘草1~4份。

3.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原料的重量配比是:人参1份、黄精3份、金银花3份、蒲公英5份、藿香6份、桔梗6份、甘草2份。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特征在薄荷味颗粒剂制备辅料加入菊粉3~10份,冰凉薄荷粉末香精0.1~0.6份,三氯蔗糖0.04~0.16份,异麦芽酮糖醇加至总量;草莓味颗粒剂制备辅料加入菊粉3~10份,草莓粉末香精0.1~0.6份,三氯蔗糖0.04~0.16份,异麦芽酮糖醇加至总量。

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任何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或丸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扶正固本祛邪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薄荷味颗粒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原料组合配比,通过以下步骤制备:(1)前处理:取异麦芽酮糖醇粉碎过80目筛,备用,其余物料若有结块,即可过80目筛;(2)煎煮:按配料单称取人参、黄精、蒲公英、藿香、桔梗、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煎煮2小时,第2次加入金银花一起煎煮1小时,过滤,备用;(3)浓缩:滤液-0.06~-0.10mpa,≤70℃减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60±2℃时1.15~1.25的稠膏;(4)干燥:稠膏-0.06~-0.10mpa,≤70℃减压干燥至干,粉碎过80目筛,得干浸膏粉,备用;(5)制粒: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丽刘铜华石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